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春天,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合唐代墓志,志主井真成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客死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合日本遣唐使的墓志,故受到中日学者普遍关注,围绕志文残缺文字、井真成的姓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4日下午,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来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遣唐使与唐美术展”。明仁夫妇饶有兴趣地参观展览,并仔细地观看了遣唐使井真成墓志。  相似文献   

3.
马一虹 《世界历史》2006,1(1):58-65
2004年,西北大学征集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惟一一件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本文指出,井真成来唐的时间当是733年而非717年;其在唐身份不是一般的长期留学生,而是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即请益生;其所获赠官也与其专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傅清音  韩钊 《文博》2011,(1):49-53
《万叶集》是日本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和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与日本遣唐使有关的二十二首和歌,成为我们研究《井真成基志》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将《井真成墓志》与《万叶集》中相关和歌对读,可知《井真成基志》中的"序"可视为对遣唐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共性描述;"铭"可作为我们对井真成个性遭遇的分析。综合二者,对于呈现更为丰满的井真成形象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遣唐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遣唐使初探刘淑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有着友好的密切往来。在长达两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其佼佼者,当首推遣唐使。本文围绕遣唐使的派遣次数、路线及不同阶段目的的变化等问题试作探讨。一关于日本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国内史学界意见不一。吕思...  相似文献   

6.
田卫卫 《文献》2020,(3):138-150
2019年末《大唐故李府君(训)墓志铭》的公布一度成为热点,学界对"日本国朝臣备"是否吉备真备一事各执己见,往复撰文进行了论辩。本文从中日关系史的角度出发,依据中日两国史料,从日本遣唐使采用汉名的发展过程,来论证吉备真备自称朝臣备的可能性。而他为《李训墓志》书丹的原因,与李训在暂住地洛阳去世,且去世五天即匆匆下葬,非由家人主持葬仪,而是由李训所结交的士友操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唐代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再次引起世人对1200多年前中日文化交流的瞩目, 对墓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已成为中日两国史学界的共同课题。本文通过与同时期唐人墓志及古代日本墓志的比较,并结合历史背景认为:井真成墓志制作粗糙乃与当时的时间仓促有关;以往墓志释文中的“闻道”应为“问道”;井真成被赠赐“尚衣奉御”一职是唐政府的特殊优待;国号“日本”的记载应为现存最古用例;中日墓志的差异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裴兵 《河洛史志》2005,(2):22-24
在周公庙西南隅的碑亭中,立有一通“日本国遣隋遣唐使访都之地”石碑,此碑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洛阳分会、日本国奈良县本橿原市化协会、奈良县遣隋遣唐使显彰委员会三个单位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合立。  相似文献   

9.
韩钊  高小超 《文博》2010,(2):4-12
墓志是埋入墓中记录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多刻于石上。中国古代墓志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流行,隋唐志盖相合,遂成定制。日本古代受中国影响也有墓志。本文首次将日本出土的十六例古代墓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及内容进行了梳理评析,以期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日古代丧葬制度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陈洪  翟晓兰 《文博》2010,(3):92-96
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继续向东延伸的终点。为纪念平城京迁都奈良1300年,奈良国立博物馆汇集众多中、美、日三个国家各大博物馆的珍藏文物,举办了《大遣唐使展》,集中展现了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悠远历史,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王兴之夫妇墓志近年,在南京郊外及其近境出土了几种东晋时代的墓志。就中以《王兴之夫妇墓志》与《谢鲲墓志》,最有史料价值。《王兴之夫妇墓志》,以今年(1965)一月十九日出土于南京新民门外人台山,一石两面刻字。一面的刻字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在唐王朝三百年的时间中,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每次遣唐使,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其中包括不少留学生。这些众多的遣唐人员,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向日本输送先进的中国文化。因而,他们从中国带回日本的唐朝文物典籍数量相当可观,大大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当时传入日本的文物典籍情况,目前没  相似文献   

13.
沙市立新乡荆沙村出土一块明代墓志1986年10月12日,沙市无线电一厂在立新乡荆沙村进行总装车间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两座古墓葬,我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于10月15日至19日在现场对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在M2的清理中发现一块明代墓志。墓志置放墓室外...  相似文献   

14.
杨琼 《文献》2022,(1):155-167
新近发现的李华墓志是唐代重要文学家墓志,志主李华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一同出土的还有李华与夫人合葬墓志,将两方墓志与李华父亲李虚己墓志、长兄李万墓志、弟弟李苕墓志对照解读,可以补订李华的生卒年、家族世系和婚姻状况。墓志记载的李华生平事迹、临终场景以及文集编纂情况可与传世典籍相互校证,为研究李华的仕途沉沦、宗教信仰以及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史料。李华墓志撰写者刘迺、合葬志撰写者薛放,都是唐代官僚兼文学家,亦有助于揭示李华交往、姻亲关系之一隅。  相似文献   

15.
贞惠、贞孝两位公主《墓志》铭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汉文化底蕴,自该两墓碑出土以来就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对照被涉及汉文典籍,详细解读了两位公主《墓志》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对照在时代上相距不远的其他墓志文本,得出了两位公主《墓志》的文本风格并非唐代通行《墓志》风格,而是更接近当时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乃至日本《墓志》风格的结论。从这一点出发,本文展示了对这种文化碰撞与交融现象的四点思考:时尚追逐的滞后性;文化轻视现象推动的模仿者之间的文化互动;对先进文化追慕过程中的身份迷失;文化渗透压对政治经济交流的巨大影响等。并认为,这是中日文化碰撞与交融中出现的一种奇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墓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志是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粗分为世俗墓志和宗教僧侣墓志(如释氏墓志、塔铭等)两类。本文所议,只限于世俗墓志,其它内容均不涉及。对墓志的看法,现在还无完全一致的结论,此文仅就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请教于方家和各位读者。 1.关于墓志的含义问题所谓墓志,主要是指置于墓中,专为记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内容的石刻。其质料有陶之瓦志、砖志(由于其内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夏,南京文物爱好者在南京南郊发现了一块明代墓志,墓志传主歹俊,史籍失载,为明代前期正三品的武官,生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五月十四日,卒于天顺元年(1457)六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三岁,卜以七月初九日奉柩葬公于应天府江宁县安德乡宋家山庚山申向之原。歹俊墓志篇幅不长,但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志文中述及有关明代宣德通宝铜钱铸造的内容,于史载多有补益。  相似文献   

18.
杨玄感起义是隋朝末年的重大政治事件。隋刘度墓志记载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玄感率众举行起义。刘度应募参与镇压,六月十四日在皇宫东与起义军激战时,陷入重围,身没行阵。刘度墓志与以往发现的卞鉴、张寿、张受、郭宠、王弘墓志相互参证,对研究隋末杨玄感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侯璐 《文物春秋》2003,(4):63-68
在保定市近些年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几方比较特殊,如涞源县出土的杨让墓志、雄县出土的窦氏墓志、曲阳县出土的许公墓志以及唐县出土的吕建初墓志等。现将这几方墓志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北京石景山出土金代吕嗣延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石景山出土的金代吕嗣延墓志,颇具史料价值.墓志详述吕嗣延生平,还兼及相关诸人事迹.吕嗣延的曾孙吕造于泰和时把吕氏家族墓地迁至鲁郭.墓志正文撰、刻于金世宗大定十七年,而志盖阴面还有吕氏家族墓地迁葬时的补刻,这在以前出土的辽金墓志中是不多见的.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墓志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