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东北著名作家陈先生,以"颐龄天年"驾鹤西去,迄今已二年;他的离世,使中国现代文学即东北文坛失去最后一位老战士……追忆历史与回望往昔:从陈先生生活与战斗过的青春年代,即在"东北被日本侵占的沦陷时期",那会儿还是少年的陈(殊莹)先生,既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与萧军、萧红等爱国作家们一道,"以文当武"与日伪统治当局对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2.
传记电影《黄金时代》上映之后,人们对女作家萧红的命运和经历尤为关注,许多报刊和网络一时热评风起.人生只有31年的萧红有着坎坷的经历,更有着传奇般的文学生涯和爱情生活. 萧红当年名字叫张乃莹.本文整理者的父亲方未艾是她和萧军当年在哈尔滨患难之交时最亲近的朋友,生前曾把他们在哈尔滨的往事详细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时,萧红,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女作家,拼出最后的心力,与世长辞,年仅31岁。 萧红在生命垂危之际,曾几次对端木蕻良提起,她若死了,希望埋在鲁迅先生墓旁,那是她的恩师,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和最有决定性的人。没有鲁迅,没有鲁迅推荐《生死场》,就没有萧红今天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端木蕻良完全尊重和理解她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正萧红以她的孩提般纯净的目光打量眼前这人世,用最宽阔的心灵包纳,把最深痛的体验诉诸文字。她的写作有属于她的人物,她的小说学,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也没有感伤沉沦的色彩。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都有遮掩不住的暖。我给朋友念了这样一段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朋友立即说:"这就是萧红体。还有,比如,走吧!还是走。若生了流水一般的命运,为何又希求着安息。萧红体就这样。"  相似文献   

5.
魏邦良 《文史天地》2011,(10):48-51
萧红本是痴情女,可怜偏遇薄情郎。1911年,萧红出生在哈尔滨附近的呼兰镇。诞生在一个富裕之家,萧红本该过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然而,真实的情况却与我们料想的恰恰相反。生性铿吝的父亲对年幼的萧红极为冷酷。后来,当萧红成为作家后,她对父亲的描述直言不讳,毫不留情:"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  相似文献   

6.
作家萧红于颠沛流离之时回忆家乡,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她以女性细腻的创作手法描绘了一座呼兰小城,这种淡化情节的描写方式带给读者崭新的阅读体验,反映了二十年代早期东北小城镇的景象,呈现出民国初年黑龙江哈尔滨的历史风貌。小说再现了这块土地上的风貌习俗,无异于纪录片的"情景再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征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比历史更多的信息。本文对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构建的"历史风俗画"进行解析,分析其中的乡土风俗描写,探求作品的历史风俗画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这位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抗战初期在武汉9个多月的创作生活,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2006年是萧红诞辰95周年,谨以此文作为对这位民国才女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宏溪  徐永明 《世界》2009,(7):28-33
“你好!我是宋佳,希望我们这次能在马来西亚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这一刻,她不再是《闯关东》里那个历经风雨,懂得坐看潮起潮落,微笑不多言的鲜儿;也不是《赤壁》里那位被曹操当成小乔的替代品,无奈于自己命运的骊姬。她是宋佳,一个亲切如同邻家姑娘的80后女孩,只用她的笑容便笼络了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正1942年1月12日,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香港。临终前,萧红悲怆地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提出,希望能把自己埋在一个风景区,而且要面向大海,其丈夫端木蕻良因此选定了当时香港  相似文献   

10.
<正>萧红年谱荐评萧红年谱是已故学者何宏晚年收集整理和编纂的,曾在《龙江文史》上刊登,自谓"新年谱"。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知名的优秀女作家,她的人生高度被人关注,长期以来,各类书刊和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客观地看,关于萧红的介绍,大部分过于零散和简单,缺少细致和整体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王美龄 《神州》2014,(2):7-8
萧红以她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自传式叙事方法是她自觉的审美选择与追求。这种自传性的怀旧笔调以及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它们给萧红小说带来特殊的艺术效果,营造了强大的小说的情感容量。在她最具风格的小说中,都有一个作为抒情主体的自我形象存在,作为一位充满了矛盾的多重性色彩的女作家,她渴望自由却又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却又常常陷入孤独,她渴望男性的温暖、友爱、保护却又总是被他们伤害、歧视、抛弃,她一直在忍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却又无限的渴望着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因此她的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抒情主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位女作家丰富的情感主题。  相似文献   

