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年代末期到40年代中期,汉口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出生、成长、学艺和成名的地方.1928年她在汉口出生时,她父亲关永斋(著名京剧鼓师)正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的大京班司鼓.幼年和少年时的肃霜,都因家庭生活困苦随时得帮助父辈作些活计.关永斋因为收入微薄,只得与那时的架子花面兼丑角张奎元以及武生赵小楼(著名京剧坤旦赵燕侠之父),在新市场大舞台门前的左侧摆了一个卖炸鱿鱼的小摊,增加收入以维持生活.肃霜因受家庭影响,从幼小时就迷上了京剧艺术.她父亲关永斋司鼓时,小肃霜就随父亲上剧场在乐池边聚精会神地观看.当时在新市场大舞台演出的,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湖北汉剧的活动地区逐渐发展到以长江沿线为重点,以武汉为中心。此间,武汉有汉剧班社20余个,演艺人员达千人以上。演出场所也由昔日的庙宇、会馆转入茶园和戏院。当时武汉的戏院、茶园、游艺场不少于25家,其中演汉剧的场子就有近20家,如:天一茶园、满春茶园、新市场、新汉舞台、长乐戏园、怡园、老圃游戏场、美成大戏园、立大舞台、德明戏院、共和升平楼、劝业场、贤乐戏园、荣华茶园、天声戏院、天仙大舞台、笑舞台等。  相似文献   

3.
那一双手     
徐倩 《南京史志》2014,(4):15-15
星期六下午要骑自行车去上课。我提前一个小时把车推到门口,想给车胎打下气。在门口停好车后就进屋找打气筒。依稀记得是放在柜子里的,但我却没找到,像无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一旁蹲在门口就着午后阳光读报的父亲抬起头来,问道:“找什么呢?”我嘿嘿一笑:“打气筒,给车打下气。”他就没再说什么,慢慢站起来把报纸拾掇一下,出去了。我仍继续找打气筒,没怎么在意父亲的去向。  相似文献   

4.
父亲马连良曾严肃地对我说:“你可别小看这跑龙套的,这同样是学本事的好机会!”父亲接着就谈起他刚出科班时想观摩好角儿演戏的困难。当时,父亲还没有钱买票看戏,可是为了学戏,尤其是向好角儿学戏,真是煞费苦心。一次,余叔岩先生演《打棍出箱》。父亲也演过此戏,很想看看余先生是怎么演的,但他没钱买票。于是,他就带着一个干馒头,白天进剧场不出来,躲在包厢里藏着,直至夜场开戏时他才出来找地方站着看余先生演出。父亲说:“你看,想看好角儿演戏多不容易。如果你能抢上一个龙套站在台上,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要用心站着看,用心学。你是学老生…  相似文献   

5.
金少山提携青年演员金少山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满族人。《霸王别姬》是他的代表剧目,因而博得“金霸王”的称号。1939年,金少山到杭州演出。他主动提出要和当地一名并不出名的青年女演员张慧聪一起演《霸王别姬》。张慧聪原学老旦,改学花旦时间还不长,扮相也不漂...  相似文献   

6.
3、政治舞台你上我下一直“好戏”不断 王明出头“左”派得势搅得内外不安 我国过去旧戏园子里有一副对联日: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个小天地,也是从联共到中共的党内斗争大舞台之一。这个舞台与党内外的各种政治舞台一样,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你上我下,此起彼落,从不止  相似文献   

7.
武汉沦陷期间的京剧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为日军所陷后,大部分过去上演京剧的剧场或毁,或改作他用,如老圃被烧毁,长乐被日本侵略军作为军人电影院,凌霄被日军占用,光明影院与维多利影院为日伪专映电影,维多利亚纪念堂亦被日军占用后被援华美机炸毁,世界戏院只演过两次票友京剧而后就被  相似文献   

8.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金少山身材魁伟、嗓音洪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较一般铜锤花脸细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金少山继杨小楼后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一时声名大震,被誉为“活霸王”。他的《刺王僚》、《盗御马》、《二进宫》、《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等戏,均属黄钟大吕之音。  相似文献   

9.
京剧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形成与宣南地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个地区的剧场也随之增多。清初,称剧场为“茶园”、“酒园”或“戏馆”。清同治、光绪年间随着京剧的兴盛,北京戏园数量也在大大增加,约有40余座;民国期间有增有减。由于资料有限,难以概全,现将宣南戏园汇集于下:  相似文献   

10.
东来一路顺     
1993年9月30日,中秋节。那日上午我曾到金鱼胡同西口,在吉祥戏院门前独自站立了半个小时,向这座将我哺育成京剧戏迷的戏院致意告别。当日曾写了一篇“抒怀”以表缱绻之情。其实,在那半个小时里,我并不只单单望着“吉祥”的,因为我不能不同时看到“吉祥”的伙伴,也是我的老朋友——“东来顺”。  相似文献   

