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叶挺将军是著名的“北伐名将”,是我国卓越的军事家和我军的创建者之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摄影艺术家和新四军的战地摄影记者———战时纪实摄影显身手叶挺年青时就喜欢摄影,曾买过一台120照相机练习拍照。1931年回澳门定居后,又从香港买了全套暗房器材,在自己家中布置暗房,实习、研究冲洗胶卷、放大制作等技术,很快成为一名业余摄影行家。但叶挺真正投身于我党我军的摄影艺术创作行列,并在战时纪实摄影方面大显身手,是在1938年至1940年,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后的这三年里。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  相似文献   

2.
香港旧影     
《文史博览》2014,(11):64-65
1937年出生在上海的何藩,13岁那年收到父亲送的一份礼物——Browllie相机,从此便迷上了摄影艺术。18岁时,何藩随家人移居到香港,自此便醉心于这个都市的每一面,由繁华的大街至孤寂的小巷,都通过胶片表现出来。他对光线和瞬间的极致把握令人叹为观止,阳光射成线条的香港石板街、菜市、食肆,皆为他的题材。他以新派摄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尺寸,引起摄影界涟漪,在世界不同的摄影比赛中得到280余个奖项。从1958年至1965年,他连续赢得八届由美国摄影学会所举办的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衔。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13,(5):144-153
摄影师谢罡,幼随著名画家钱来忠、摄影家李志国学习美术与摄影。入伍后工作之余兼顾摄影,分别于1997年、2002至2008年在西藏亚东和林芝工作。他走遍了林芝地区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大量自然与人文图片,被誉为“藏东南美的发现者、挖掘者、挚爱者”和“拍摄墨脱和南迦巴瓦峰图片最丰富的人”,著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墨脱》一书。早年他受工作限制,主要摄影活动集中于林芝地区,退役后拍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西藏。在他眼中,西藏是纯净、纯粹、唯美的,是一方天上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电影与书     
流水艳阳  Brat.K 《世界》2009,(10):190-190
面包,真实的人生 让人有食欲的影片是让我分外钟情的。而这部影片真正打动我的不仅是那些美食,更是朱莉和朱莉娅的真实。对美食的共同爱好让朱莉和朱莉娅的生活仿佛始终有一线所牵。  相似文献   

5.
正摄影在过去的年代里,可望而不可及,是一种奢侈,如今双摄影已经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了,个个都是摄影师,随时举起手机就能拍下高像素照片。梦中寻找摄影的广阔天地,是我从小的愿望。小时候,村里的篮球场上播放南斯拉夫的电影《桥》,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一位胸前挂着一架照相机的战地记者在前线采访。当时我很好奇地问旁边的老人们,影片中记者  相似文献   

6.
索穷 《中国西藏》2005,(1):60-63
1936年,三个酷爱摄影的年轻人在巴黎的一家小咖啡馆里相遇,他们是28岁的法国人布勒松,23岁的匈牙利人罗伯特·卡帕,25岁的波兰人大卫·西默。他们刚刚参加完巴黎新闻社的招聘考试,都落榜了。三个人边喝边聊,谈起各自的摄影志向,并相约以后要办一个真正具有独立报道精神的图片社。那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马格南图片通讯社,"生产"了大量伟大的照片,被称为那个年代经营最成功的摄影图片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吴印咸大师的摄影之路袁毅平摄影大师吴印咸,是我国摄影艺术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这位本世纪的同龄人,早在20年代就开始摄影活动。在他70余年的摄影和电影生涯里,勤奋耕耘,为我国的摄影和电影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我国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真实、可贵、形...  相似文献   

8.
暗室微光     
正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母亲领着我,给我介绍了个照相师傅,让我跟他学摄影,好让我学个技术,将来能有口饭吃。照相师傅是村子里的一个能人,他会照相,在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在村民的眼里,他很了不起,许多人想跟他学照相,他都不收。他能收下我当学徒,我一下子成了村子里许多年轻后生十分羡慕的人。师傅拿出一架海鸥120照相机,说道,学摄影,首先要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例如,光圈、焦距、速度、采光等等。最后,还要学会在暗室里冲洗胶卷。在  相似文献   

9.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带来了20世纪80年代的大发展和大进步.随之,全国各行各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文学艺术事业受到了“四人帮”的严重摧残和破坏,所以文艺工作者更加热爱到来的明媚春天,显得更加活跃.特别是摄影事业,专业摄影工作者打破和清除了思想上的枷锁和毒害,焕发出了创作的青春;广大人民群众都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很大益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买相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多,成了全国摄影事业一段非常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希望,便成了摄影专业报刊发展的动力和基础.1983年9月中国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摄影专业报纸《摄影报》在太原创刊,改变了我国摄影界有刊无报的状况,成了摄影大花园中一朵鲜艳的新花.真是光阴似箭,一晃17年过去了,现名《人民摄影》报的《摄影报》不久将迎采她20周岁生日.我作为这张报纸的主要创办者和第一任主编,回忆起来异常激动和亲切,创办中的许多情节和过程,现在回味起来,还像当的那样感到惬意和兴奋.一我是在1953年17岁的时候接触相机的,那时在我当教师的小学里有两位老师有相机,而目对摄影很热爱,我非常羡慕他们,但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去玩这件需要大量花钱的事,只  相似文献   

