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2006,(2)
2004年2月20日,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500万科技大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顿时,雷鸣般的掌声持久地响彻整个会场,面对“当之无愧”的称赞, “荣誉属于整个群体,我是代表大家领奖的,王永志仍然保持其一贯风格:“把中国人送上天,这是我们共同的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癌细胞能"改邪归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刚刚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振义院士已苦苦寻求了近半个世纪。他带领他的团队,从凶险莫测的白血病领域里大海捞针般地找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打开了一个人类医学史上从未启开过的"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而引发了一场白血病治疗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5,(8)
<正>去年的1月10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程开甲颁发了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证书。当总书记与程开甲的手握在一起时,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96岁高龄的老科学家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开创者之一。他是国内第一个估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  相似文献   

4.
创新 《世界》2004,(10):16-17
刘东生院士不仅为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摘取了被人们誉为“环境科学诺贝尔奖”——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的桂冠,还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5.
面孔     
叶笃正、吴孟超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9日开幕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叶笃正、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一殊荣,王永志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章易 《文史博览》2005,(10):29-32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72岁的王永志院士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72岁的王永志院士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和吴孟超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及500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10.
顾迈男 《百年潮》2012,(4):74-78
正2012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院士作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奖状。谢家麟院士之所以获奖,是和位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附近的地层深处的中国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距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  相似文献   

12.
国内资讯     
正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敦煌研究院参与完成的"风沙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新年伊始,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他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他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一文,钩沉半个世纪以来,自程开甲走进核武器研制队伍后,隐姓埋名,在神秘领域中默默地坚守,并在一次  相似文献   

14.
唐韧 《世界》2003,(3):1-1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时年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平静。《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9年前他得到了法国学士院最高荣誉奖——布其&#183;得尔蒙奖,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相似文献   

15.
闵恩泽84岁。著名石油化工专家.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6.
余玮 《江淮文史》2006,(5):67-86
群英荟萃日,科学又逢春。2006年1月9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一同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崇高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奖获得者吴孟超在上海病逝。吴教授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医70多年,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成功救治了20000多名患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相似文献   

18.
段雨 《名人传记》2022,(11):84-89
至2022年8月,郑哲敏去世整整一年。然而,在他的同事和学生心里,他只是“外出”了,那敏捷的身影和孩子气的笑容仿佛还在。他留下的爆炸力学,也永远在。郑哲敏是“济南亨得利钟表公司”创办人郑章斐之子,生逢乱世,父亲从小就教导他“好好读书,学点本事”。  相似文献   

19.
穆鲜明 《江淮文史》2022,(6):109-118
<正>“中国核司令”程开甲(1918—2018),祖籍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集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改革先锋”和“人民科学家”六项国家最高荣誉于一身,是百年党史的功勋人物,是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20.
王选中国造     
《世界》2006,(3):14-17
王选,北京大学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升”。1992年,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