11.
尚小云(1900-1976) 男汉族河北南宫县人京剧旦角演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家人从香港迁居北京不久,母亲便带我去戏院看戏。记得那是个日场。刚入座,母亲便指着戏单说:“今天的好角儿(梨园行对优秀演员的习称) 是尚小云,他演的是拿手戏《昭君出塞》。”等呀,等呀,终于好角儿上场了。从头至尾, 只见这个叫尚小云的又唱又做,载歌载舞,身披大红斗篷满场飞,手掏翎子(将两根野鸡尾毛插在头盔上的一种美饰)露出雪白的双臂,太美了! 美得像只展翅翱翔的仙鹤,盘旋而来,飘然而去。戏散了。出了剧场,我就高高举起自己两臂, 对母亲说:“小愚(作者小名)什么时候也能有小云那样的胳臂就好了。”母亲笑道:“你的胳臂要像他就糟糕了。”“为什么?”“他是个男的,演的是女人。这叫男旦。”“我喜欢男旦!”我大叫,身边的人转过身看着我……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西安姑娘,自小没什么方向感,但好在街道都横平竖直的,站在家门口就能反应过来,“哦,钟楼在背后,站在朱雀大街上,我现在向的是北。”长大后.离了家.能认地图能分得清地铁公交线路就能出门采访聊天喝酒唱歌,更无所谓方向感。  相似文献   

13.
父亲(章伯钧)在反右运动中,直接连累的京剧名演员有三人。一个是李万春,另两个是叶盛兰、叶盛长兄弟。艺人哪懂政治,却被政治搞得头破血流。想到他们,父亲便叹息不已:“唱戏本来就苦,现在就更苦了。”父亲歉疚终身。他死后,这种歉疚感留给了我。李万春和叶盛长赶上给右派改正,还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惜了的是叶盛兰,他是屈死的。叶盛兰(1914—1978)汉,男,籍安徽太湖,京剧小生演员。【背景·“富连成”】提到京剧,就要提到“富连成”;提到叶盛兰,也要提到“富连成”,这是他的背景。他的一生,因它而光耀,也因它而屈辱。“富连成”是啥?“富连…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成立于1953年12月,持续到1969年底。该团创始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活跃在武汉戏码头,深受观众喜爱,是武汉京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汉解放后,汉口民众乐园有两个专业京剧团体长期驻场表演,一是武汉京剧团在“大舞台”(后更名为江夏剧院)演出,一是青年京剧团在二楼剧场演出。由于我国京剧界男女分班的规矩由来已久,男班称之“大京班”,女班称之“小京班”,而这一时期“大京班”指的是武汉京剧团,  相似文献   

15.
那一双手     
正星期六下午要骑自行车去上课。我提前一个小时把车推到门口,想给车胎打下气。在门口停好车后就进屋找打气筒。依稀记得是放在柜子里的,但我却没找到,像无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一旁蹲在门口就着午后阳光读报的父亲抬起头来,问道:"找什么呢?"我嘿嘿一笑:"打气筒,给车打下气。"他就没再说什么,慢慢站起来把报纸拾掇一下,出去了。我仍继续找打气筒,没怎么在意父亲的去向。  相似文献   

16.
小戏迷     
《环球人物》2020,(1):40-45
这是一对长相一模一样的美国双胞胎姐妹。受中国妈妈的影响,姐妹俩同时喜欢上了京剧,“戏龄”已有两年,还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唐亦吉、唐亦祥。平时在美国,两姐妹听名家唱段学京剧,再通过网络视频向远在中国的老师请教。寒暑假就飞到北京当面向京剧老师学习。如今,她们已经成了旧金山湾区华人演出的小明星。“皇冠真的太重了,挡住我的血不能Flow(流动)……”但说到京剧带来的快乐,妹妹眼中泛光:“上了舞台,我是贵妃娘娘,下了舞台,我就是唐亦祥。”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是距天安门最近的一家剧场。由于位于政治中心区,音乐堂颇像一个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它自建成之日起,曾发生过多起政治事件,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大会也多在这里召开。正如老戏台上一副对联写的那样,“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其含义在这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建成初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对中国加紧军事进攻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丹梅     
正初见丹梅,20出头,一双会说话的大眼仿佛专为舞台而闪耀,嗓音清亮而富磁性。再看今天的丹梅,在全国的京剧界吹起一阵贵州风,无不凝结着她的思想、情怀与心血。好几年前的一天,忽然听说丹梅执掌贵阳京剧团,我着实替她捏把汗。原因有二:首先,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就连国剧老巢京城的戏院通常都没有多少观众,抑或有点儿观众,也清一色50岁以上,其他地方又会有多少观众?京剧在慢慢衰落,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居然去执掌一个剧团,为百十来号人找生路,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田汉偕继母安娥在1946年5月由重庆回到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这里是他自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革命戏剧运动的场所,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才离开,因此上海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抵达上海的当晚即去黄金大戏院看  相似文献   

20.
年少时施永青和父亲走在香港的路上,不只一次看到放在街头的弃婴。“听到他们的哭声我就想过去看看。”但被父亲一把拉开:看什么?我们家的生活都成问题。“当时我的想法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可能就这样死去,社会不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