10.
武汉新闻摄影通讯社 (1 92 8年创办于汉口 )是旧中国武汉唯一一家以照片发稿的通讯社 ,社长是我父亲舒少南 (1 90 5~ 1 976年 )。舒少南原籍浙江绍兴。其父曾为清末鄂省抚院师爷 ,晚年兴趣转向工商贸易 ,为求发展 ,举家从绍兴迁来武汉 ,定居武昌抚院街 (今民主路至胭脂路一段 )。舒少南早年曾担任盐业、棉花业职员 ,后通过其叔祖父舒志观 (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副经理 )关系进入央行从事金融业务 ,直至解放。在此期间 ,他一直以摄影为副业。一武汉新闻摄影通讯社创办初期 ,社址位于汉口泰宁里。在这个里弄里 ,有万克哉主办的《新快报》 ,还住着…  相似文献   

11.
孙家利 《神州》2011,(20):136-137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摄影行业也不得不经历一场科技革命的阵痛——由传统摄影向数码摄影转变;在商业摄影领域,这种转变的趋势尤其突出,主要在于高像素的数码相机相比传统相机所具有的更大性优势。通过对比传统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差异,从而对数码摄影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其在商业摄影领域的一些较新技术的应用,了解数字技术给摄影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较不同的摄影创作方式。在当代数字时代里,商业摄影的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孙家利 《神州》2011,(9):136-137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摄影行业也不得不经历一场科技革命的阵痛——由传统摄影向数码摄影转变;在商业摄影领域,这种转变的趋势尤其突出,主要在于高像素的数码相机相比传统相机所具有的更大性优势。通过对比传统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差异,从而对数码摄影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其在商业摄影领域的一些较新技术的应用。了解数字技术给摄影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较不同的摄影创作方式。在当代数字时代里,商业摄影的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西藏人文地理》2014,(1):30-41
彭建生(洛桑都丹),男、藏族.云南氏族大学中文系毕业。早在1995年从事生态旅游之时就开始接触摄影,1997午走上专业摄影的道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2006年开始专注于生态摄影、并且长期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脉等地区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旅游研究、实践。2009年与徐建等合作成立中国第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  相似文献   

14.
迈向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举文 《民俗研究》2007,2(1):16-31
一、背景:民族志电影与影视人类学自从1845年摄影机(摄像机于40年后)被发明以来,影视作品(包括静态摄影、动态摄影,以及数码摄录像)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手段和课题。在1960年代同步录音摄像技术应用之前,静态摄影是辅助研究的主要方式。尔后同步录音,16毫米彩色摄影成为现实。在此后的一代人中,  相似文献   

15.
始创于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新闻摄影界最高规格的比赛,中国摄影界俗称“荷赛”,在专业摄影领域有“奥斯卡”之称。1996年大众日报社记者李楠获“荷赛”艺术类单幅金奖,第一次在“荷赛”的金杯上镌刻下中国人的名字(也是至今中国惟一一次获金奖者)。让人想不到的是,6年后,即2002年2月14日,他12岁的儿子李小楠从26000多名孩子中脱颖而出,荣幸地当选第45届“荷赛”儿童评委会评委,飞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荷赛”的评选工作,参评成人作品。  相似文献   

16.
陈曦 《神州》2013,(2):257-257
“随手拍”顾名思义,是一种使用手机拍摄相应主题的图片、视频并分享到网络上的摄影形式,流行于网络特别是微博里。大家将“随手拍”的作品上传网上,与所有人分享。甚至一些专业的摄影记者也开始借助手机摄影报道突发新闻。  相似文献   

17.
<正>建筑摄影是胡国旭摄影创作的主要题材。这组建筑摄影题材的照片是作者多年来心血的凝聚,也是对他多年来摄影爱好的一个回赠。胡国旭任辽宁三盟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老总时,建筑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钢筋混凝土,还有基层工地上的建设者,在他看来都具有触及灵魂的美感和神韵,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他把对建筑的了解与对建筑的挚爱融进血液,定格于照片!作者从2008年开始发表建筑摄影作品。2009年,《人民摄影报》和《辽宁摄影》分别刊登了这组建筑摄影的部分作品。2011年,作品《层楼叠榭》获得首届中国医院建筑摄影大  相似文献   

18.
巴塞罗那摄影师Héctor从事纪实摄影超过15年,他游走在世界各地,追踪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事。在刚果(金);他惊奇地发现,这个贫穷国度里有一群精心打造时尚生活格调的潮人,他们身居陋室,却拥有精美的彩色衣柜,把破烂的人行道当作闪光灯照耀的T台,学习优雅人士的风格和态度,就像他们正在巴黎索邦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一样。一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四十多年前,一位名叫沈延太的摄影家,完成了用摄影观照万里长江的壮举。他拍摄的长江影像,镌刻下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母亲河奔腾万里、生生不息的原初身影,也是今人按图索骥、鉴故叹今的绝好参照。一、长江源的51个昼夜沈延太于1939年9月出生于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1964年,沈延太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校曾经分别受到李桦、古元、王琦、黄永玉、伍必端等名师的教导。是年,沈延太被分配至北京《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10日,丹尼尔·贝尔特拉(Daniel Beltrá)为绿色和平组织拍摄的“干旱的亚马逊河”在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上,获得自然类组照三等奖。这个41岁的西班牙人18年前和他的摄影机来到美国西雅图。绿色和平组织的电话打过来的那天,丹尼尔正在西雅图的一家咖啡馆里悠闲自在。听说要委任他拍摄亚马逊河,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