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东保教权在葡萄牙的远东殖民扩张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它庇护下前往远东的葡系耶稣会士对于发展和巩固葡萄牙在远东的殖民利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立和维系商业关系、提供商业信息、参与商业贸易和殖民管理等方面葡系耶稣会士的种种世俗活动对葡萄牙殖民利益极具促进作用,传教士的这些世俗功效是它国争夺远东保教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波 《世界历史》2002,2(1):25-34
自从国际社会出现以来,称霸世界几乎是每个世界强国追求的目标。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的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等世界强国,都曾推行过诸如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军事霸权等不同形式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鲮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余少量人逃回马六甲)。  相似文献   

4.
论海南沦陷时期的日本占领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战中日军侵占海南岛时期,日本力图将海南岛殖民地化,是其对海南岛占领政策的核心。为此,日本在推进其在海南岛的殖民活动、强化殖民统治机构、控制殖民体制下的文教事业等殖多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其对海南岛的领土野心也就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13,(9):88-99
凡是亲临鼓浪屿的人,都会被她游离在传统的中国风貌之外的独特景致所吸引。随处可见的罗马柱、拜占庭穹窿顶、各国领事馆古迹,标注着这里曾经繁盛的殖民文化与华侨文化。然而,当我们翻开一本本写就于殖民时期的西人回忆录时,却发现,在称颂这个小岛的怡人风景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潘兴明 《世界历史》2006,65(5):26-35
殖民城市是指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建立的城市,是西方殖民化及其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现代城市特征:在经济方面,宗主国将工业化移入殖民城市,使之具有较高的经济起点;在政治方面,宗主国的外来政治势力控制殖民城市的政治权力,具有行政统治中心的功能;在社会方面,殖民城市的社会构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此外,在种族方面,殖民城市中的宗主国白人及其文化居于优越的统治地位;在客观状况方面,殖民城市以外源型和外向型为主。殖民城市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时期:即近代时期、现代早期和二战之后。殖民城市对世界城市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殖民城市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发展水平,凸显现代城市的属性。其次,殖民城市确立了现代城市的新模式,体现现代城市的精神。再次,殖民城市起到了扩展和传播城市化的作用,展示现代城市的风范。第四,殖民城市构成了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最后,殖民城市创造了一种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她是这个民族的母亲,她坚毅而灵活地与殖民镇压和种族隔离作斗争,对穷人和所有被践踏的人类怀有热情”  相似文献   

8.
论16世纪葡萄牙在亚太地区扩张活动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明 《世界历史》2003,1(4):67-74
西方颇有影响的学者将 1 6世纪葡萄牙在亚太的扩张活动———争夺香料贸易垄断权和传播基督教———描述为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斗争。本文论述了该活动的性质是殖民侵略。理由是 :一、在形式上该斗争是 1 6世纪之前 ,伊比利亚半岛两教斗争的继续 ,但性质却完全不同。二、争夺财富是葡萄牙人对亚太的经济侵略。三、争夺灵魂 ② 是葡萄牙人对亚太的精神文化侵略。值得注意的是 ,与以往相比 ,1 6世纪中基督教对财富的争夺已居第一位。这是两教冲突日趋世俗化 (争夺物质利益 )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16世纪葡萄牙的中国观吴志良16世纪贯通欧亚新航路的发现开创了中西交流的一个历史新时代。在这个海外殖民、文化交流和侵扰掠夺相辅相成的发现新世界过程中担负着关键性先锋角色的葡萄牙,早期是如何看中国的呢?其较完整的中国观又是怎样形成?本文试图寻找出若干...  相似文献   

