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州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其祖父曾致尧,进士,曾任户部郎中(相当于财政部司级干部),擅长写散文;父亲曾易占也是进士,曾任太常博士(相当于民族宗教局处级干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曾巩和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咎,被主考官欧阳修录取为进士。  相似文献   

2.
<正>曾巩(1019—1083年),宋代江西南丰县人,号"南丰先生",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以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都钤辖(赐五品服)",元丰元年(1078年)"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浙江宁波)。"曾巩在福州任太守(行政兼军事长官)一年多,手握军政重权,政绩颇著,在福州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一凡 《文史月刊》2011,(2):69-69
曾巩,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其中不少篇章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他的佳作《邑令夏希道繁昌县兴造记》却很少有人知晓。  相似文献   

4.
宋曾巩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县莱溪公社杨梅大队周家堡村社员,于1970年冬在县城南郊七公里的源头村崇觉寺侧取土时,发现宋曾巩墓志铭。我们随即前往调查,并于1972年5月,将该墓志运省博物馆妥加保存。据《大明一统志》载:"曾致尧墓,在南丰县南一十里龙池乡。子易占袝葬。曾巩墓在南丰县南一十里。"《江西通志》载:"赠谏议大夫曾致尧墓,先葬南丰县东固,后改葬龙池乡。王安石志铭。"《南丰县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先后在地方和京城为官,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多次任全国主考,担负选拔人才的重任。长期的仕宦生涯,坎坷的人生经历,使欧阳修深知成才之不易,故特别注重招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的人,不论相识与否,不论恩怨如何,他都热情扶持,竭诚荐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转、苏辙,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携、举荐。王安石自幼喜读诗书,据说能过目不忘而至终生。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欧阳修读了王安石的诗…  相似文献   

6.
正唐宋至今的历代文坛,均以"唐宋八大家"之名赞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曾巩的文学成就。唐宋时期的这八位文学大家,是主持古文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给予当时及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上党地区。在沧桑的历史深处,打捞唐宋八大家与潞州区的过往,韩愈、  相似文献   

7.
对曾巩的研究一向没有像唐宋其他"七家"一样平衡,曾巩的研究在文学史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无人问津的阶段。本文试图对曾巩的研究从20世纪至今进行简单的整理;试图从整理中看到曾巩研究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8.
公元1057年春天,北宋首都开封云集了唐宋八大家中的5位精英,他们都为三年一度的国家大考春闱(由礼部主持的会试,都在春季举行,又称“春试”)而来,其中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担任殿试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人才。而三位青年才俊苏轼、苏辙、曾巩作为应考举子信心满满,准备大比夺魁,苏洵是带着两个儿子来考试的。  相似文献   

9.
雅志清思契合自然——宋代江西茶文化精神张智华从地域文化观来看,宋代江西是个群星荟萃之地,人才辈出,文化相当发达,如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此派诗人不全是江西人,但江西籍诗人所占比例较大[1])以及曾几、周必大、杨万里、朱熹、姜夔等...  相似文献   

10.
刘洁 《文物世界》2008,(2):50-53
著名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是以具有悠久历史的褒斜道及其南端开凿的石门隧道为依托而形成的。自北魏郦道元始,宋代的欧阳修、曾巩、赵明诚、洪适,清代的翁方纲、毕沅、康有为、杨守敬、陆增祥等先贤巨擘皆曾涉足于此。《杨淮表记》摩崖为其“家族”成员之一。20世纪60年代因修石门水库,《石门十三品》被迁至汉中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江西抚州市南丰县位于闽赣边界,自古人杰地灵,是典型的江南富庶之地,南丰的"丰"字便是因境内盛产嘉禾而来。如今南丰以"蜜桔之都"而闻名,风光旖旎,民风纯朴,特产丰富,展现出一幅古今交辉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2.
宋朝文坛大腕欧阳修,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朋友圈肯定不缺知名人物。比如说,曾巩是他的学生;苏轼(苏东坡)和苏辙兄弟俩是他担任主考官时取中的门生;包拯是他的同僚,被他弹劾过,也被他举荐过;《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是他的好友;《岳阳楼记》开篇“滕子京滴守巴陵郡”的那位滕子京也是他的好友……  相似文献   

13.
“唐宋古八大家”之一的曾巩(1019—1083)是北宋中期名的学家,其存世作品主要辑录在《元丰类稿》中,历朝均受到推重。近人版本中以《曾巩集》内所辑的曾巩诗最齐全,而《全宋》、《全宋诗》、《全宋词》中所辑录的曾巩作品也不容忽视。然而笔在研究整理曾巩作品时,也发现了曾巩零星未被上述四书收入的诗,现将之辑录起来,望为学术界研究曾巩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同时赴京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轰动一时。从此,苏氏父子名闻天下,世称"三苏"。那一年,主考官是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1年第4期《端砚浅谈》一文中有云:"欧阳永叔、苏易简、李东谷合撰《砚谱》。"按苏易简生于公元958年,卒于996年。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卒子1072年。可见苏易简卒时欧阳修尚未出生,二人不可能"合撰《砚谱》"。查清人计楠所著的《石隐砚谈》里有"欧苏李俱作谱"一句  相似文献   

16.
屈斌 《文史天地》2014,(6):61-65
正《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重要的作品之一,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轶事、社会风情和官场轶闻等,情节生动,文字练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归田录》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该书以"归田"为名,寓其归隐之意。欧阳修在自序中即阐明了其创作宗旨:"《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谈笑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欧阳修为官四十余年,官至参知政事。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天下之治必与  相似文献   

17.
正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是他最崇敬的人,又是他的同乡前辈,所以他时常追念和推崇欧阳修,这在他的诗文中就有很多的体现。一、赞赏欧阳修的文学贡献杨万里十分尊崇欧阳修的文宗地位。在《问本朝欧苏二公文章》一策中,他认为欧阳修、苏轼之文是"传斯文之骨气,上以窥孔孟之堂奥,  相似文献   

18.
正1054年8月,在京城做高官的欧阳修因遭诬陷而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时,仁宗皇帝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撰《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实际上,参与修撰的还有一些人,包括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宋祁。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样,统筹全部书稿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官位最高的欧阳修肩上。修撰前代的史书,不管参与的人有多少,作者署名只列官位最高的一人,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9.
《隆平集》是宋代一部重要史著,历来为宋史研究者所重视。可是其作者问题却是一个疑案。本文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的基础上,将曾巩文集与此书对照,并结合曾巩学术活动和思想特点,论证《隆平集》确为曾巩所撰  相似文献   

20.
扬州名堂     
<正>平山堂绕过廊院,我又来到古风流溢的平山堂前。平山堂在扬州瘦西湖畔蜀冈中峰上。欧阳修在史称"庆历新政"的改良运动中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一边,因而受到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击。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寄情山水诗酒、与民同乐的思想。庆历八年(1048)二月,欧阳修调任扬州。瘦西湖的秀丽清瘦,大明寺的雄浑壮伟,特别是登上蜀冈中峰,远眺江南,真(今江苏仪征)、润(今江苏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