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2016年,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座(M30~M33)和车马坑1座(K32)。墓葬与车马坑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除M33为南北向外,其余均为东西向。M31、M32随葬器物较为丰富,有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其中M32随葬有鼎、簋、壶等铜礼器。车马坑内放置两车四马,出土器物主要为铜车马器和兵器。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出土器物及车马坑与墓葬位置关系判断,M31、M32、K32为两周之际秦公嬴姓宗族墓葬及附葬车马坑。  相似文献   

2.
石鼓山考古队 《考古与文物》2013,(1):3-24,1,113,121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2012年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圹墓石鼓山M3,墓葬下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葬的东、北、西壁有壁龛.葬具两椁一棺.出土器物有铜礼器、兵器、马器等,其中铜礼器共14类31件.墓葬时代可能为为西周早期,可能上至商末周初.出土的铜礼器组合完整,造型精美,应为一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商周青铜器以及西周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西周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凰村清理六朝至清代墓葬18座.其中M16、M17为两座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虽早年遭到盗掘,损毁严重,但仍出土较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6为东晋时期墓葬,M17为西晋时期墓葬.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0,(8)
1991年11月~1992年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础建设,在洛阳西工区西小屯东周王城遗址内清理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两座墓葬(C1M3498、C1M3427)出土了大量铜器、骨器、玉石器等器物。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这两座墓葬的规格较高,年代应属春秋时期,为东周王城春秋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墓葬分布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6,(1)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石鼓山发掘了11座商周墓葬。其中,M4规模较大,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四周设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两棺,内棺发现人骨一具,葬式为仰身直肢。墓葬设有8个壁龛、随葬器物多放置于壁龛内,计有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其中铜器有鼎、簋、盂、簠、甑、甗、壶、罍、尊、牺尊、盘等。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葬俗及出土器物判断,M4的年代应为西周初期,墓主人属于姜戎族群,墓葬级别略低于侯或侯夫人一级,M4、M3的墓主人可能为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富良  安亚伟  尚巧云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高虎 《文物》2011,(5):4-11,1,97,98
2001年9月,在洛阳市体育场路东侧发现了3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中"字形墓,1座为"亚"字形墓。2002年1~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1M10122和C1M10123的两座墓进行了发掘。C1M10122为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唯一的此种形制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可能是周平王的墓葬。C1M10123为带2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洛阳为首次发现,根据晋侯墓地的情况可以推断,它与另一座"中"字形墓可能是周平王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7.
《文物春秋》2012,(5):38-42,2,81
200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北京大兴康庄墓葬一座,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木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时代为辽代晚期。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徐征  徐佳 《东南文化》2022,(2):85-93+203-204
2012年,镇江博物馆对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金家坟村东汉墓M1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为砖石室墓,墓中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为研究东汉时期的葬俗提供了新的资料。这一砖石叠砌形制的墓葬在镇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特点,反映出该墓主人为达官或地方郡县豪族,其年代为东汉晚期。从墓室、棺痕和石榻等遗迹分析,该墓应为二人合葬墓。  相似文献   

10.
吴小华  彭万  韦松桓  张勇 《考古》2015,(2):19-31,2
2012年8月,在赫章县可乐墓地发掘了两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均属土著墓葬,时代大致为西汉前期至中期。其中,M373为"套头葬";M374的规模较大,形制较特殊。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残件及各种装饰品等。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可乐墓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山东日照海曲西汉墓(M106)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曲墓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约1.5公里处,2002年3~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墓葬86座,其中M106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出土器物丰富。该墓出土的漆器精美,多为银钼器,部分漆器嵌金,另外还出土有陶器、铜器、木器、竹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竹简上的纪年文字推断,该墓的年代约在汉武帝末年或昭帝时期。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4,(1)
2009年5月,枣庄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枣庄市峄城区徐楼村的两座东周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的形制相同,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设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一棺,并有放置随葬器物的器物箱,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随葬器物。根据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两座墓应为春秋晚期的公与其夫人的异穴合葬墓。  相似文献   

13.
张义中  徐凤芹 《东南文化》2023,(2):77-87+200-201
2019年4月—2020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长丰下塘镇埠里墓地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实际清理西汉至宋代墓葬15座。两座北宋末期的墓葬M13和M14规模较大,结构特殊,出土器物精美,颇具代表性。M13为带墓道的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墓,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银器、漆木器和墓志等;M14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墓室外顶部呈龟背状,出土了银器和铜器。这两座墓葬资料为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家族墓葬制度、埋葬习俗、地面建筑形态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孔家坡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北郊2公里处。自1999年底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随州市文物局对这里进行勘探,发掘清理古代墓葬16座,其中M8出土了许多器物及简犊。 M8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出土器物59件(套),其中包括陶器、铜器、漆器、木器等,有的器物上还刻有铭文。竹简出土时分为两堆,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内容有日书及历谱。木犊为遣策。根据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器物,其时代应属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15.
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共清理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80余座。其中M5、M6并列位于墓地北部,相距3米,规格较高,出土数量较多的铜器、玉器等遗物。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5、M6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5为鄂侯夫人墓,M6为鄂侯墓,年代为西周晚期晚段,对揭示西周晚期南阳盆地鄂国文化面貌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对孙家徐姚46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带随葬品的战国墓有5座,其中M1为甲字形大墓。这批墓葬的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了陶器、铜器、石器和水晶玛瑙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组合断定,这些墓葬属于战国早、晚两个阶段,是研究战国时期齐墓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天长三角圩27号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天长市东北的三角圩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27),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M27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一椁一棺。随葬器物多放置在棺与边箱中,主要有陶器、铜器、玛瑙器等。此墓属于三角圩西汉墓葬群中的一座,从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看,M27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偏晚。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长安区夏殿村古代墓地发掘了M53,该墓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墓葬,形制为长方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等。器物组合可作为关中地区曹魏时期墓葬分期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月,河北省三河市老辛庄村发现两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玉器以及铜钱等遗物,但未见墓志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将墓葬年代定为金代中晚期。将出土瓷器的器形、纹饰,陶器器物组合与纪年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元代。老辛庄墓葬的发现,不仅补充了廊坊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还表明元代廊坊和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相近,属于同一墓葬文化区。墓中出土一炉二壶的铜器组合应是进行"香花供养"的供祭之器,对于研究元代仿古铜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0,(8)
2006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3座西晋墓,其中M2490为前砖室、后土洞墓,墓主为女性,另有儿童骨架两具;M2491为双室土洞墓,主室与侧室各有骨架一具;M2492为单室土洞堪,内有骨架一具。3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钱币及陶俑等。M24090还出土蛋壳8枚,似有某种宗教含义。这些墓葬皆为中原地区晋墓常见的形制,随葬器物亦较典型,应属西晋中晚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