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南阳春秋楚彭射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一座春秋晚期楚墓(M38)进行了发掘。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7、东西宽5米。葬具一椁二棺,两棺并列于墓室北部。随葬器物有铜器、玉石器、皮甲等。其中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簠、盏、盘、匝、斗、浴缶等礼器,戈、戟、殳、镞等兵器以及车马器、工具等。墓中出土5鼎,均为盖鼎。从铜礼器和兵器上的铭文看,墓主彭射为楚国高级贵族。在该墓附近已经发现多座彭氏墓葬,此处应是彭氏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
197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淮阳县平粮台楚墓M17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和玉器等。铜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罍、匜、壶、洗、勺;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豆、敦、簠、匜、钫。墓主人身份为低级贵族。该墓为研究淮阳一带战国晚期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7,(7)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对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安岗一号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封土和墓道已遭破坏。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东、西边箱及棺箱四部分。随葬器物放置于头箱、边箱、内棺及内、外棺之间,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男性。根据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简文内容判断,安岗一号墓为战国中期偏晚阶段的典型楚墓,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该墓的发掘初步确认了安岗墓地的时代、等级和性质,为探索战国中期楚国中等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物》2020,(9)
199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平山中七汲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5座。其中M11、M3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M11葬具为一棺一椁,M37葬具为一棺。两墓均遭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玛瑙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中七汲墓地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外的王陵区附近,本次发掘为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安徽天长三角圩27号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天长市东北的三角圩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27),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M27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一椁一棺。随葬器物多放置在棺与边箱中,主要有陶器、铜器、玛瑙器等。此墓属于三角圩西汉墓葬群中的一座,从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看,M27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偏晚。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9)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小田溪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2规模较大,出土器物丰富。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以铜器为主,包括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规模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年代应为秦代至西汉初年,墓主应是巴国王族后裔。该墓是历年来发现的巴文化墓葬中出土器物较为丰富的墓葬之一,为研究当时西南地区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7,(7)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在发掘安岗一号墓的同时,又在其东侧勘探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M2)。随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二号墓进行了发掘。二号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南设墓道。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棺箱两部分。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内,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女性。根据二号墓的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其与一号墓的关系判断,二号墓属于战国中期晚段的典型楚墓,年代略早于一号墓,墓主等级应为下大夫一级,与一号墓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周代墓葬,其中M34、M37较重要。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中部有长方形腰坑,葬具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判断,两墓应为西周晚期元士一级的贵族墓葬,墓主可能是早于虢国的焦人。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2)
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荆州博物馆对望山桥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望山桥一号墓为“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四周有13级台阶,地面残存有封土。葬具为两椁两棺。出土器物有铜器、漆木器、陶器、铁器、骨角器、玉器、石器、竹简等,以铜器、漆木器为主。根据墓葬规模、出土器物及简文内容判断,望山桥一号墓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墓主为楚国的中厩尹,身份为大夫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为了解在洛阳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附近勘探墓葬的时代、保存状况以及与城址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175为西周晚期墓葬。该墓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一棺一椁,出有铜器、陶器、石器、蚌器等遗物56件(组)。以该墓为代表的西周晚期遗存的发现,为了解汉魏故城西周遗存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俞凉亘  申建伟  高虎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周立  王炬 《文物》2011,(8):13-21,1,98
2005年2~9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项目在体育场路西发掘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M8830未遭盗掘,保存完好。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3.7、东西宽2.1米。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器物有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以铜礼器为主。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簋、方壶、(■)、舟、(■)等礼器及车马器。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推断此墓的年代属春秋中期,墓主为高级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铜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的清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北区发掘清理了一座周代墓葬(M2010)。M2010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部有生土二层台,葬具为重棺单椁加一棺罩。此墓未经盗扰,共出土随葬器物1693件,其中青铜器有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棺饰等;玉器有礼器、佩件、殓玉等;另有骨器、蚌器以及木、苇、麻与丝帛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M2010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墓主人应是沈国大夫一级的贵族。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2月,荆州市观音垱镇天星观村北湖滩上暴露出一座古代墓葬,荆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紧临1978年发掘的天星观一号墓,因此编为二号墓。二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带墓道的木椁墓,葬具为二椁二棺,椁内分五室,曾经多次盗扰。墓中出土器物1199件,有铜器、漆木竹器、骨角器、玉石陶杂器、银器、丝麻织品、皮甲等。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工具、丧葬用器等。许多器物造型精美,还有一些器物属首次发现,也有的则与宗教、神话有关。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组合与特征等,判定这座墓葬属战国中期,墓主人应是楚国的贵族。由于与天星观一号墓并列埋葬,且有许多共同点,也因二号墓与一号墓相比出土兵器极少,推测墓主有可能是一号墓墓主的夫人,即邸阳君番乘的夫人墓。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澧河以南、烧车河以东的十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数十座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墓葬,主要为楚国和许国的贵族墓葬。2002年初,旧县乡常庄自然村西、澧水和烧车河交汇处附近一座古墓葬发现被盗,文物部门对这座墓葬(M4)进行了抢救性清理。M4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单椁单棺。虽然绝大部分随葬器物被盗,但仍清理出土器物638件,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用具、佩玉、棺饰、殓玉等,其中青铜器占绝大多数,玉器次之,其他器物较少。根据此墓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以及青铜器铭文综合考察,此墓应即春秋时期许国国君许灵公的墓葬。  相似文献   

17.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2012,(5):29-40,98,106,109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济南市长清区仙人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周代墓葬M4规格较高,随葬器物丰富。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平面近梯形,葬具包括椁、棺、枕木、器物箱和席子等。椁室中部偏北处有腰坑,腰坑殉狗。墓内随葬两辆拆散放置的车辆,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铜器包括礼器和车马器。仙人台墓地是周代邿国高级贵族墓地,M4为贵族夫人墓,年代为春秋中期。该墓的发掘为探讨东周时期邿国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器用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2013亦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推测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分布于棺椁之间及棺内,共出土随葬器物898件,有铜、玉、石、陶、骨与蚌器等类。其中铜礼器中的(?)和匡上铸有铝文,由铝文可知墓主人应为女性,其夫应是虢国元土一级的贵族。墓葬年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