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源锦 《文史春秋》2009,(11):44-48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考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光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就能当状元呢?  相似文献   

2.
贝洛  于祥 《中华遗产》2009,(6):48-69
科举是中国的发明,状元是中国的特产,而中国的状元有着独特的南北分布不均和扎堆出产的现象,在历代王朝选拔的九百多名状元中,江浙地区抢尽了风头,为什么这里出产的人才在状元榜上可以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3.
状元的来历 要追溯状元这个词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唐朝。依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其居首者被称做状头,又名状元。,因其为殿试一甲第一名,亦称做殿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所以,状元指的就是古代科举中殿试第一名。  相似文献   

4.
赵焕军 《神州》2012,(22):1
<正>古代科举,是平民百姓出官人仕的必经之路,"金榜题名"成了中国人人生四喜之一。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可以立马写入省志、县志、族谱、家谱,得到足以辉映千秋的万般荣耀。也正源于此,"状元情结"虽历经千年,却仍是不少国人的心理圣坛。  相似文献   

5.
赵焕军 《神州》2012,(8S):1-1
<正>古代科举,是平民百姓出官人仕的必经之路,"金榜题名"成了中国人人生四喜之一。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可以立马写入省志、县志、族谱、家谱,得到足以辉映千秋的万般荣耀。也正源于此,"状元情结"虽历经千年,却仍是不少国人的心理圣坛。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田启霖先生的《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本文以下简称《集注》),该书精装五册,选收明清两代科举会元状元文墨(八股文)470篇,汇集了明清科举名家的八股文精萃,展示了明清八股文的发展脉络和体式变化,是近百年来八股文研究整理的新收获。该书的出版对今后中国古代科举史、文体演变史及八股文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八股科举的形成演变及近百年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07,(3):156-169
科举的内容现代以来,科举给人们的印象一直不好,原因之一,就是随着历史的逝去,人们对科举的内容了解得越来越少,及至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八股”。其实科举的内容从隋唐到明清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里先对科举的内容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科举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保存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的遗迹遗物,是科举教育文化遗产。贡院作为古代科举的考场,是科举文化遗产的宝库,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结晶,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历史和人文血脉。  相似文献   

9.
黔籍科考状元及探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在众多的考试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一人才称状元。在1300多年的科举(指文举)考试中,贵州有两人获“状元”桂冠,一人获探花殊荣。  相似文献   

10.
陈力 《北方文物》2011,(1):70-72
入关以后,旗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处于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中,有了优厚的收入。这为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参与科举、博取功名创立了条件。其中出现了累世科举家庭,崇绮就是旗人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王子 《文史月刊》2011,(2):56-56
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一大特产。据《学林》一书统计,自唐初武德五年(622年)至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度科举,共有641榜,503名状元。  相似文献   

12.
曾有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于是,也才有了本文讲述的读书人一旦科举高中后,随之而来的桃花运。这是历史长河中涌现过的浪花,回首一望,一笑而已。  相似文献   

13.
清朝先后出过141个状元。其中常州一地即有状元4人。吕宫是顺治四年(1647)清朝科举开考“招贤纳才”的第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01年第7期刊登了赵燕翼先生的《甘肃难圆状元梦》,就朱才同志的《古代甘宁两状元》一文发表见解。赵先生分析推理,高屋建瓴,力辟陈说,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益。笔者是一个年轻的文博工作者,长期潜研地方文献,对甘肃古代科举情况,特别是唐宋以来本省拔尖露头的状元稍知一二,所以才斗胆写这篇短文,以恭呈赵先生哂正。笔者完全赞同赵先生关于“二李”(李程和李遵顼)不能算甘肃籍状元的观点,但对“甘肃全省是不是出过真正的状元郎,也还是个问题”,“看来,甘肃人的状元梦,也真是不好圆”的结论与看法不敢…  相似文献   

15.
黄明光 《文史春秋》2013,(11):24-26
桂林古代科举考试业绩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亮点,如科举三鼎甲人数多、科举考中进士人数多、科举考试家族兴盛等。而形成科举考试亮点的主要原因有:古代桂林学校教育事业繁荣;  相似文献   

16.
漫话河南状元陈崇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殿试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据史书记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止,在1300年中,共出了592个状元。那么,河南出了多...  相似文献   

17.
南晨 《湖南文史》2012,(3):29-29
自科举实行以来,考取状元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梦想。清朝咸丰六年(1856)的状元是翁同酥,榜眼是孙毓汶。日后两人都成为清廷的重臣。然而,当年翁、孙为争状元,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8.
<正>在1300年的科举史上,苏州文盛出状元,达到半百之数。就家族而言,除了唐代归氏出了5个状元,加上清代的归允肃,归姓状元有6个。挨下来是陆姓,一共出了5个状元。唐代2个,清代3个。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状元都是陆家的,分别是陆器和陆润庠。  相似文献   

19.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廷试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独占鳌头”、“大魁天下”,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22)开科取士到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的1300多年间,全国历代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几百万人,而荣登金字塔尖顶的科状元不过601人。其中四川只有15人,他们是:唐代的范崇凯、尹枢、尹极、李余、五代时后唐的王归朴、后蜀的费黄裳、宋代的苏易简、陈尧叟、陈尧咨、马涓、何桌、赵逵、元代虚中、明代杨慎、清代骆成骧,而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4个状元,占了全川状元1/4以上,可以说阆中是四川的状元之乡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状元墨宝     
我友贾文宁 ,出身于贵阳教育世家。其曾祖聘三先生 ,是清末贵阳的名人雅士。聘三先生喜爱诗文书画 ,与之交游者大都是文人画士、社会名流。聘三之子一民先生 ,曾参加过清末戊戌科举 ,是贵州的“孝廉方正”(举人)。一民先生后投身教育事业 ,与凌秋鹗、黄干夫等人创办“达德学堂” ,为贵州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宁的外公蔡岳(字衡武) ,是贵州的实业家 ,对推动贵州的辛亥革命功勋卓著。辛亥革命成功后 ,衡武先生曾任“大汉贵州军政府”首任财政部长 ,对当时的军政界及商界颇具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衡武先生曾提携过黄齐生先生 ,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