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开栏的话伴随2021年新年钟声的缭绕余音,本刊推出新栏目《声音》。在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那些重要的声音仍带来倾听、回味和震荡。“你并不孤单,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晩,新的曙光也充满希望。”2020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圣诞致辞中如此说。往年,英女王都要在诺福克郡的桑德林厄姆庄园与家人共度节日,并在圣诞日早晨步行到圣玛丽·玛德琳教堂与公众见面。  相似文献   

2.
在寺庙和市井相杂的八廓街, 光明甜茶馆是最有代表性的平民场所。这里每天众声喧哗,商人、僧侣、公务员和手艺人聚集在这里,如同一场生动的演出。  相似文献   

3.
穆巴拉克的铁笼、萨达姆的绞索、齐奥塞斯库的枪眼,无不证明这一点:当独裁拂逆民主自由的历史潮流时,独裁者必将在众声喧哗中堕入尘埃  相似文献   

4.
读着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心总觉得隐隐有些惆怅,到了后来竟成了伤感。一点不错,书中的王琦瑶是用泪砌成的,这泪也会传染,到了读书人的身上。也许这就是王安忆的魅力吧。王琦瑶的一生是总有点伤感的。作为一个女人,她被爱了一生.却永远是昙花一现,如匆匆过客。然而她的过客们又太多了,使得她又不幸地掉入了一个怪圈,一个让人嫉恨、自己苦难的怪圈。也许王琦瑶的美丽正是让她遗憾终生的祸根吧。她上了《上海生活》的封面,于是遇见了程先生,程翻  相似文献   

5.
正自1985年创刊以来,《民俗研究》问世已历卅载。三十年沐风栉雨,不管是当初"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年代,还是当今众声喧哗的"非遗时代",两代办刊人一直坚持民俗学研究的专业视角、学科本位与人文理念,踵事增华,博采约取,如今迎来了三十而立之年,初具学术公器之气象。2015年11月7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纪念活动,来自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并对刚成立的山东大学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6.
叶愚 《神州》2011,(21)
以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纪实与虚构》为重点,剖析她创作转型期的思想痕迹,梳理其中的精神脉络,并以此作为理解其后期都市小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也谈曾国藩     
长期以来,对于曾国藩是是非非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众声喧哗下,曾国藩的形象不是清晰了而是更加模糊了,对于曾国藩的误解不是消除了而是加大了。有鉴于此,笔者现从原始文献出发,也谈一下史料视野里的曾国藩。  相似文献   

8.
(摘自《长江日报》1996年5月10日)由武汉电视台制作的节目《科技之光》8日迎来了她的开播一周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给该节目过周岁生日,并宣布与武汉电视台合办《科技之光》,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1995年5月8日,《科技之光》开始在  相似文献   

