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过路人到一家客店,向店主要点吃的东西。店主就端来了两个煎鸡蛋给他当晚饭。离开的时候,那位过路人一时粗心忘了付饭钱。一年以后,他又路过那里到了客店。他和客主见面时,两人象好朋友一样地相互问候。客人又要来了饭菜。吃完饭付钱的时候,他对店主说: “你还记不记得去年我吃掉的那两个鸡蛋?得给多少钱哪?”“慢着!”店主说,“这可得细细地算一下哩:那两个鸡蛋本来是可以变成鸡的,  相似文献   

2.
周六的晚上,我照例到我的老师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老师不停地把鱼夹到他儿子的碗里,一边说:“今儿给你买了两条活鱼,多吃点,多吃鱼聪明。”儿子头也没抬,拨拉了几口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温习功课去了。老师的儿子六年级,面临冲刺,几个月中每晚奋战到10点以后,一三五吃鸡,二四六吃活鱼。像我的老师一样,北京的许多家长认为,大脑是智慧的摇篮,与供给的营养息息相关,让孩子把智力“吃”进去,是家长研究的课题。他们经常琢磨把家常菜变成“席上珍”,渐渐发现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自四大发明以后,北京人又发现吃鱼…  相似文献   

3.
开饭了,妈妈将一盆鸡汤端上餐桌,香味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餐厅。要是在过去,春儿早就迫不急待大吃起来了,可这一次,春儿坐在餐桌前,纹丝不动。"春儿,快吃鸡呀,这是妈妈特地为你做的!"妈妈讨好地对春儿说。"我以后再也不吃可怜的小鸡了,我又不是大灰狼!"春儿很坚决地说。妈妈一下子乐了起来,她开始劝说春儿吃鸡,比如鸡是食物,就是让人吃的;鸡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10,(9):56-56
我姓鸡,请帮忙起个名吧 给儿子征名结果是:“鸡蛋”、“鸡低批”、“鸡屁股”,这名字怎么叫得出口。 有人姓鸡,他为儿子的名字愁坏了。他在网上发帖,“我姓鸡,孩子该叫什么好?”  相似文献   

5.
正苏轼被贬至岭南时曾写过一首诗(节选):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岭南饮食的见闻感慨。一代文豪也可算是位"食家",喜欢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但到了岭南,五天吃一顿花猪肉,十天才能吃一次鸡粥。猪与鸡很少有得吃,但是熏鼠肉和烧蝙蝠倒是可以顿顿有,从刚开始听到"蜜唧"就觉得恶心想吐,到后来连海鲜、青蛙都可接受,东坡先生对岭南的饮食也是越来越习惯了。诗中提到了许多岭南特色"美食",已经足以让人惊讶,其中还有一种"蜜唧",它又是何种美味呢?其实是指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6.
一个美国外教在中国收留了流浪汉和没钱上学的孩子,他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在中国的日子里,他把“改变世界”当成自己的梦想。他想回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猪肉回锅秧回根一天,头人叫甩坎去帮他家拔秧,答应秧拔好后,除了给工钱外还要留甩坎在他家吃饭,给甩坎煮肉吃。甩坎听了很高兴,心想:今天头人真是发善心了,除了工钱还有肉吃。要是往常,到头人家干活,虽然给工钱,但从没有吃肉的事。甩坎回到家,告诉了他婆娘一声就帮头人拔秧去了。秧拔到下晚才拔完,甩坎洗洗手到头人家去吃饭,他刚进门时就听见头人在厨房里对仆人说:“甩坎那小子快来吃饭了,快把肉倒回锅里,给他吃青菜就行了。”甩坎听了,一声不响地在头人家里坐下了。吃饭的时候,仆  相似文献   

8.
正埃弗斯是德国贝尔纳公园的园长。公园里有5根废弃的下水管道曾是他的心病。因为一到夜里,那里就成了流浪汉的栖身地。他们不仅留下大量垃圾,还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一天,埃弗斯的老朋友来看他。听了他的烦恼后,对他说:"你为何不利用下水管道建个旅馆?这样既能增添一处景观,还能给公园带来收益。"埃弗斯觉得这主意不错,立马开工。他找来装修工人,将管道的一头封住,另一头装上门。每根管道就成了一间客房。客房内,他们将一块木质床板架在管道壁上,放上床垫,铺上床单,一张舒适的床就有了。  相似文献   

9.
人与狗     
暴雨刚过,昏暗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浑浊的雨水积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偶尔驶来一辆车,雨水便不安分地溅起,滴落在冰冷的人行道上。路旁躺着一条狗,无力地趴在污浊的泥水里,嘴一张一翕缓慢地呼吸着,头上被污水染黑的毛发遮住了它的双眼。这是一条病狗。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不动弹也不呻吟,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一位流浪汉从马路的那一头走来,停在了这条狗的身边。流浪汉看上去五十来岁,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黑色雨衣,憔悴的脸上露出关心与怜悯的神情。流浪汉脱下自己的雨衣,俯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狗儿用雨农包裹好,抱在怀里回到了他所谓的家里——一个破旧的桥洞。  相似文献   

