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渊源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陵园的布局结构是陵园监造者们精心设计的产物.由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秦始皇陵园的设计蓝图主要由城墙、城门、地宫、封冢、寝殿、陪葬墓、陪葬坑(兵马俑坑、马厩坑、珍兽坑、铜车马坑)等部分组成.虽然,由于农民起义军的进逼而使“骊山之作未成”(《汉书·楚元王传》),但从总体上来说,始皇陵园的各项工程大都已经完成,即使有个别工程未能按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富良  安亚伟  尚巧云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高虎 《文物》2011,(5):4-11,1,97,98
2001年9月,在洛阳市体育场路东侧发现了3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中"字形墓,1座为"亚"字形墓。2002年1~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1M10122和C1M10123的两座墓进行了发掘。C1M10122为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唯一的此种形制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可能是周平王的墓葬。C1M10123为带2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洛阳为首次发现,根据晋侯墓地的情况可以推断,它与另一座"中"字形墓可能是周平王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陵园渊源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园首次勘探调查工作始于1962年2月,当时由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玉清等同志和临潼县文化馆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陵园进行了钻探和调查。初步获得了陵园内外城垣及封土形制、尺寸等方面珍贵的资料。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之后,秦俑考古队在发掘兵马俑的同时又对陵园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勘查。10余年来先后发现了地下陪葬坑,陪葬墓和其它遗址数百余处。并且对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饮宫遗址等重要遗址进行了试掘和发掘。为秦始皇陵园形制等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关于秦始皇陵园渊源问题,有的先生以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棺椁葬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张占民先生《秦始皇陵地宫探秘》一文,很受启发,文中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铜而致椁”和《水经注》“销椁取铜”的记载进行了新的释解。笔者认为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还是有商榷和论证的必要,草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棺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实证。商周时期的国君或奴隶主贵族的墓中,都发现有棺有椁,且随葬品丰富。商王的陵墓从形制到规格上都大得多,称为“亚字形墓”。但在一些平民和奴隶的  相似文献   

5.
"韩森冢"位于西安市东郊新城区韩森寨村西侧,为配合"韩森冢"周边区域的保护规划,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1年底对"韩森冢"周边约8万平方米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物探等调查工作,发现"亚"字形大墓1座,陪葬坑2座。"亚"字形大墓由封土、方形墓圹、斜坡墓道和壁龛组成,全墓东西146.9、南北119.2米,墓葬形制与秦东陵中主墓的形制结构较为相近,尤其与四号陵园的主墓几乎完全相同,推测"韩森冢"应为战国秦王陵级墓葬。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陵的陵园形制既有秦国传统的因素又有关东地区陵园的特点,还有一些新出现因素;秦始皇陵的陵寝与秦代祖庙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先秦时期宗庙祭祀的框架,体现了宗庙祭祀向墓葬祭祀的转折;随葬制度之中的正藏内容体现了以墓主为中心的宇宙模式,而外藏内容则是墓主日常生活的各种必要保障.通过对秦始皇陵葬制中陵园制度、陵寝制度、随葬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陵所表现出的葬制特征既是对先秦以来高等级墓葬传统的继承,也有突破.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至12月,西安市未央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北郊方新村住宅小区再次基建时,发现汉墓6座,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基建单位配合下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 墓葬形制6座汉墓按其形制可分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洞室墓两大类.第一类,竖穴墓道洞室墓,共5座,按其形制可分为二型.A型墓道与墓室等宽,仅M_2一座.墓道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5,(10)
2013年3~4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中路识字岭路段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战国至唐宋时期墓葬。其中M3规格较高,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底部修建有规整的排水沟,纵横相交,呈"十"字形,纵向排水沟贯穿整个墓葬。墓中出土了陶、铜、铁、滑石和琉璃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M3的年代为西汉晚期,墓主应为具有一定身份等级的贵族。  相似文献   

9.
1983年春,我们在配合洛阳东花坛立体交叉桥建设工程中,清理了明代墓葬三座(编号为M11、M12、M13)。墓葬北邻焦枝铁路,三墓呈“品”,字形排列,均为座北朝南。墓葬结构基本相同,由墓道、封门砖、门洞、石门、甬道、墓室、棺床等部分组成。现简介如下。一墓葬形制结构墓道形制各异。M11为长方形竖井式,长度不明,底宽1.14、深6,6米。M12墓  相似文献   

