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瑾  张琪 《风景名胜》2009,(1):54-55
陆均说,吴山有三怪:一个是周记排档,一个是鼓楼卖烧饼的,另外一个他说过,我忘了。可见我对他说的东西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  相似文献   

2.
平时,我与孩子之间常常磕磕碰碰,孩子的成绩也不能让我十分如意。但看了孩子主动给我的《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的周记后, 我很是感动。虽然感觉到孩子平时与我们不时有些顶撞,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下面,我就亲子沟通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3.
王尚权  王巧珍 《神州》2012,(34):106
由于学生成长期的特殊性,作为班主任,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与他们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学生周记正是老师走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经过对周记的批阅和反馈来看,我从自身和学生的角度感受到周记确实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良好平台。只有深刻感悟到其重要作用,我们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道任务——每天写一篇班级日记。此令一出,底下是叫苦声一片——"啊?我们还要写日记?""NO,NO,NO!"……可在老师的威胁下,这些反动派给成功"消灭"了,于是班级日记登场了!第一篇日记是一位女生写的,她不仅写了日记,还给我们的日记本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这让同学们渐渐感到有兴趣了。第二篇日记是一位男生写的,他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当读到第三篇时,同学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眼里放出金光,死死地盯住日记本。  相似文献   

5.
我的汪老师     
正假日里,妈妈送我去少年宫学素描。于是,我认识了汪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我还真大吃一惊。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老师,却扎着一把马尾辫。一身休闲装,让人感觉汪老师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都流露出艺术的气息。汪老师眼睛不大,像两粒小小的黑豆,他总是自我调侃说:"眼小才能聚光啊",常常说得我们哄堂大笑。汪老师画得素描活灵活现,简直要从画纸上蹦出来似的!他没有我们印象中老师的不苟言笑,他率真、亲切,比起其他老师来,身上更多了几分孩子气。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我们喜欢他,还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幽默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镜头一】晚上一位家长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说:"今天上午参加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非常生气,我算是知道老师平时是如何对待我们家孩子的了。今天我们家孩子在课堂上举了好几次手,老师竟然一次也没有提到他,也难怪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喜欢上那个老师的课。你想想啊,今天我还在场我们家孩子都不能够被提问到,平时他们班级老师是  相似文献   

7.
真心朋友     
正"喂,到了没有啊?"我在电话这头问道。"还没有啊,再等一会儿吧!"对方回答。电话那端的"他"就是被我视为真心朋友的小徐。我挂断了电话,在篮球场上等他来打篮球。我和他是篮球场上的最佳搭档,他不来,我不敢轻举妄动。不久,小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开始吧。"我说道。于是我和小徐两人一组开始与其他两个小伙伴打起了对抗赛。起先,小徐的兴致很高,我们俩配合得也十分默契。我负责传球,他负责投篮。"接球!"我喊道。他听到声音后立即接球上篮得分。他的投篮命中率特别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宪政不?’在职工饭堂,我突发奇想问同事。10个人,只有一个学法律的说他听过,可不知道宪政是啥。我成天上微博,政改啊、宪政啊,很热闹,但跟现实生活不沾边,身边的干部和老百姓,谁关心?知识分子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就算真要政改,底下人怎么弄啊?我是副乡长,我忙着应付上级,我厌烦透了”  相似文献   

9.
南雁 《炎黄春秋》2001,(2):54-55
几年前,一位老战友去看望赋闲在家的戈枫,问起他最近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我在等着画‘句号’啊!”没想到他如今真的画上了句号。去年3月21日,我忽然接到他女儿的电话,说她爸爸去世了。说到这儿,她已声音哽咽,语不成句。放下电话,眼前霎时浮现戈枫同志慈祥的面容和硕长挺直的身影。我下意识地翻捡案头上的文件夹,找出二年前他寄给我的一篇稿件:《忆50年前听小平同志作报告》。稿件讲1948年4月间,鉴于我中原地区扩展很快,干部奇缺,上级领导确定从戈枫所在的平西根据地组建一个包括他在内的南下工作团,前去支援。由于敌人阻隔,交通不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时候开始学外语?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身边的朋友只要有了小孩,当她(他)们的小孩子会讲不少普通话时,好多就会问我:"你说小孩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好啊?""他(她)这么小要不要学英语啊?""读了小学再学会不会太迟了?""那些英语培训机构好不好啊?""英语我自己也会一些,你说怎么教比较好啊?"现在社会这么重视英语,好多家长怕自己的小孩"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又怕学的太多小孩压力太大,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反而  相似文献   

