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4日,武元甲去世,终年102岁。越南官方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给这位越南党政军元老冠以一系列伟大的称号—— “越南民族的优秀儿子”、“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 “20世纪世界杰出军事领导人”、“唯一同时打败过法国殖民主义者和美帝国主义者的天才指挥官”,甚至“红色拿破仑”等等。  相似文献   

2.
釜溪河畔。龙凤山腰。有一幅“还我河山”题词,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1944年7月15日在自贡北院写的。同年10月摹勒上石,保存至今。四十年风云变迁,石刻题词湮没在草木苔藓之间。今年春末在市政协的资助下,由自流井区文化馆主持修葺一新,灰底红字,耀眼夺目,蔚为壮观。8月由自流井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石刻题词为隶书体,全文如  相似文献   

3.
世人都知道冯玉祥是出了名的“丘八诗人”,但知道冯氏是“丘八画家”的恐怕就不多了。他所以能称得上“文武善战”的儒将,这与他的夫人李德全的敦促善谋分不开的。冯玉祥坚决主张抗日,爱国心切,与蒋介石时常生出矛盾,受到冷落。他这个“军委会副委员长”高官可说是有职无权。抗战爆发以后,冯玉祥移居“陪都”重庆。参政之余,他闲不住向夫人讨教,遂以“丘八诗”和“丘八画”作为武器,宣传抗日救国。冯玉祥的诗系自学互学相结合,无师自通,直抒胸臆,平白如话,简洁生动。他学画则拜当时青年画家赵望云。在重庆,冯玉祥常来个“诗画配”交重庆《大…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不但自己生活俭朴,对手下的士兵也要求严格,官兵们都养成了俭朴的生活习性,吃、穿、用都非常节省。可是,官兵们的节俭却引来同在一个驻地的其他部队官兵的嘲笑。看着冯玉祥部队所有官兵穿得破旧,伙食简单,就开始挖苦讽刺他们,说他们是小抠,像要饭的,一点也没有当兵那种大爷样子,像孙子兵。  相似文献   

5.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将军,对官场应酬非常反感,平日从不给达官显贵凑趣,但也有几次破例给他们送“礼”。一次是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在直系军阀吴佩孚(1874—1939,山东蓬莱人)“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曾送过一次“礼”,是用大酒坛装满清水,并亲书封皮一张:“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  相似文献   

6.
“抗战的中流砥柱”冯玉祥李晓红冯玉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是著名的爱国抗日将军。他勇于追求真理,献身于国家和民族事业,为抗击日寇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奋斗不息,被周恩来誉为"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①。一志在疆场冯玉祥坚决抗日的思想基础是他有强...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曾自称丘八诗人。所谓丘八即源于“兵”字的分解。意思是兵的诗人。其含义既朴实无华,又有些雅意。在旧社会,由于冯玉祥同那些上层人物格格不入,官场上历来都把他当作怪人,李宗仁称他为“怪杰”,他的结盟兄弟张作霖甚至骂他是“人中妖孽”。然而普遍百姓对冯先生的“怪”真是既赞尝,又敬慕。这也许是爱憎观之不同所至。但冯玉祥的“怪”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1,(10):22-22
1946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旅美考察水利。一天,他参加当地的一个大会,被会场的雪茄熏得头痛难受。于是,做了一首四言诗,痛斥抽烟之害。诗云:“大会礼堂,又熏又臭,又臭又熏。既熏且臭,既臭且熏。熏而又臭,臭而又熏。熏熏臭臭,臭臭熏熏。亦熏亦臭,亦臭亦熏。”诗被一禁烟会所闻,译成英文登在《纽约时报》上,印成传单到处张贴,冯玉祥因此诗名大噪。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大举侵华前夕,土肥原企图分化中国实力派。他听说冯玉祥将军在泰山,便数次前往"拜访"。爱国将领冯玉祥平素极其痛  相似文献   

10.
许扬 《文史博览》2010,(2):70-70
<正>北伐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驻开封。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但冯玉祥巡视后发现这古城因连年战乱已经遍体鳞伤,幸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也多是残垣颓壁。开封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宋代的国宝级文物铁塔,更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冯玉祥围着铁塔转了几圈,不免为之心寒。他很想为开封百姓做点好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连军饷都难以筹措,何来余力兴利除弊呢?冯将军左思右想,突然灵机一动,径直来到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与“小脚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与“小脚楼”刘林在洛阳老城西北隅,义勇街的北端,现在的豫西宾馆院内,迎门座落着一栋显然是重新装潢过的豪华美观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小脚楼”。人们为什么称这座楼房为“小脚楼”呢?要推本溯源,还得从冯玉祥将军参加北伐、驻军洛阳后掀起的那场波澜壮阔的解...  相似文献   