10.
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对省、市委书记的讲话中指出,对台湾“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实际上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进而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白玛是尼汝村土生土长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也是从大山走出、成长起来的一位藏族文化人。他奶奶已经驾鹤西归几十年了,白玛回忆起奶奶给讲他的一段关于吃书的故事。小时候,他不好好读书学习,调皮捣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奶奶就给他讲:你表哥洛桑七林在读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读书学习,做家庭作业,由于家里姊妹多还小、缺少劳力,被你姑妈打骂,责怪他不做家务事,骂他去吃书,现在你表哥招到单位上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艳蕾 《南京史志》2023,(23):34-35
<正>一、游戏来源(一)幼儿兴趣与前期经验在晨间圈圈活动时,大家会给当天没来幼儿园的幼儿留水果。有一天,幼儿发现宁宁没来。“他喜欢吃蛋糕。老师,我们能给他留蛋糕吗?”“我也喜欢蛋糕。”“爸爸妈妈周末和我一起做蛋糕。”“我们做个蛋糕给他吃。”……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对于做蛋糕,幼儿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我给碗里填满了米饭,还放上一大块自己也舍不得吃的红烧鱼,我以高傲和特别关怀的样子把碗给了阿角,阿角接住碗看了看,以十分恭敬的样子十分小心和退缩的样子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不吃,我不会吃,我害怕吃。” 阿角是领主的佣人,牧民出身、二十三岁,信仰黑教,常给我们警卫班放马,有时我们外出,他跟踪马,对我们十分敬重。我比他小十岁,但我们是朋友。我是解放军的卫生员,我看不惯领主训斥他,但是他无论挨打挨  相似文献   

14.
从前,勐糯山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恶人,长得奇形怪状,象魔鬼一样难看,心比魔鬼还要狠毒,专吃人的眼睛。人的眼睛被他吃了,就不能下地生产,上山砍柴了,这样活着真是受罪。另有一个是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善良纯厚,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这位善人知道了恶人吃人眼睛的事,便跑去对恶人说:“人的眼睛是生来看东西的,你不能吃!你来吃田螺吧!”从此,善人每天都去找田螺来给恶人吃,使他不再吃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16,(11)
正红二十五军"不吃鸡"的故事,就是从郭家河战斗之后,在省委领导的倡导下,很快形成一条不成文的口头规定。对于"不吃鸡"的种种原因,红军指战员不免也掺杂个人感情色彩,有各种各样说法。有的说,鸡是老太婆喂养的,不管是买来、捉来,杀了吃,都怪可惜的,也很残忍,老太婆会恨你咒你,说你伤天害理作孽太深!有的说,吃不吃鸡是红军与白军的本质区别,白军扰的  相似文献   

16.
欧·亨利的经典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索比颇具创意地想到,犯点小错,被警察逮进监狱,就可以白吃白住,熬过寒冷的冬天了。一百多年后的韩国洪川,也有数百韩国人自愿去监狱蹲一蹲。他们不是为了蹭吃蹭住,如今自愿“蹲监狱”,是要倒贴钱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只草花母鸡,抱出了三只小鸡。这草花鸡高兴极啦,每天晚上进笼子,它让自己的三个儿女钻进自己的翅膀下取暖,早上出来,领着它们在院子里,草坪上玩耍寻食,还常常教唱一支动听的歌:“咕咕咕,吱吱吱……”小鸡长呀长,慢慢能够跟在阿妈的身后自己找一点东西吃了,也慢慢懂得了阿妈的恩惠。它们就常常在一起商议如何报答阿妈。小母鸡说:“我要天天捉很多的肥蚂蚱,胖小虫给阿妈吃。”小公鸡高兴地说: “我要天天跟在阿妈身边唱歌,让阿妈能时时听到欢乐的歌声。”  相似文献   

18.
华英 《旅游》1997,(12)
赵匡胤与牛肉泡馍○华英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穷困潦倒,流落于长安街头。一日,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地走在街上,他在一家馍馍铺前向掌柜讨饼吃。那铺主看他挺可怜,就拿了前几天剩下的几个馍馍给他。那馍又干又硬咬不动,实在是没法吃。这时他闻到一阵肉香,抬...  相似文献   

19.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10):13
英国、波兰疯狂的摄影师英国26岁摄影师哈尔平为了争取一份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工作,决定拍摄流浪汉的艰辛生活,并且计划在家乡纽卡斯尔街头露宿一个星期。结果,第三天他就被发现冻死街头。他的好友分析,哈尔平可能因为天气寒冷、体温过低致死。网友们看了他生前拍摄的素材都感到遗憾,纷纷留言表示哀悼。另一位疯狂的摄影师来自波兰,名叫亨利·雅诺维斯基,他的特长是生态摄影。为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1,(3):130-130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吃过鸡,但有一种方法烹制的鸡大部分人都没吃过。这种做法是我两年前在西南的一家省城报纸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