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萍 《满族研究》2008,(2):93-97
吉林省九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萨满文化之乡".莽卡乡东哈村的石姓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世家,其萨满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八代,并且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萨满祭祀仪式、神歌.石姓萨满传承方式有."神抓"、"族选"两种.所选萨满都要经过"学乌云"与"落乌云"的系统培训.石姓家族萨满文化传承是萨满文化的"活化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潮汕民间口头传诵的歌仔民谣,是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旧时潮汕民间观神唱的观神歌,落死鬼唱的落神歌,做巫术用的神咒,劳动时唱的(口连)哕曲,民间传诵的歌仔,新婚闹新房做四句,老婶老姆唱歌册,这些都是最原始、最古老、最贴近民众的诗歌和音乐,其中保留了不少方言土语、古代乐谱和民间音乐。这是潮州音乐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认真收集、整理和研究,以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弘扬潮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潮汕民间口头传诵的歌仔民谣,是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旧时潮汕民间观神唱的观神歌,落死鬼唱的落神歌,做巫术用的神咒,劳动时唱的嗹啰曲,民间传诵的歌仔,新婚闹新房做四句,老婶老姆唱歌册,这些都是最原始、最古老、最贴近民众的诗歌和音乐,其中保留了不少方言土语、古代乐谱和民间音乐。这是潮州音乐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认真收集、整理和研究,以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弘扬潮乐文化。 观神歌 旧时,潮汕民间认为,到了阴历七月初一“开孤门”后,到八月间的漫漫长夜,是各种孤鬼出来游荡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湖神与水神在藏族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从藏族民俗现实出发,认为水神与湖神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湖神与水神分离;水神是湖神信仰的核心;水神与湖神的互置。分析了湖神与水神信仰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甘肃岷县民间十八湫神崇拜的由来、联神的形象及造神秘密、湫神崇拜的表现形式、激神巡域与元宵节俗的联系、揪神会与“花儿”竞唱活动、湫神崇拜的文化内涵等多元文化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述评。  相似文献   

6.
任丽新 《民俗研究》2005,(3):245-254
对民间诸神的信仰无疑是我国民间宗教的一种主要形态,按照涂尔干的观点,宗教的基础就在于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隔离。涂尔干认为,“人们已经在两者之间划出了一条逻辑界限,所以心灵会断然拒绝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混为一谈,甚至不允许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因为,两者之间相互混同或直接接触,与人们内心中这两种概念的分离状况是格格不入的。神圣事物总是某种超凡脱俗的东西,凡俗事物不应该也不能够与之接触”。我国民间信仰中的诸神无疑也构成了一个神圣的世界,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个神圣世界是迥异于凡俗世界的,但是,我国民间信仰的诸神又与凡俗世界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从与世俗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我们看到我国民间诸神有着浓厚的世俗特性,这种特性体现出了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金仁喜 《民俗研究》2010,(4):141-153
本文通过在东夷文化圈中发现的神杆纹样,对韩国神杆的起源和功能展开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神杆起源于东夷文化圈,与稻作技术一道影响了韩国的南部地区。形态上的相似性,及功能上相似性,充分说明了韩国神杆与东夷文化圈的神杆有着紧密的联系。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研究,解决一部分关于神杆的起源和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月琴 《民俗研究》2013,(1):108-114
煤窑神是与煤矿生产紧密相关的人群崇信的神灵,也是煤炭业的行业神。民国初年大同矿区小煤窑林立,煤窑神信仰普遍存在。由此,由煤窑神信仰也引申了一些关于煤炭生产的禁忌。煤窑神信仰神灵体系的存在,体现了行业发展对神灵的要求和塑造。由煤窑神信仰阐发的禁忌是煤矿工人对煤炭生产经验的总结。窑主、人伙柜和窑工从各自利益的立场,以煤窑神名义阐发了窑规,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境遇的认识和对生存话语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9.
《敦煌变文集》卷八所收句道兴《搜神记一卷》,是与干宝《搜神记》和《稗海》本《搜神记》不同的又一种《搜神记》。不过仔细探究起来,若干蛛丝马迹表明,它和《稗海》本《搜神记》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和干宝《搜神记》则全不相干。本文考证句道兴《搜神记》故事的来源,也略及少数与它同源的类似故事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故事。为了条理清楚,我们对《敦煌变文集》所收句道兴《搜神记》的各段故事加编了序号,并根据主要人物的名字加拟了标题。  相似文献   