12.
许扬 《湖南文史》2010,(2):70-70
北伐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驻开封。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但冯玉祥巡视后发现这古城因连年战乱已经遍体鳞伤,幸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也多是残垣颓壁。开封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建于宋代的国宝级文物铁塔,更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冯玉祥围着铁塔转了几圈,不免为之心寒。他很想为开封百姓做点好事,无奈心有佘而力不足,自己连军饷都难以筹措,何来余力兴利除弊呢?  相似文献   

13.
1933年8月,冯玉祥将军因组织察绥抗战失败,怀着愤懑的心情再次移居泰山。当年11月14日是他51岁生日。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参谋长邱山宁仿照泰山北齐金刚经石刻,写了一个隶体的“寿”字送给冯玉祥。冯玉祥沉思片刻,提笔在“寿”字  相似文献   

14.
1930年11月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暂时定居在山西汾阳县峪道河,过着失意苦闷的“隐居”生活.峪道河在汾阳县城西约30里处,两侧是高山陡壁,中间是一条小道,到处野草丛生.一片荒凉.初来这里,冯玉祥目睹如此荒凉之地,思想上极度悲观.每每忆及多年来惨败的情景,不免痛心疾首,潸然泪下.开始由邓鉴三给他讲解“四书”、“五经”.有时他独自一人到山头上高声呼喊,以泄心中的郁闷之情.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冯玉祥适应了这种环境,与旧部谈论时局的变化,总结失败的教训,他曾说:“大局如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与甘肃“雷马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原西北军留驻甘肃的孙连仲旧部旅长、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改编为中央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的雷中田,在冯玉祥的指使下,于兰州以军事政变方式,扣押了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马鸿宾,①希图控制甘肃地方实力,重建西北军的基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雷马事变”。对这次事变,外界虽知与冯玉祥有关,但并未披露详情,尤其对冯在幕后如何指挥这次事变的资料不详。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有关原始档案史料,特草成此文,以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16.
《开封大事记》载:1922年5月至10月,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1927年6月至1928年12月,冯玉祥任河南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曾两次进驻开封。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在开封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位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的“平民将军”。从开封百姓中的轶闻趣事,即可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虽是行武出身,却非常酷爱文艺.特别是他所谓的“匠八诗”.更为大众皆知。他曾以“丘八诗人”身份加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被选为“文协总会”理事。他一生共写有1400多首诗,为我国文学史上留下独具一格的一页。1938年10月,“文协”从武汉搬到重庆张家花园36号。在那里,冯玉祥经常同老舍、以群等人谈诗论画,孜孜不倦地向作家们学习新诗、短诗、白话诗等,并将其新作拿来请教修改。可以说,在重庆、江津期间,是冯玉祥诗歌创作的一个高潮,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丘八诗”风格。这些诗作,大都具有他自己生活经历和抒发…  相似文献   

18.
刘芳 《文史月刊》2002,(3):16-24
据我所知,冯玉祥(焕章)将军在清朝新军二十镇第四十协八标当把总时,随军调辽宁新民屯,当地有美国长老会所立教堂。某日,冯闲游路过教堂,正值由中国牧师刘岳主讲《基督的自由、平等、博爱》。冯听了很觉入耳,感到基督教的教义,对带兵大有用处,还感到教会中的人和气又有礼貌,就开始对基督教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冯玉祥年轻时不善辞令,升任八十标第三营管带(即营长),标统让他向部下士兵讲话,他面红耳赤,脖子也粗了,越急越说不出话来。这就更激发他勤去教堂听讲,借此学会向群众讲话的技巧。这是冯日后信教的引线。  相似文献   

19.
拿破仑一生驰骋沙场,威震欧洲大陆,在世人眼中,他是军事天才与战争狂魔的结合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拿破仑对书籍更是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和书籍打交道。拿破仑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一读再读他们(指亚历山大等世界名将)83次战役的历史,以他们为模范,此乃成为名将和学会艺术秘诀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0.
在1933年3月抗战期间,华北妇女界代表来到喜峰口前线慰劳捍卫国土的二十九军官兵,图为四名妇女拿着战士的大刀合影。大刀是传统中国兵器,对照妇女的传统服饰.站在屋宇之前,充满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