9.
程鹏  俞泉 《丝绸之路》2010,(6):69-70
长久以来,由于对西方文化传统的陌生,我们常常以东方文化传统的视野来阅读西方现代文学经典,误读或望文生义也就在所难免,对《喧哗与骚动》的解读亦是如此。作为福克纳史诗作品之一的《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乔伊斯的笔法,所不同的是乔伊斯以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流浪经历为隐线,福克纳则是以《圣经》的历史作为小说的隐含结构。因此,对基督教的了解,对《圣经》故事的谙熟,成为理解《喧哗与骚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朱丁睿 《民国档案》2023,(2):124-133
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共和制度的建立,国体、政体的讨论是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重要议题,日本思想界对此同样予以了关注。1911年末至1912年初,东京的《太阳》《早稻田讲演》等杂志,较为集中地刊载了许多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共和制度建设问题的讨论文章。其中,矢野文雄、浮田和民持观望态度,高田早苗、平野英一郎等对中国实现共和制抱有期待,而有贺长雄、青柳笃恒则持怀疑态度。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订期间,日本国际法学家寺尾亨和宪法学家副岛义一来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顾问,二人通过发文表达对中国宪政的构想,主张“单一国家制”与“总统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这一主张与参与修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中国参议员们不谋而合。随着袁世凯在民初政坛势力的扩大,日本学者对共和制能否顺利发展展开了新一轮讨论,整体上质疑声不断;在众声喧哗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实际及发展趋势的了解仍然有限,其分析与讨论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故难以引起中国国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梁国英 《神州》2012,(5X):3-3
《喧哗与骚动》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小说,是以近乎完全不觉醒的意识开始,以完全觉醒而告终。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尽意识流技巧之能事,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揭示人物在每一个注意焦点的不同心情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梁国英 《神州》2012,(15):3
《喧哗与骚动》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小说,是以近乎完全不觉醒的意识开始,以完全觉醒而告终。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尽意识流技巧之能事,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揭示人物在每一个注意焦点的不同心情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本期封面文章,是迄今为上对“中国大妈”以及“广场舞现象”最为客观公正的描述与坪价。这本已经10岁的周刊,其对价值观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守望,几乎已经是南方文化的硕果仅存。对于众声喧哗、坊间早已颇多微词的“中国大妈”及相关文化现象,它仍然可以在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获得深刻的思考,并对我们的同辈人,或这些记者编辑的长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更多的温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层中,领导人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参与决策的领导层人员经常变化,很不稳定。总体上既有淋漓尽致的热情探索,又有众声喧哗的直率争吵,更有大浪淘沙的艰难选择。艰难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领导层的经常变化而失去凝聚力,原因之一便是从早期共产党人的品格上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把个人的地位看得很重,对待自己在党内的上上下下,大体上能视为寻常之事,凭忠诚和担当来干事业。  相似文献   

15.
进取·十年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0-66
2010年11月8日晚,《杨澜访谈录》十周年庆典晚会——一汽一大众奥迪携手《杨澜访谈录》寻找时代进取精神”活动在北京柏悦酒店隆重举行。一汽一大众奥迪嘉宾、奥迪英杰汇成员、来自政商、财经、文化、体育、演艺等社会各界来宾与媒体齐聚一堂,回顾节目十年辉煌历程,共同探寻时代进取精神,感受进取人生魅力。  相似文献   

16.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03-103
今秋一众新剧中,ABC的《复仇》(Revenge)起初并不引人注意。虽然主演艾米丽·凡坎普(Emily Van Camp)算得上美剧界的老面孔,但让年轻的她独挑大梁,无论电视台的前期宣传还是观众反响,似乎都很平淡。然而,季初这几集播完,《复仇》倒是出乎意料地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7.
夏维奇 《福建史志》2001,(1):52-54,61
《岩声》是福建五四运动后创办时间最长、发行数量最众、销售范围最广的革命宣传刊物。本文拟对其创办、发行及思想内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的历史本来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话题,这个原本只需极少数人研究的专业竟然在最近几年变得众声喧哗,大有人人可以得而言之的趋势。而"新清史"的出现更加速了这一趋势。所谓"新清史",大意是指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学术界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由于美国学术刻意强调创新,因而代际之间的传承与中国学术界迥然有异。中国学术界更多强调  相似文献   

19.
淡泊斋主 《神州》2011,(10):88-89
5月14日,《北京晚报》在第五版上刊出《故宫送锦旗,撼倒众网友》的文章:"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相关负责人来到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对市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  相似文献   

20.
出自次仁玉珍同志的手笔,发表了《上方的日西日嘎和下方的日西日玛》载《邦锦花》1991年第4期和1992年第1、2期,以下简称《日嘎和日玛》),是不足为奇的。 次仁玉珍是羌塘的女儿,《日嘎和日玛》是羌塘的故事。羌塘的女儿讲羌塘的故事,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次仁玉珍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牧鞭卷扬着风雪的牧场上度过的。多少牧民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在悠远的牧鞭声中,夹带着卷扬起的风雪,一齐飘进了她的稚嫩而明净的心灵,使她的心灵中充满了幻想和向往。她说,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西藏东部她的家乡的牧场上,《日嘎和日玛》的故事,就象彩虹一样挂在了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