12.
正韩国政坛"忍冬草"金大中说过一句话:"只有我自己能够决定我的幸运与不幸。"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一生经历九曲回肠,不幸似乎成了她的宿命。一1911年农历端午节,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张庭举担任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长等职,但却是个思想上极为保守  相似文献   

13.
来信     
别无选择话萧红 她来自白山黑水的呼兰河畔,31岁殒命于香江,埋在浅水湾。如果不是许鞍华、李樯、汤唯重新演绎了她和她的作品,也许今天很多人都不会记住她的名字,以及她不断选择命运或不断被选择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4.
Stephanie  江俊民摄 《世界》2011,(11):26-35
宋佳说,她是一个灵魂必须在路上的旅者,走过愈多地方,灵魂便愈自由。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华遗产》2014,(10):8-9
“有人说萧红‘不作死不会死’,说得太轻俏了.” 著名学者林贤治,针对网络关于已故女作家萧红的“恶评”,回应道“萧红的‘作’是对自由和爱满怀渴求,不是无聊的折腾。正是她一生追求自由的品性,让她本人的帮事和她的作品散发出长久的魅力。她的生命虽然短促,却浓缩了各种极致而深刻的体验,远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6.
东北沦陷时期,金剑啸、萧红、萧军、关沫南、李季风等我东北左翼爱国作家,利用报纸副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披露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流离失所、苦难深重的生活,唤醒国人团结起来保卫家园。在日伪当局屠杀我爱国报人的"黑龙江民报"和"左翼文学"事件中,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在东北报业史上镌刻下气壮山河、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忧伤彼得堡     
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欧洲"的城市,她身上兼有沙皇集权的威武和欧洲世界的浮华,可最不可抹去的却是它不可替代的、深不见底的忧伤,还有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恰达耶夫……这些雕刻在历史上的不朽名字!你走过世界许多地方,你说,现在最想去的是彼得堡。你还说,忧伤是生命的底色,谁都无可逃遁。人们公认,彼得堡是俄罗斯"最欧洲"的城市,她身上兼有沙皇集权的威武和欧洲世界的浮华,可最不可抹去的却是它不可替代的、深不见底的忧伤,还有,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恰达耶夫……这些  相似文献   

18.
关心     
正因为有了她的关心,我的世界五彩缤纷。从小,她就一直在关心我,我是她心里的一株小苗。在她的"阳光雨露"下,我茁壮成长。她,就是我的妈妈。在我生病时,她的关心便是最好的药方,爱如春潮般向我涌来,我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在我灰心时,她的爱似阳光照到我身上;当我在夜灯下学习时,她的关心便是一杯热水,驱散心中的寒冷与困倦……  相似文献   

19.
邹士方 《名人传记》2022,(11):25-29
在驰名中国现代文坛的“东北作家群”中,最受学术界乃至文化界关注的当数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这一方面是其文学成就使然,另一方面也和他们之间富有传奇色彩的感情纠葛有关。而在这几位作家之外,“东北作家群”的其他成员亦不乏值得称道的创作人生,舒群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20.
明亮的光     
王苹 《南京史志》2023,(12):72-73
<正>我迷恋《呼兰河传》,读很多遍也不觉得厌倦。仿佛作家萧红还在那座到处都是蝴蝶自由飞舞的后花园里,没有长大,没有坎坷,没有不甘,永远都是自然的孩子,犹如野生的浆果、转瞬即逝的飞虫或小巧脆爽的黄瓜,在深蓝的天空下,热烈地呼吸,动人地舒展。这是萧红生命中最明亮的光,这光温暖了她短暂而又动荡的一生。她活在这段天真无邪的童年里,不想走出,也从未走出。就像我自己,花费十年,为泰山脚下的小小村庄,完成了“乡村四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