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时期,中日关系的现状与走向成为中日两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历史与历史认识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影响,则更为历史学关注。如何认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目前显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日关系史研究综述刁书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不仅在地理上一水相隔,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自古以来就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两国人民和政府长期频繁的密切往来、深远关系,在两国的历史上必然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人高潮。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成功访问日本和日本天皇夫妇成功访华,曾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但好景不长,此后不久,中日因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的政治摩擦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臧运祜中日两国学者在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中,其最大分歧或争论的最终焦点是有无计划及预谋的问题。①这除了对于事件本身的研究之外,在近代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与研究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乃是重要环节或关键所在。鉴...  相似文献   

5.
1972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邦交,这是战后中日关系的一件大事。当时,我正在新华社东京分社工作,有幸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6.
所谓历史问题,并非历史问题本身,而主要是对历史认识的问题。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特别是当代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中日间差异相当大。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后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有时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可能又被一些倾向掩盖住了。具体剖析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战后民间诉讼、遗弃化学武器等典型问题,均可以看出两国在认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谭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34.8万字,98元在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问题因中国留日学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近代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备受学界关注,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史学研究的热点。与之相对,近代以来的日本留华学生群体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亦扮演了复杂的角色,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折射出时代的光与影。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日两国存在着更直接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共为利益相关的东西邻国,这就是思考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无论从经济方面看,还是从政治方面看,“中国威胁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任重大,理应做出贡献,中日关系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发展是主流,从文化渊源上,日本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受益国,然而,文化上的诸多貌似相同的因素,孕育了本质上的诸多不同之处,成为两国间产生摩擦的文化原因。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定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但是,一波三折地前行,似乎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种宿命,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只要日本正视并反省侵略战争的历史,以真诚的态度友好相处,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中日两国存在着更直接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共为利益相关的东西邻国,这就是思考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无论从经济方面看,还是从政治方面看,“中国威胁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任重大,理应做出贡献,中日关系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济南惨案前后蒋介石的对日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5月3日,在南京国民政府指挥的第二次北伐途中,日本帝国主义者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这一事件,是蒋介石政权建立后,中日两国重大冲突的先声,亦是蒋政权对日屈辱外交的开端。因此,弄清惨案前后蒋介石对日交涉的历史真相,有助于认识蒋介石的对日政策与南京政府初期的中日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发展是主流.从文化渊源上,日本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受益国.然而,文化上的诸多貌似相同的因素,孕育了本质上的诸多不同之处,成为两国间产生摩擦的文化原因.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定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但是,一波三折地前行,似乎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种宿命.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只要日本正视并反省侵略战争的历史,以真诚的态度友好相处,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入高潮.   ……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国方面的研究 (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中,最具看点的莫过于中日两国学者对始自2006年底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评价。2010年1月,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在经过3年多的共同研究之后,宣布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李林滢 《神州》2013,(9):26-26
中日关系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边缘,期间的反差愈来愈大。本文从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历史问题、领土争端、文化差异等比较分析并思考了中日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3至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6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日本侵华战争罪行和战争责任刘庭华在《侵华日军用化学细菌武器杀害中国人民述略》中,叙述了日军在华开展化学战、细菌战的残忍历史,以及日军遗弃的生化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高晓燕在《日军对东北抗日武装使用毒气考》中,考证了日军对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研究中日关系的论著中,王贞平博士的《汉唐中日关系论》立意新颖,别具一格,是值得再三称道的。这部著作于1997年由文津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新成果。在中日两国的关系史上,汉唐时期的官方外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汉唐时期是中国外交的成熟阶段,也是日本外交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日两国都实行开放政策,外交关系相当频繁。过去研究中日关系史的学者,或从考古学上考察两国的古代文化,或由文献资料论述两国的文化交流,虽然对汉唐间的中日关系有所探讨,但却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重视不够,寡见所及,尚无专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历史问题尽管是50年前的往事,但由于历史问题关系到日本国内对当年侵略战争的认识问题,关系到日本国家能否坚持和平民主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到日本能否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教科书问题的反复出现,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势力通过教科书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愈演愈烈,使历史问题在5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中日两国在战略利益、战略关系和战略走向上的判断和选择,仍然不时干扰着中日关系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和两国外交部间达成的实施框架,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就中日历史问题进行研究。2009年12月,委员会宣布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中日两国学者就共同确定的题目而分别撰写的论文构成。人们一般认为: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但什么是历史问题?历史认识的分歧点在哪里?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否可以解决?如何寻找解决历史认识分歧的方法?许多问题需要历史研究者予以回答。而此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则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或者说迈出了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步。本刊拟分两期约请各界学者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及其研究报告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日邦交二十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在纪念这一富有历史性意义的盛大活动.1992年7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首次举办了“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书院这六家学术团体联合主办的.会议主题为“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以探讨中日双方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中心内容.这是中日两国学者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