10.
姜守明 《世界历史》2004,3(2):78-87
民族国家形成之际 ,也正是英国人大力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时。新君主制的巩固、英帝国的萌芽和海外殖民贸易扩张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几个重要的互动因素。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日益成为新兴市民阶级追求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保障 ,市民阶级则构成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阶级基础。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外 ,传播上帝的福音 ,对金银财富的追逐 ,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君主制的建立 ,也构成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动因。本文拟选取“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个全新视角 ,考察现代“民族国家”和“帝国”之间的关系 ,探讨英帝国形成的内在机制 ,揭示英国海外殖民贸易扩张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葡萄牙殖民者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非洲的先驱。他们在1415年侵占了摩洛哥的休达地区,在北非建立起第一个殖民据点。之后,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大陆西海岸逐渐南下。1488年,他们绕过了非洲最南端,进入南印度洋。十年后,葡萄牙船只北上抵达蒙巴萨和马林迪。随后,沿着阿拉伯人早就熟悉的航线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继之直抵亚洲东部。从占领休达到据有马林迪,历时八十余年,殖民者的足迹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沿海地区。十六世纪,他们在非洲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加强了殖民掠夺。如此“富有成效”的殖民活动在葡萄牙历史上是仅见的。在葡萄牙学者的一些著作里把十五世纪初以后的一百年称之为“奇妙的世纪”。有的西方学者称赞这是葡萄牙“光辉的一百年”。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在近代饱受日俄帝国主义侵略,所以遗留了很多的殖民遗迹.但是,由于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们民族的耻辱历史,所以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本文首先从6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开发的理由;然后,又论述了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开发的潜力、现状以及空间分布;第三部分,提出了3种殖民遗迹旅游开发的模式和3条主体线路;最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开发"正创意"的活动来开发东北地区殖民遗迹这些"负遗产".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殖民化中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英国殖民城市模式.其主要内容有:提出殖民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的目标;推出土地授予和分配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先于城镇建设;规定城市规划的标准和布局;预留公共用地和绿化带,避免过度商业开发.英国殖民城市模式在其存在的4个世纪里发生演变和扩散大体上经历了5个时期.殖民城市模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主要特点为:英国及其殖民地政府在殖民城市模式的形成、制定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殖民城市模式的实施建立在侵略掠夺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殖民城市模式的要素构成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延续性;殖民城市模式的实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殖民城市模式受到殖民地客观条件的制约;殖民城市模式对世界碱市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一 从16世纪初到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立的400年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和日本的殖民势力先后入侵过这个岛国。其中以荷兰殖民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殖民政策的实质是奴役和掠夺。荷兰当局在殖民地实行“强迫种植制度”,规定农民必  相似文献   

15.
初到安哥拉时,我并未意识到已经进入这个国家。那是1987年,我当时住在赞比亚国境的西北角,邻近安哥拉边境。狭窄的沙土路蜿蜒穿过无边无际的灌木丛,开车很容易抛锚,而且我常在去往边远村庄的路上迷失方向。停车问路时,如果答话的人说的是葡萄牙语,那我就得赶紧离开人家的国土,回到那条看不见的边境线另一边去。被漫长的殖民时代伤害至深的  相似文献   

16.
十五、卖炮易主权的美梦做买卖,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最重要的便是公平。正所谓“童叟无欺”,“你肯我愿”“合情合理”。卖炮竟与主权交易沾边?真是白日做梦!然而在17世纪初澳葡当局就做这个美梦,也只有在处于扩张殖民时代下的葡萄牙和处于没落腐朽封建时代的中国之间...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文化殖民的视角分析了新加坡海峡华人的失根、寻根与保根的文化现象,并对海峡华人知识分子掀起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革运动进行了回顾和解读。这一段从"西化"至"再华化"、从"文化殖民"至"去文化殖民"的经历,跟新加坡独立后的西化发展,以及20、21世纪之交的华族语言文化复兴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复兴传统的努力自有其积极意义。他们致力推广华语和复兴儒学之举,例如提倡女权女学思想、创建女校,其贡献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胡荣荣 《安徽史学》2022,(3):123-131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香港设立官方代表,是否同意、如何回复成为英国政府“公认的困难问题”。英国外交部、殖民部、英国驻华代办处、港英政府等均参与了讨论。驻华代办、港督存在不同认知,而他们所属的外交部和殖民部考量不同但意见高度一致。外交部注重将其放在冷战格局下的英美关系、英中关系考量,特别是考虑台湾因素的影响。而殖民部主要着眼于香港的内部稳定以及对英国远东殖民利益的影响。从拖延到拒绝,英国的反应是在英美中三边关系下对英中关系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反映了香港在西方阵营中战略价值的提升,折射出英国遏制共产主义又试图维系与中国关系的心态,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争夺人心以维护在香港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世纪葡萄牙的中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良 《世界汉学》1998,(1):150-161
十六世纪贯通欧亚新航路的发现.开创了中西交流的一个历史新时代。在这个海外殖民、文化交流和侵扰掠夺相辅相成的发现新世界过程中担负着关键性先锋角色的葡萄牙,早期是如何看中国的呢?其较完整的中国观又是怎样形成?本文试图寻找出若干历史轨迹,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符松涛 《攀登》2008,27(3):118-120
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的大殖民运动不仅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同时也开拓了海外市场,刺激了希腊商业贸易的发展。殖民运动对希腊经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希腊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