10.
义陵是汉哀帝与傅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办南贺村东南。经考古勘探发现,义陵有双重陵园,即义陵陵园和其内的汉哀帝、傅皇后各自的陵园。帝陵的墓葬形制为带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后陵为只有一条南向墓道的"甲"字形。另外,还发现了6处建筑遗址,17座外藏坑,23座陪葬墓,多条陵区道路。本次勘探调查,基本掌握了义陵陵区的范围、布局、结构及主要内涵,为义陵的大遗址保护和汉陵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秦俑三号坑西侧一百米处发现一座古墓.两次铲探的结果知道此墓的规模远大于目前发现的始皇陵园所有的陪葬墓,墓主人应是一个地位相当高的秦王朝的重要人物.因为如果是早于秦王朝的人物,修建骊山陵园时定会搬除掉;如果晚于秦王朝,这样高等级的墓地不会选在以前别人的陵园里.至于墓道北向,这在始皇陵园也不是独自一个,在整个陵园的布局规则尚未完全清晰之前,陪葬墓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错的现象只能成为我们研究秦陵形制的一个问题.从这一陪葬墓的形制、规模、方位多方面考  相似文献   

12.
从水文地学看秦陵地宫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陵及其出的众多珍奇文物,特别是秦始皇兵马俑坑,从一侧面间接地反映出秦代的地学发展水平是很高的。笔者这个在考古与秦俑学上的门外汉,试图运用地学知识,特别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探讨一下秦始皇陵的地宫之谜。秦始皇陵处于骊山北麓,在地质构造上正好位于渭河地堑中骊山断块北缘的台原上。沿着骊山山脚是一条近东西向的大断裂带(正断层)。断层之南的骊山,在不断上升,断层之北的台原,包括整个渭河盆地,在不断下沉。由于骊山高陡,北坡河流短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的指纹元素散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但其原料产地至今还是一个谜。本文选取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20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黏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2个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一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关系密切,与黄土关系稍远,与耀州瓷胎关系甚远。由此推断,一号坑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是骊山地区的黏土,烧制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在秦始皇陵墓东侧发掘出的兵马俑从葬坑,不仅轰动了全国,也轰动了全世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不仅为研究秦代政治、历史、军事及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古今罕见的艺术珍品。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  相似文献   

15.
唐懿德太子墓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唐墓中地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两重陵园垣墙的形制,为其他贵族唐墓所未见,而与唐帝陵的陵墙加蠕垣的格局近似,但懿德太子陵园在形制规模上表现出的其他特征则与唐帝陵乃至赠皇帝陵号的恭陵、惠陵等均有较大区别,“号墓为陵”之陵并非帝陵之制,仍为太子级别的陵。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4):32-40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相似文献   

17.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信阳市城阳城址的西南岗墓葬区清理了编号为M8的大型土坑木椁墓。该墓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墓道位于墓室以东。随葬品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分别置于不同的椁室内。墓主人全身被衣衾敷裹,为45岁左右的男性。该墓应是战国中期信阳一带的楚系高等级贵族墓,对研究楚国贵族墓葬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20,(5)
正本书是《临淄齐墓》系列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收录了12座战国时期的大、中型墓葬和2座车马坑。墓葬平面均为"甲"字形,均有一条南向墓道,墓室有宽大的生土二层台。墓主分属卿、大夫等贵族阶层。其中6座墓葬设置殉人陪葬墓,殉葬多达38人,多为女性。墓中出土的陶礼器组合形式,以盖鼎、豆、盖豆、壶、盘最为稳定,不同阶段的陶质、陶色及纹饰都有所区别,每个阶段各有一套固定内容,脉络清晰。2座墓葬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05年第10期刊发了<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发掘简报.据报道,该墓地8座墓葬中的6座可能同属于北朝末期至隋代的京兆王氏家族.这些墓葬形制相似,均为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土洞墓,其中的5座带有一到两个天井.6号墓和2号墓还分别出土了王昌墓志和王昌之子王瑱墓志.  相似文献   

20.
位于陕西临潼其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东侧。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陪葬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为三座坑中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