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故事本事敬惜字纸,这是一个老规矩,就是要人们敬惜写有文字的纸张。这个规矩,表现了古人对文字的崇拜,传说创造汉字的仓颉是上古黄帝的史官,本就不是凡人,长有四只眼睛,创造发明文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后来掌握和运用文字的也非凡人,写的也是非凡的言行:记录的都是有关生死存亡的占卜大事,书写的都是圣人贤哲的语录经典,留存的都是帝王将相的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3.
汉画中表现神话内容的画像是研究古代神话尤其是汉代神话的珍贵图像资料,缘于其能够被视觉所感知的艺术形象和画面构图的美术形式的特点,学术界亦将其称为“神画”。“神画”相比神话文字材料具有更加直观、真实、原始等特性。《汉墓神画研究》一书从艺术、宗教、神话、考古、民俗等方面对汉墓神画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并从理论的层面上探讨了汉墓神画所蕴含的神话美学价值和神话艺术精神,显示出了作者所具有的严谨求真的学风和比较扎实的学术功底。然而,该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汉画中常见的“穿璧纹”装饰图案是由“龙璧”画像演变而来,是龙璧画像的图案化和抽象化的观点,就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葫芦祖灵崇拜与古代洪水神话、盘古神话之关系进行溯源,分析先民祖灵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关系,并透视祖灵崇拜的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诗经》中反映祖灵崇拜及与之相联系的敬老孝亲的诗篇,并分析了葫芦作为生殖崇拜意识象征在《诗经》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刘延兵 《百年潮》2010,(2):66-67
邓拓先生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中国古代的妇女节》,其中谈道:“说起妇女节,现在一般人只知道‘三八’节,谁都不会想到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这个妇女节的由来,虽然带了很大的神话成分,但是它主要以生产劳动、恋爱和婚姻问题为内容的。这个节日就是中国阴历的七月七夕。”实际上,不仅中国古代有“妇女节”,  相似文献   

6.
谢耀亭 《文博》2012,(1):89-93
“五”字构造可分二个体系:一为积画义之五,一为相交义之五。二者分别体现着不同的造字思想,前者基于“取象于物”的具象思维而创,后者建立在抽象的宇宙观下而造。“五”数的神秘化,与体现宇宙观的相交义之五有极为密切之关系。先民在对时空的逐步认识上,对体现着宇宙观的“五”逐渐崇拜起来,导致五数走向神秘化。反映在文字上,则为相交义的五取代了积画义的五。在宇宙观与五数崇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影响中国文化至深的五行思想。五行思想的兴盛使“五”更加神秘化,几乎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崇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期人牲人殉遗存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牲遗存的考察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社会发展差异很大,原始宗教崇拜各有不同,表现在人牲的有无及其形式,当然也有区别。我认为可以把中国史前期的人牲分为三大类:(一)血祭地母;(二)猎头祭谷;(三)奠基牲。 "血祭"和"猎头",都与农业崇拜有关。前者流行于黄河流域,并为古代中国的统治王朝所继承;后者发生于长江以南,以后长期流行于南方越僚系民族间,并远播于东南  相似文献   

8.
丁玉莲 《丝绸之路》2010,(12):36-37
祥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祥瑞意识发端于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两汉时期,祥瑞思想系统化并成为一种理论体系,魏晋以后的隋唐时期,祥瑞观念不但作用于当时的政治,而且反过来作用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神话传说都是靠口传相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赫哲族神话以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赫哲古代神话为核心,以原始萨满崇拜观念为基础,经过世代赫哲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之中不断加工创造,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口头流传的神话体系。在宇宙起源、自然现象起源、人类起源诸方面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0.
盘古神话不是原始先民神话思维的遗存,与域外神话传播无关,而是先秦道家宇宙论哲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渐次综合天文观念中的“浑天说”和纬书中的“三皇”传说以及道教神学理论等文化因素最终在三国时期形成的。盘古的原型是“道”、“太极”、“混沌”等宇宙本原概念。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不发达并且相对晚出,这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的体现。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不适宜用来研究中国神话。文化要素分析法是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理想方略。  相似文献   

11.
古代自然政治观研究常士门随着西方古代政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于国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与观点,产生出了不同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在古代希腊、罗马最初是神话的政治观,此后是自然政治观,再往后则是古代的个人主义政治观和早期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在古代相继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观世音是一位家喻拂晓的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而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其性别的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性文化方面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对“处女”的崇拜,中国古代对“生殖”的崇拜以及男女在婚姻方面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论商周王朝与古蜀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饶的四川,历来被誉为“天府之国”。古代蜀国先民是这块西方“乐土”的主要开拓者。蜀国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牧誓》,是参与武王灭商的八个盟国中的一个。此后,犹如昙花一现,在西周和春秋长达五六个世纪的古代典籍中就很少提到它。由于文献记载缺乏,这段蜀国史几乎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汉代以后杨雄、常璩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出来的《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叙,神话色彩很浓,使商周时期的蜀国史又蒙上了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14.
日神崇拜是世界早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宗教活动,中国古代的先民也曾崇拜日神,《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社茫茫。”玄鸟在古代神话中又称为乌,负载太阳运行周天,《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汤谷之上有若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传说中乌有三足,《淮南子·精神》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王充《论衡·说日》云:“日中有三  相似文献   

15.
袁靖 《南方文物》2012,(4):5-12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但是那些都为事过上千年以后的追述,其中不少还具有神话的色彩,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石崇拜,起始于上古石器时代,这样的石崇拜于今可从大量有关石的上古神话传说中窥视其究竟。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齿骨为金石”;“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精卫填海神话中,女娃“常衔西山木石以湮于东海”。这些神话家喻户晓,此外,羿射九日神话中说到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神话中许多重要和著名的故事,常常是悲剧性的或带有悲剧色彩的,体现了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我国古代神话中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这两个方面,做一些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瑞树是被寓为“吉祥之兆”的奇异树木,又称为“神树”。瑞树图像最初源于原始宗教对树木的崇拜。这种崇拜可上溯到图腾崇拜和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礼记·祭法》中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可见树木和其他自然物一样被人们所崇拜。  相似文献   

19.
在殷墟发掘以前,王国维先生曾提出“二重证据法”(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研究院讲义,1925年述学社《国学月刊》;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给中国史学开辟了一条新路。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把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与古文献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说明,以解决学术上的疑难问题。殷墟发掘以后,此法仍然可以使用,只是扩大了范围,把地下的考古材料(包括古代文字在内)与古代文献相结合,以研究中国考古与中国古代历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对古代青铜镜铸造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佐以实验论证,指出古人在铸造青铜镜的过程中,在烧制好陶范以后采用了“热出冷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