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汲春锋 《神州》2014,(17):166-166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的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传统,传统是不能割断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同样也不应与传统割断,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江泽民在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孙君健 《史学月刊》2006,1(10):46-49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是关于国际社会弱势群体为争取和维护自身正当权利、追求国际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的一种国际政治理论。从权利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近代西方永久和平思想与民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等因素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历史观的形成与影响──读《毛泽东与中国史学》王震中史学是传统国学的主干,长期以来它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每每具有深厚的史学素养,毛泽东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不但把史学作为鉴史知今、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活动是他这个时期政治、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深入研究他在这个阶段的外交实践和思想,对于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搞清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及其一些基本方针的历史渊源,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民俗研究》2021,(5):95-108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根据中国的革命情况,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建立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党建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建思想形成过程进行论述,探讨其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当前的党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群众观是传统民本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并渗透在他的全部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根本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形成,既是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又是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既有现实的根据,也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它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有着历史的渊源。毛泽东早年对中国民本思想的理解和接受,构成了他最初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深层的因素。但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不同,“群众观”与“民本观”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概而言之就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观点既肯定了“民”的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形式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身体力行,长期坚持调查研究为他创立和发展调查研究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尹业初 《沧桑》2008,(5):106-107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而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反思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赵旭敏 《神州》2012,(28):153-15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科学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还是中国共产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批判的继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末期,"慎刑"这一朴素的刑法思想就已形成,并随着古代中国国家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文章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民本主义思想和宗教文化)、统治者的"德治"政治、中国传统国情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指出慎刑思想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这种朴素的刑法思想应为当代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空间,特别是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作和实践活动,都跟历史科学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新思考毛泽东跟历史科学的关系,这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缅怀,又是一种激励,是很有意义的。一历史见识和战略思想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他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上,都及时地提出了战略、策略方面的思想,指导革命继续前进。他的战略、策略思想的提出,一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二是根据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状况,三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经验。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及其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李汉武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和社会政治组织结构的细胞,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的内部结构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浓厚"中国特色",使得他易于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中去寻找思想借鉴的材料和依据,从二十四史中和《资治通鉴》之类的历代政治典籍中去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受此影响,毛泽东的治国理念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同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平均主义的伦理准则;阶级斗争——斗私批修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攀龙是明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挽救明后期黑暗腐朽政治,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他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主张登用正人;重视培育人才,呼吁用程、朱理学武装士人头脑。他把这些主张付于实践。他登用正人,抨击邪佞、惩治贪污,用"自反"来消弭党争,通过"捱"、"劝化"等方式与专权宦官作斗争,并在东林书院大力讲学。高攀龙的用人思想主张,充实、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富于理论意义。其用人实践,在明末社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高攀龙的用人思想及实践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谭练红 《沧桑》2010,(6):196-196,208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早期在政治上就具有强烈的参予意识,并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方面。(一)忧国忧民的参予意识——“五四”前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思考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他的忧国忧民参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1、“积弊甚深”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在近代的转型陈曼娜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一个宏观性的研究课题,它既涉及经济、政治,也涉及思想与文化。其中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中间结构,它既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影响到悬置于其上的社会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中介性作用,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