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梧州府水陆交通位置冲要,曾作为两广总府驻地,驿站、驿路分布较为密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明代梧州府的14所驿站逐一进行了考辨,纠正了部分讹误,认为明代梧州府先后在1州6县设驿站,设置时间集中在洪武年间,此后梧州府的驿站数量不断减少,至崇祯三年仅存5所驿站。同时,明代梧州府驿站的裁撤与驿站类型,根据统治需求与交通状况及时进行了调整,体现了明朝驿传制度在广西梧州府地方运行的实际形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大量史志文献资料,论述了在明朝政府鼓励农桑政策推动下,松江府纺织业、丝织业迅速发展,在全国处于优势产业的地位以及衣料的生产、织造与运用方面的情况。作者还详细介绍了明代松江服饰从头巾、帽子、男服装、妇女服饰以及鞋袜等几方面由俭朴到奢靡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服饰风尚变化的原因与明中后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服饰风尚的变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永平府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其境内明代长城的修筑,与明朝边防重镇"蓟镇"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4.
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介生 《史学月刊》2004,(5):97-104
山西地区不仅是明朝初年分封宗室相对集中的区域,而且人口增长速度惊人,最迟到嘉靖、隆庆年间,山西藩府已发展成为明朝境内数量最为庞大的宗室人口集团之一。作为寄生性的特权集团,明朝藩府人口的估算须区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玉牒》所记的宗室人口数量应该视为户数,而不是口数。时至明末,狭义的山西藩府人口数已超过20万。  相似文献   

5.
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6.
马楚婕 《历史地理研究》2023,(3):31-41+155-156
元明清时期,朝廷曾以军民府制度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管控。军民府广设于西南边地,实行军民共管的治理模式,时间跨越五百余年。明代是军民府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沿袭元制基础上结合边地实际进行调整。至明中晚期,新设永昌、黎平、遵义、平越、贵阳、安顺六个军民府,以流官掌府事,上承兵备道,下辖卫所,一改此前以土官掌土民和府卫之间不相统属的治理传统。军民府制度在明代的变化是卫所、兵备道、土司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维护了西南边地的军政秩序,亦塑造了全新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州过渡到明代的府,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唐、五代府的初创阶段,二,宋 代府的演变阶段,三,元、明府的确立阶段。其中宋是演变的关键,它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 继承时期,宋大祖至哲宗(960-1100)。二,大发展时期,宋徽宗(1101—1125)。三,持续发展时 期,宋高宗至度宗(1127—1274)。  相似文献   

8.
谢春晖 《上海地方志》2023,(1):67-75+94
明代松江府青浦县的置废、复立过程,以及复县后的治理问题,都显示分县无法解决逋赋问题。即便如此,分县在此之后仍然是调节赋役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明末金山卫改县的议论,以及清初娄县的分立,均显示分县的这一用意。最终,分县反而加重了政区内部以及同级政区间赋役负担不均的情形,引发进一步的赋役改革。在梳理上述分县议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察知分县的直接动力来自地方官完纳税粮的压力,而地方士人出于对分县导致赋役不均的了解,往往发出拒绝分县的声音。此中体现了国家收取财赋与地方赋役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明代隆庆初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后 ,陆续调集一些浙江士兵 ,北上戍卫蓟镇长城 ,时称南兵。南兵北戍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地理现象。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因素。指出浙江地区自上古以来的武勇风尚 ,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因缘 ;浙江士兵远远高出于原有北边戍卒的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 ,是征调他们北上的主要原因 ,而在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中 ,善于使用鸟铳等火器 ,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地狭人众的生存压力 ,则是浙江人乐于应募从军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斗争的军事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春亮  钱肖颖 《人文地理》2016,31(3):116-121
国内的军事地理研究大大落后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实地学习考察,对于井冈山军事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现代地理学视角进行比较系统的全新分析。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根据地经历了从队伍上山、据险驻守,到外线出击、最终撤离的军事地理过程,并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两片、两心、一环、五哨"的军事地理格局。从根据地尺度看,这一格局对于斗争初期的立足有一定合理性,但范围狭小、资源支撑和回旋空间不足;从宏观的区域尺度分析显示,井冈山地区远离敌方核心,但立足后则面临两省"会剿",腹背受敌,军事地理上的劣势凸显。分析还显示了新军事力量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于旧格局的反转。作为井冈山道路的发展,中央苏区、陕甘宁根据地以及东北解放区的建立,是对井冈山斗争开辟的革命道路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区域尺度、位置、区际关系等方面军事地理优势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谢湜 《历史研究》2012,(3):29-43,189,190,193
太仓在元初海上漕运时代成为重镇。明初因镇设卫,卫所兼理卫事及周遭民政。明中叶,太仓卫出现军强民弱、兵丁入寇贩盐等弊端,在赋役改革艰难、沿海防卫吃紧的情势下,太仓由卫建州,相关州县也免除欠粮,缓解了困境。此后由于州卫并存共治,军民杂居,利益抵触,军政关系仍趋紧张,又因太仓州、昆山县税则龃龉,昆山县以州大县小、州不利县为理由,在正德、嘉靖海氛不平的形势下兴起"废州"案。在州、卫、县的利益博弈以及官员对决的过程中,朝廷的态度由暧昧渐趋明朗,最终存州复道。在从卫所到州县的转变中,既体现了特定的地域特质,又反映了明代国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转变态势。  相似文献   