10.
冀北民众的信仰生活基于"神灵的归属"可划分为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两个类型。在信仰动态视角下,通过对冀北女神信仰与女性灵媒的民族志描写及相关史料研究,详细描述了冀北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的流动,这种动态流动表现为"私神—灵媒—群众—公神"之间的互动。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流动模式显示了一种宗教经验的研究路径,架构起了个人经验与共享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曾澜 《民俗研究》2017,(2):129-137
汉族傩祭仪式中的礼物馈赠实质上是赠神之物的分享行为,以跳傩弟子作为沟通者来实现它在人神之间的分享。赠神之物的分享不仅是跳傩弟子确证其人神沟通者身份的方式,更凸显了村民信仰者、傩神、跳傩弟子之间的文化同一性及由此凝聚的村落文化共同体意识。而傩仪的遗产化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使得赠神之物的分享转变为礼物的支配,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瓦解了基于傩神信仰之上的村落文化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旅游神"即与交通、道路、出行相关的神祇。在中国,有"行神""道神""路神""道路之神"等叫法。为了表述方便,统一称"旅游神"。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中国以及其它地区均产生过旅游之神,并且形成了祭祀这些神祇的仪式、制度、风俗和文化。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旅游神崇拜及其衍生出的祖饯习俗在完整性、普遍性、等级制、规范性和延续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滕州画像石中的持幡图,反映的是一种方术的墓中解除习俗,与方相氏驱鬼、墓中置镇墓神瓶等方术具有相同的宗教意义。本文阐述了墓中解除的思想渊源及其在汉代广泛流行的情况,指出用于解除的器物、图画、铭文等是汉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这些遗物综合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何凯  何凯莉 《神州》2013,(21):34-36
从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生成运动的三个方面——形式与质料、现实与潜能、运动与推动者——的推导可以发现,这三个序列都各自存在着逻辑终结点:纯形式、纯现实和第一不动的推动者,而这三者其实是统一的,就是神;而他的神的实质其实既非古希腊神话式的神也不同于基督教式的人格神,他对神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两者的一个中间过渡。在他的哲学中,这样的神是一种理性神、作为理论终极支撑的功能性神。  相似文献   

15.
原昊 《民俗研究》2014,(2):135-143
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祇。  相似文献   

16.
刘毅 《中原文物》2005,(6):76-81
按照宋代文献记载,当时的茶肆中多供奉瓷质的茶神陆羽像.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茶肆很多,因而这种瓷像在当时应该比较多见,但却一直未见确凿的实物资料披露.本文对几件宋、辽、高丽时期出产于不同窑口的人形注子从其功用和造型特征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瓷器很可能就是茶坊中供奉的茶神陆鸿渐.  相似文献   

17.
丁岩 《文博》2010,(2):13-16
本文依据考古发掘材料,从出土文字、陶俑、陶茧形壶、殉马、陵园形式等数方面对长安神禾原陵园的年代进行了探讨,认为该陵园应该处于战国晚期,上限不早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下限不晚于秦末。  相似文献   

18.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33-33
城隍被认为是冥界中的基层神司,是保护城市的神。周朝时,每年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为什么要祭祀隍、城呢?因为他们是守护城池的神。城市规模逐渐具备后,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靠近水边的,水与城有了进一步的结合,于是水神和庸神合二为一,成为城池的城隍神了。  相似文献   

19.
墓葬神煞泛指古人丧葬观念中墓葬内外各类吉凶神祗.中古时期墓葬神煞观念的流传通常有实物、图像、文本三种可视物质媒介,包括俑像、画像砖、壁画、葬书、文书、石刻等多种形式.宋元时期相同的神煞名目、相似的神煞形象,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观念系统乃至其他观念体系,从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蕴含着差异与变异的墓葬神煞观念并非一以贯之的稳定系统,分析其所表现的连续与断裂、碰撞与调和、误解与再造,得到的是多重语境的观念史.  相似文献   

20.
巫-玉-神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玉、巫、神的内涵分析,探索玉、巫、神的互动以推动史前社会的发展.巫为核心,玉为巫觋事神的神物,神是血缘与地缘的超自然力量.到了文明曙光期,巫觋地位下降,终于成为神职人员.通古斯语系萨满祭神与玉无关,因时代、族别不同,也不能用萨满对应巫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