11.
<正>王思治先生离开我们了,他热忱的为人和渊博的学识,其人品和学品,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思治教授长我八岁,他对于我来说,界乎师友之间:在学术上,我们是朋友,且有许多共同的语言、相同或相近的见解;我们专业不同,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在思想感情上,我是把思治先生视为我的老师一辈的学者看待的。我和思治先生相识和交往三十多年,我从他身上得到许多教益。我的这篇短文,是想着重讲讲思治先生对我的热忱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采访李连杰,给人的感觉,他真的是很好的人,他昨晚在拍《刺马》,通宵啊,眼睛都很累了,然后还一直认真地说啊说啊,我心里想,小时候我真的很喜欢他扮演的小和尚。  相似文献   

13.
甲:我是抬火枪的男子啊1 我是扛弩弓的汉子啊! 抬起亮晶晶的火药枪, 背起黄灿灿的大弩弓, 领着阿爸的白猎狗, 牵着阿妈的花猎狗, 要到山梁上去打猎, 要到山峰口去捕蜂, 别人不去啊我独个也要 去, 别人不走啊我单个也要 走。 啊,我打猎的伙伴! 啊,我捕蜂的同伴! 我听见大野物大声的叫 了, 我看见大蜂群高高的飞 了, 那是我们的肉, 那是我们的蜜。 阿弟呀,你快快跟着我 来吧I 阿偌①呀,你快快尾着 我来吧! 我俩呵肩并肩走, 我俩呵排着队去, 去到那野物出没的山口 打猎, 走到那蜂群飞过的峰口 循蜂。乙:啊,打猎的伙伴! 啊,捕蜂的同伴! 你唱的…  相似文献   

14.
双面同桌     
正人,都是只有一张脸的,但是我的这位同桌却有着"两张脸"。嘻嘻!这当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啦,条件是——上课前和上课后。我想你一定要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前和课后?打住,打住。别问了,快来与我一起认识认识我旁边的这位"高人"吧!NO.1,第一面:下课面。我的同桌是朱宁晨,他可是我们班级里的"男子倒数三大天王"其中之一。不过,他下课玩起来那可叫一个"疯"啊。这可不,现在他又和他的好兄弟朱翔  相似文献   

15.
心曲 《南京史志》2009,(1):30-30
心曲姐姐: 你好!我的儿子今年14岁了,但是上课就是容易分心,懒懒散散,厌倦学习,作业马虎潦草,成绩很不理想。我给他讲道理,呵斥他,也找老师同学了解情况了,就是没多大的改变,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我看书上说的好像是动机缺乏,请问我怎么样能激发起他的动力啊?  相似文献   

16.
老友施拉姆     
美国友人传来施拉姆先生的噩耗,使我非常悲痛,我们是研究毛泽东而结识的好朋友。1980年后,他多次作为这方面的美国学者来中国,以及我应邀到美国访问,我们都开门见山侃侃而谈,使我得益匪浅。2005年我88岁时,他为我写了一篇祝寿文章《李锐是我的朋友》,其中有对我的勉励之言:"我们每次见面,他的直率和富于挑战性的见解总是令我耳目一新。"毛泽东是20世  相似文献   

17.
万伯翱 《纵横》2014,(7):62-63
2011年11月,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碰见了被众多作家簇拥着的身体硬朗的97岁四川老作家马识途,他是这次参会作家中最年长的。我跑过去向他致礼,因怕他听不清楚,我还俯身上去大声介绍了一句,他即面露喜色,用浓重的川音答道:“是啊!认得认得!许久没得见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呀……”  相似文献   

18.
儿子浩浩,今年四岁,四代单传的接班人。在爷爷奶奶眼里简直是国宝级人物。一日晚饭后,我们俩口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却发现浩浩不见了。要是平时,他肯定拿着遥控器跟我们抢电视看呢,今天怎么有点反常啊。于是我起身去找,却发现他钻在床底下,小屁股翘在外面,不知在忙什么。“浩浩,你干嘛呢?”他闷声闷气地说:“我收拾玩具呢,明天程程要来咱们家。”饭前,我是接到了妹妹的电话,说明天要带孩子程程来玩。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浩浩却比我们更在意。他怕妹妹的孩子分享他的玩具,正急着把玩具藏到床底下呢!我出去把浩浩藏玩具的事情跟他爸爸说,…  相似文献   

19.
来函     
《人物》2018,(12):4-4
◎易烊千玺出神他真的活得很通透啊,以前总说什么才叫活着,我觉得千玺才是真正地活着,活得明明白白,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的躯体,原本以为已经了解这个男孩很多了,但突然发现,或许我们了解的只是他对于外界的样子,真实的他我们无法了解。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