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白 《炎黄春秋》2009,(5):76-77
萧克老将军是我的老首长、老师,如果高攀些的话,也可以说是我的老朋友,可以倾吐、交心的老朋友。或者,更确切地说,萧老是一位谦虚、直爽、不计职务高低,很主动地与一些同志倾吐心声,而且言之有物,议论深刻,和他交谈,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是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重视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也是当前中国学术界重点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最近涌现出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但是,学者间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尤其在理论方法上,还有不少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我想就这些问题略谈基于个人粗浅认识的几点思考,提供大家深入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我这次到河北来,看了一些东西,会见了一些老朋友,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看到大家经过一个相当时期的艰苦劳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天,大会安排我讲讲,我想就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谈谈我对河北考古学研究的一些认识。 一、河北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 河北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河北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也就是河北的古代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这里讲的河北包括北京市和天津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人类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杜敬 《史志研究》2002,(4):67-68
邮电部的一些同志,在编写《华北交通邮政史料汇编》的时候,老朋友孙志平同志把他们已经编出的部分草稿送给我看了看,然后邀我去同他们谈谈。下面是1990年8月14日上午同他们谈话的提纲。我想,编写其他方面的史料,也可能遇到这些问题,特将那次谈话的提纲介绍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张淑英 《世界》2004,(6):14-17
采访冯骥才可不太容易,他是著名作家,又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等很多职务,非常繁忙。因此约了几次才得见面。我与冯骥才是老朋友.已经交往20多年。由于他为人随和,大家习惯称他大冯。  相似文献   

6.
刘军 《百年潮》2009,(8):67-70
2009年5月初至6月初,我有机会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行前我看了不少有关瑞典的资料,然而,那里的一些实际见闻仍使我感到新奇,引起我的思考.因此,觉得有必要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综合国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金江 《人文地理》1990,5(4):54-61
综合国力是政治地理、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对国民进行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综合国力的概念是什么,它包括哪些要素,如何恰当地度量和对比各国的综合国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概括地讨论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主要谈一下自己撰述《夏禹神话研究》这本小书的一些感想。因为自己在研究夏禹神话传说时,读了很多相关的论著,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并有一点点思考,所以在此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陈述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研究夏禹神话传说。这主要缘起于自己硕士期间的读书兴趣,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但自己却最喜欢读两位史学大家的文章,一位是顾颉刚先生,一位是李学勤先生,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一封:作者:徐锡坚 塔热女士: 您好!您的来信中对我太过奖了,其实老朋友不要说那些表扬话了,因为我们大家都熟了,做一点应该做的事,而且是我愿意为宣传西藏做些事。以前没去过西藏那种感情还不是那么浓,而今年暑假我们一行十几  相似文献   

10.
盛嘉 《史学月刊》2008,(2):18-23
由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存在着一种厚今薄古的倾向,中国的美国革命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在中国,关于美国革命历史的研究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专著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在这些有限的叙述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遗憾的问题.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学术上的反思和讨论,它们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当下的中国美国史研究.本文试图以对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
李锐 《炎黄春秋》2006,(4):78-80
《李普自选集》的经办人命我写篇序言,当然乐意为之。我们是老朋友,是“两头热”的老朋友;他比我晚一年来到这个世界,他关心我重于我关心他。  相似文献   

12.
萧克 《贵阳文史》2007,(3):11-14
薄复礼先生的回忆录在中国出版了。作为当事人、老朋友,我应该讲几句话,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我觉得这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中国读者会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他创办的饭统网,一头连着庞大的就餐预订人群,一头连着数以千计的餐厅每个周五晚上,在北京的某个餐厅里,都会有一些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像老朋友一样地聚在一起,一边吃吃喝喝,一边谈笑风生——这里是饭统网“天下食会”的免费晚餐活动现场,参加者均为饭统网随机抽选的网友。38岁的饭统网总裁藏力说:“我就是要给大家提供免费的晚餐。”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9,(5):96-96
<正>《旅游纵览》编辑部: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关注《旅游纵览》有一年多了。一直很喜欢贵刊带给我的感觉,亲切、轻松。翻阅《旅游纵览》,就像听一位很懂生活的老朋友,给我分享他每次旅行的点滴见闻,一起笑过,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向奎先生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新年前夕,我们很高兴地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向奎先生。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我们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来到历史研究所。杨先生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一间小会议室。大家刚坐定,杨先生微笑着环视一周,首先说:“我本来是没有什么值得访问的。不过你们几位一来,我还是要谈一谈的;因为我对北京师大是有感情的,曾经在那里教过书,还是校友哩!今天,就当作老朋友谈谈心吧!”一听说杨先生是师大校友,我们都很惊喜,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原来,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城固时,杨先生曾在史地系执教三年。那已经是四十三、四年前的事了。杨先生说的“今天就当作老朋友谈谈心”,一则表明了他为人的谦逊,再则也反映了他对于北京师大的眷眷之情。于是,我们就像“老朋友”似地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档案馆工作了20多年,2002年被调到史志办。从档案馆到史志办,我实现了由档案管理者到利用者角色的转换,也使我第一次从利用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档案管理工作。在两年的档案利用中我感到,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现将我的几点感受书于此,与档案界的新、老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两天来,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省志办提交的9份有关第二轮修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听取了各试点单位的情况介绍和经验交流,我感到这些材料和发言都很好,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体现了修志工作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方面,又有各自的特色,给人以很多启发和思考,为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我受省志办委托,就试点情况及今后工作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悼慎之——我们大家的公民课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普 《炎黄春秋》2003,(6):57-60
另眼看世界———念慎之朱厚泽摄李慎之走了。他4月14日报病危,24日去世。这是2003年,他刚刚八十岁。最初是何方告诉我,慎之报病危了,还不知道是不是“非典”。我把这个揪心的消息告诉了李锐、严秀,张宣三等几位老朋友。大家在电话里都希望他能闯过这一关,慎之不能死!他国学基础厚、读过不少中国古书,精通英文,古今中外能调动的资源多,这些都比我们强。所以他眼界宽阔,看问题深刻,需要他做和他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总之,他不能死,否则损失太大了,太可惜了,这样的人才太少了!大家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后来只能盼望出现奇迹。其间我还通报过一…  相似文献   

19.
黄景略同志给我讲,希望我在这次会上跟大家在一起谈一谈关于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的问题。据老黄讲,跟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具体跟多少同志交换过意见,我说不清楚。不过我想,他提出这个问题,有道理。怎么说有道理呢?不管老黄同志跟多少同志交换了意见,我相信我们这次参加会议的同志,不敢说百分之百,至少是绝大多数,思想上从来就有这些问题,我也提出过这些问题.大家是在第一线的多,我是属于第二线也罢,第三线也罢,也没忘记这些事,也没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让我来给大家谈一谈,无非是让我来讲一讲我自己的意见。讲完了以后,大家还可以议论。在开幕式上老黄同志的讲话当中,夏先生的讲话当中,都提到一点,就是考古发掘要写出报告。我们这个会不是叫“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吗,可能有人会理解成考古发掘就是  相似文献   

20.
寻城记     
刘奕 《贵阳文史》2011,(5):57-58
编辑手记 如何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视作一个可读的文本,如何书写一座当下的城市,一直是“新文化生活”在思考和努力的。在描绘了书店风景、公益组织、桌游文化以后,我在纷繁的城市游走中开始迷失,疑惑这些文字是否脱离了初衷,思考是否未与现实相连,所写的是否成为了空泛之言?于是,重新出发的心情被寄托于这篇“寻城记”(一篇迟来的序),希望能够在文字的梳理中让思路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