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家》2015,(8)
<正>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能够获得这一科学界的殊荣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的期望。而如果一位科学家能够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将与传奇划上等号。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继玛丽亚·居里、莱纳斯·鲍林、约翰·巴丁之后,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高尧 《文史春秋》2005,(10):23-29
他毕业于中央军校,在蒋介石眼里,自然是自己的嫡系;他是处理“彝务”的高手,在刘辉眼里,视为自己的心腹;他是进步人士,在贺龙眼里,视为解放彝区“急先锋”的最佳人选——[编按]  相似文献   

3.
他是"中国首席变性手术大师",他成功完成了人体的性别重塑,却在人道和伦理的天平上挣扎;他是整容界的"刀客",女人身体在他眼里只是材料;他带给人美丽,自己内心却千疮百孔……如今他说:"我比任何时候都相信真爱。"  相似文献   

4.
田亮 《环球人物》2012,(32):80-82
他反复告诉读者,不要用简单的是非善恶来判断过去和现实在读者眼里,杨奎松是个值得信赖的历史作家,他的著作读起来像是在看侦探小说,每句话都说得有理有据。在学界,他是个有争议的学者:一些人把他视为"目前研究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革命史最有成就的学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杨奎松写的东西光讲史实,没有观点"。  相似文献   

5.
10月8日,钱永健接到贺电,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没有预料能获奖,"钱永健幽默地比喻:"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翻拍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钱永健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他相信,科学可以滋养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6.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  相似文献   

7.
华裔科学家庄小威无缘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今年诺奖的一大争议。“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说法在每年的诺奖颁奖后都会被提及。2014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7点45分,诺奖官网公布了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物理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和W·E·莫纳。3人中,第一个被念到的名字是白兹格,他的获奖理由是PALM——一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8.
曾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读中学时,父母希望他成为作家,让他在学校主修文学,老师评语为:“他勤奋用功,但过分拘泥,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后来父母让他改学油画,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老师的评语为:“他是绘画方面不可造就之才。”这该如何办呢?他的父母到学校请教老师。学校的化学教师说:“他做事一丝不苟,有钻劲和耐心,这对做好化学实验是极其可贵的品格。”建议让他学化学。从此以后他如痴如醉,成绩直线上升,一个个奇迹在他手下呈现出来。以后他在电化学、化学平衡条件以及化学反应速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看大佛,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画家眼里,它是石雕的画;在诗人眼里,它是凝固的诗;在艺术家眼里,它是一座艺术殿堂;在哲人眼里,它是思考生命意义的书……  相似文献   

10.
正"我真倒霉,生了个白痴。"邻居老黄在责骂他那做错数学题的儿子,可是他越焦躁,孩子错得越多。老黄的怒骂让我感觉十分刺耳,时光倒流,我好像又回到自己糟糕的童年,毋庸置疑,父母是爱我的,但他们对我的教育充满了负能量,以致我后来做了很大努力,才将他们给的负能量抵消。可能父母对我期望太高的缘故,他们对我比较苛刻,一些小错误在他们眼里,是不可饶恕的;一些小进步在他们眼里,是不值一提的。  相似文献   

11.
蒋雨波的森林情结李青松在一些人的眼里,森林也许就是森林,而在蒋雨波的眼里,森林则不仅仅是森林了。蒋雨波现任北京市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他认为,森林也是有思想的,能够思考而且具有诱人的魅力。他说:“与其说人们到森林中旅游是去欣赏风景,倒不如说是去感受...  相似文献   

12.
在别人眼里,刘文典是大师,是狂人。但在儿子刘平章的眼里,父亲不过是个很普通的读书人,有骨气很硬、特立独行的一面,但他本质上是一个平常人,也有很可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在百姓眼里,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完人",因为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相似文献   

14.
父亲说:要为孩子创造既宽松又科学的学习环境;儿子说:爸爸是他的启蒙老师和朋友这几天,浙江兰溪的16岁少年伍晓盼已坐在北京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大学里那种自由、随意但又严谨的学习方式,伍晓盼其实在小学里就已追寻,并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因为,在许多家长眼里,  相似文献   

15.
在外界眼里,段永平很有点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懂。他的名气很大,虽然他企业的规模不算特别大,他也从不想做得很大;无论是实业、炒股,他样样做得风生水起,“小霸王”和“步步高”皆是他的手笔;年仅四十岁悄然退隐,他很低调,但做的事要不轰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2)
<正>在一些人的主观世界里,化学家喜欢走极端,套着一件实验室白大褂带着面罩,穿梭在实验室的火焰和爆炸声中。浮夸的化学实验遮住了化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正经模样。然而在漫长的化学历史中,确实有一段疯狂的日子和一些疯狂的人。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亨利·莫瓦桑就是这样一位化学家,他在制备单质氟的过程中,因为长期接触氟化砷而中毒,不得不暂时中止了实验。1907年莫瓦桑死于心脏病,临终前他承认,氟夺走了他十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CHI 《南方人物周刊》2011,(39):103-103
这则故事类似于超级英雄蜘蛛侠的经历,惟一的区别是他没被蜘蛛咬。英国人丹尼尔·塔梅(Daniel Tammet)4岁时经历了一场痉挛,从此世界在他眼里变得截然不同——他的两个感官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3岁开始军旅生涯,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可谓九死一生。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将。在我们子女眼里,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辈。父亲虽为共和国大将,但从来不摆官架子。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  相似文献   

19.
覃波  唐水 《中华遗产》2010,(6):86-101
他生活在一向重农轻商,闭关锁国的大清朝,却成为西方公认的“世界首富”,人们认为他“胆小如鼠,懦弱无能”,却正是他,在中国商人中最先建立起世界性的商业网络,在外商眼里,他是“教父”。  相似文献   

20.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相似的:为达到目的,哭闹不止。有的父母打骂,不起作用;有的父母听之任之,孩子仍不罢休。父母惟有长叹:都是独生子女,太过于娇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