12.
军民指挥使司是明代设置于西部边疆和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行政建置,其创制并大规模实施于洪武年间。"军卫牧民"是制度设计的初衷,而民户数量是设置与否的根本指标,少数民族地区仅是外在表现形式。军民指挥使司管理体制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安抚和教化地方、沟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因明中后期世袭武官体制的腐化、人口的增殖等因素,军民指挥使司亦逐步失去了管理地方的活力,在明中后期、清前期渐次由流官充任的府(州、县、厅)等建置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明代军民、武官通过捐纳升除武职,称为纳级,始行于正统四年.明中期以后,朝廷为弥补财政匮乏而频繁开纳,又出现T加纳世袭、纳赀免比试、幕兵升级等形式,所需财物数量则随武官地位的下降而减少.嘉靖中叶以前,纳级主要得虚衔,对武官铨选影响较小.明后期,纳级已是武官四大来源之一,朝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任用纳级武官规范,对铨选产生较大影响.纳级对打破资格,招徕无缘世职或难中武举的牵杰之士有积极作用,但整个官僚系统的腐败使纳级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实际上加剧了军队的腐败和铨选制度的败坏.  相似文献   

14.
明初,诏令天下府、州、县、卫、司建立学校。终明之世,明王朝相继在都匀设卫置府,建立卫、府学,开办儒学教育,培养才俊。本文对明代都匀卫、府学建置背景进行考察,旨在从教育这一视角了解明代都匀地区概貌。  相似文献   

15.
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明王朝便在农民起义多发区及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地区大量设置。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一些地区巡检司的布局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最终导致该机构职能的偏离和弱化,引发了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部分失控。  相似文献   

16.
明代"九边"的宣府、大同二镇,因地理区位和明蒙对峙的军事态势形成一体化的军事防务区.这一防务区"拱卫京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接导致了协调区域军事防务的宣大总督设置.  相似文献   

17.
军民指挥使司是明代创制的兼管军民的特殊行政建置,而其建置标准学界认知多有不同。本文认为民户是军民指挥使司建立的关键要素,并利用大量的明代文献材料,证实了军民指挥使司直接或间接的辖有相当数量的编户齐民。而集中分布在北边一线的实土卫所并未建立起军民共管的军民卫所体制,进一步印证了民户对军民指挥使司建立的重要意义。这决定了军民指挥使司具有"军"与"民"的两面性特征,游走于都司与布政司两套管理系统之间。  相似文献   

18.
由于《明史》只记载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改四川叙州府高县为高州,而漏载十二月又废州为县,给人以高州一直存在的假像。《清史稿》复加以穿凿补充,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又加以附和,以致1998年《高县志》、1998年《筠连县志》和1995年《珙县志》建置沿革皆载高州存在至明末清初,造成失误。今对高州始末加以考述,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19.
西宁卫是明朝边陲要地,系河西走廊的屏障,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此,有明一代极为关注对此地的经略。本文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明朝于西宁卫所辖地的军事戍防、政治管控等种种施政方略,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明朝西宁卫的战略地位,全面评价明朝在这一地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边疆地区发展等方面的所作所为,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别具特色的地理单元的体现--明清卫所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卫所数目众多,作为独具化特色的地理单元,引出了一类特殊的方志--卫所方志。这些方志是方志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卫所不可多得的史料。但是目前关于卫所方志的研究比较少,说明学还不够重视这部门珍贵的献。本对卫所方志产生的原因、发展阶段、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引起研究对这一类特殊方志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