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濟源城東北三十五里,沁河北岸的留村、村東南的南(?)、村西南的西漕窩和沁河對岸的潭坡,今年九月中曾在以上等地區採得石斧、石刀、石鏃、鑿孔石器、蚌殼、穿孔骨針  相似文献   

2.
博爱县石佛滩隋代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石佛滩摩崖造像是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博爱县城北9公里许良乡下伏头村附近丹河东岸的石灰岩峭壁上。这里是太行山南麓,岸顶山峰连绵,太焦铁路穿山而过,崖前丹水自北向南流过(图一)。丹河是沁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源自山西高平县,蜿蜒曲折于太行山群峰,至沁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丹河口处注入沁河。《水经注》载:“丹水出长平北山南流,秦坑赵众,流血丹山,由  相似文献   

3.
宋惠 《沧桑》2014,(3):106-109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沁河古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为依托,以上庄古村为例来描述关于沁河古堡群文物保护的调查状况的成果,通过对部分沁河古堡的探究来探讨关于整个沁河古堡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并以此提出关于上庄古村规划开发以及整个沁河古堡群规划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是在项目深入了解和探究沁河流域古堡文化、历史遗迹、名人逸事、自然风光等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8,(12)
正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位于临汾、长治、晋城三市交界处,地处晋南太岳山东南麓,沁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虽然有关安泽地区佛教信仰情况的历史文献较少,但留存至今的一些北朝时期的摩崖造像[1]足以证明其时佛教在当地的传播盛况。其中,雕凿于北齐河清二年(563年)的上寨摩崖造像,位于良马乡上寨村西约1公里外沁河支流泗河西岸老庙上岭山腰处,坐北朝南(图一)。现存两个像龛刻在一块完整岩石上,  相似文献   

5.
张洁 《文物世界》2012,(5):36-39,35
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村西北沁河之中的一块巨石之上。沁河古称泊水,砥泊城构筑之地呈半岛状伸人沁河之中,成砥柱中流之势,故名砥洎城。  相似文献   

6.
河南焦作市府城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府城遗址位于焦作市西南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之上,距市中心约10公里,北距太行山约15公里,南距沁河约20公里。遗址北部自西向东有一条小河流过,南部被严重破坏,仅剩北中部。遗址平面呈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310米,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1992年,焦作市...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的沁阳———朱载的故乡 ,再次拜谒了这位世界名人的陵墓。沁阳 ,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县相邻 ,南与温县、孟县接壤 ,西与济源市交界 ,东与博爱县毗连。扼太行山之阳 ,居沁河之畔 ,北连上党 ,南通洛阳 ,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曾为郡、路、州、府、县治所 ,从古至今 ,一向是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朱载墓就位于沁阳市东北 1 5公里山王庄镇张坡村东 ,这里原为朱氏祖茔 ,日军侵华时曾炮轰其冢 ,在文化大革命中 ,墓上高大的封土堆和神道两旁的石刻均遭…  相似文献   

8.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北界沁河,是古代文化较发达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我们对温县境内的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特别是在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采集了一些标本,1985年7月我们又对温县西部的古代文化遗址作了重点考察,现将其中五处较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图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少水即今沁河,西汉始名沁水,近代称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少水防线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以少水为依托建立的北起山西省安泽县马壁乡,南至阳城县润城镇的一条长百余公里的战略防线。正是这条战略防线,在古代  相似文献   

10.
豫北沁河水利灌溉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河发源于山西沁源县,曲折南流,自山西阳城县流入豫北;在豫北地区沁河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及武陟等五县,最后,在武陟县南境入黄河。①沁河流域的地貌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下游是冲积的扇形平原,上游是侵蚀的高原河谷,济源县东北的五龙口正是它们的枢纽点。沁河在五龙口以上,很少灌溉之利;五龙口以下,沁河畅流在扇形冲积平原上,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因势利导,顺着扇形平原的斜坡,逐步兴修了巨大的灌溉渠系;因  相似文献   

11.
刘中伟 《文物》2022,(12):4-9+2
<正>一概况万花遗址位于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万花村西南,地处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之间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西北距焦作市15公里,北至太行山24公里。遗址以南2公里外,沁河自西向东流过,在武陟县城西南折向东南,经14公里后注入黄河(图一)。2012年冬,为配合基本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万花遗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3~7月,  相似文献   

12.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濩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3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阳城县博物馆对境内芦苇河流域进行了系统调查,重点对30多处新石器时代-商代遗址进行了勘查。此次调查采集陶片等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时代跨度大,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工作和认识上的空白。芦苇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调查收获对于完善沁河中游考古学文化谱系、考察该区域文明演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勇 《文物世界》2014,(3):44-47,66
<正>一、沁河流域的概念沁河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干流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泽州等县,穿越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平原,流经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于武陟县方陵村汇入黄河。干流全长485.5公里,其中山西省晋城市境内全长197.6公里。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干流总  相似文献   

14.
正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云:“谒戾之山,沁水出焉。”沁河,古称洎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全长460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沁河,蜿转于太岳、太行的群山之中,在晋城市境内的沁水、阳城接壤处留下了一片沃土,造就了一方富庶。在众多历史遗存中,沁河流域的堡寨建筑构成了该地区传统  相似文献   

16.
保安庄遗址位于武陟县城西南21公里处的一道岗陵之上。遗址北约5公里有沁河自西向东流过,南5公里处为黄河自西向东流过。遗址为蟒河及其支流所环绕。这里位于黄、沁两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之上,土地肥美,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遗址位于保安庄、孟门和孔村三个自然村之间,北距孔村600米左右,向南1000米为孟门,西700米为保安庄村。从近年来在遗址中取土发现的文化遗物看,这一带堆积相当丰富。遗址中部  相似文献   

17.
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中原大地 ,自古迄今 ,就是东方神州一块沃土 ,得天独厚 ,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一大批文化名人。象黄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岳飞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 ,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可以鉴史 ,可以育人 ,可以兴业 ,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 ,其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就出生在中州大地的沁阳。沁阳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 ,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相邻 ,南与温县…  相似文献   

19.
《文物世界》2015,(2):81
<正>窦庄,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20.
赵辉  孙晓洁  张清洋 《文物》2022,(11):4-11+2
<正>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图一)。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过复查。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始对遗址进行系统调查、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