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史学虽在西学东渐的强力冲击下失去了主流地位,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血脉上的延续与发展。从章学诚到刘咸炘,呈现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自省式的演进路径。刘咸炘阐释了章学诚关于浙东史学、六经皆史、记注与撰述等问题与范畴的论述,这些心得沉淀为刘咸炘史学理论的亮点和底色。刘咸炘还深入比较章学诚史学与西方史学,回击了西方史学优越论,坚守了中国本位的史学立场。刘咸炘承袭章学诚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的衣钵,堪称"续章"的代表人物,但其中又有"匡章"之义。刘咸炘提出的"察势观风"已突破了章学诚史学的固有疆界,在近代史学史上自成一派。"续章"强调的是继承史学传统,"匡章"则是对传统史学的革新,这既为近代本土史学理论的重建注入了必要的传统因素,也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学术转型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在新旧史学和中西史学的交汇、碰撞、嬗变中,刘咸炘的章学诚研究引起了内藤湖南、钱穆、蒙文通、齐思和等中外史学家的关注,从中可见中国本位史学家在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咸炘是近代四川著名学者,其学术研究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华阳国志》乃东晋常璩撰述的一部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刘咸炘注重"土风",对《华阳国志》论述多有精辟之言。从时间与空间综合而言,《华阳国志》乃"横剖之史";地方著作大兴及常璩自身经历、学术渊源等是其撰书条件;《华阳国志》之《序志》末段暗指作者姓名。刘咸炘对《华阳国志》的论述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刘咸炘的史学思想,丰富对《华阳国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刘咸炘对四部分类体系的改造可分三部分,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调整子目,使经、史、子、集四部收录图书更为合理;二是另立外编,专收考证书、杂记等难以归入四部的图书;三是增多类目。刘咸炘认为经过改造的四部可以包容中、西所有图书,虽然可能扰乱了西学的原有体系,但却保留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固有体系。为此,刘咸炘还提出了"主客之辨"的观点,认为自己的体系要优于其他分类体系。从现代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看,刘咸炘虽然在古典目录学方面眼光卓越,但对学术发展趋势的估计显然是保守的,一如他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4.
当19世纪传统的史学流派发展到巅峰时刻的时候,它们的内部已经开始僵化,不适宜社会发展的潮流,逐渐被社会淘汰。20世纪初社会变革频起,历史学也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马克·布洛赫就是发起历史学变革的一员。他继承并发展前人的史学思想,从历史研究的目标、历史编撰的形式以及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三个方面提出了独具一格的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理论,这不但对年鉴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史学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言而喻,在现代以前,中国史籍之富是其它国家所无与能比的。至少,汉学家们都是这样看的。但是,由此而对其史学编撰的方法及史学批评的原则也大加赞辞,则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史学编撰的方法,只是通过原始的批评手段以剔除材料而作的一种机械的剪刀加浆糊的简单汇编。诚然,对中国那些一般性的官修史书来说,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但是,对那些由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们所展现的学术智慧及史学思想的特征来说,  相似文献   

6.
《史》、《汉》之际史学的发展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正统化观念不断加强,前人已多有论述;二是史学自身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史家对史书编撰形式的探索上。纪传体体例逐渐"整齐",起居注著录渐成常例,地方史的撰述得到提倡,学术史、人物专史、杂史、制度史等都以专书的形式出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史书编撰出现多途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寿《三国志》以魏蜀吴何方为尊乃正统论视角下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自宋以后,以蜀汉为正统的观点渐趋主流。刘咸炘从历史实际和历史编纂学两方面入手,认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魏蜀吴三国的亲疏认知为:尊魏,恋蜀,远吴。刘氏认为陈寿尊魏有四大书写体现;在吴蜀之间,则尊蜀过吴;陈寿对蜀汉存故国之心,但无阴蜀为帝之意。刘咸炘对《三国志》亲疏书写的认知,是其历史编纂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亦是其史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史学体系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孔子删诗"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地提出的,其中"删诗"方式如"去其重"、"上采……,中述……,至……"等其实是司马迁自己的文献编撰学之体现;而"删诗"目的,如观历史盛衰、见微知著和成王道义法等,也是他自己的文献编撰思想与《诗经》学思想。故《史记》言及的"孔子删诗"一事乃司马迁在延续前人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献编撰学、《诗经》学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塔西佗史学大致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叙事层次.塔西佗主要通过将国内国外、前代后代史事并置载录以及其他相关叙事技巧,构创了相对宏阔的叙事视野.有基于是,诸如比较等叙事方法很大程度上强化并彰显了塔西佗史学视野的道德旨趣.就学术特征、渊源而言,塔西佗编撰思想亦与古代史学观念及其原初发展情态等息息相关.考察塔西佗的相关撰述实践,有助于理会其作为一种编撰体例与叙事结构的史学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史学的核心价值之一。约200年前,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对"以史为鉴"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中国学术界却少有关注。刘家和先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将之视为是一种学术挑战。经过多年的准备,刘先生对这一挑战进行了回应,可惜仍未引起深入的讨论。现在,他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回应挑战是学术研究不断创新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本次访谈中,刘先生再次对黑格尔"以史为鉴"挑战作了回应,我们可以从中感知到史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刘家和教授的历史比较研究思想做了尝试性的总结和评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刘先生几十年的治学历程说明他的比较史学研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第二部分则对刘先生的比较研究思想本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要性的归纳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顾元 《史学月刊》2006,(9):98-107
张晋藩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超越前人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法制史学研究,使得中国法制史学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新学科。他以自己的创造性学术成就为建设新中国法律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对中华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以及法律史学之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实借鉴价值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史学批评是伴随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常现象。历代史家根据当时社会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在继承前人的著史理念、体例、方法进行史学撰述时,往往还会对前代学人的著作进行整体的或局部的评论,提出或褒或贬、或有褒有贬的论述。也有少数史学评论家从史学发展的整体角度对前人的历史著述进行总结性评论,提出一些问题。这种现象一直贯穿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但长期以来史学史并没有形成一个学科,缺乏对于史学批评现象进行系统性的总结、研讨,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由于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当代中国史学家才能对古代史学批评进行学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崔壮 《清史研究》2020,117(1):143-151
正在中国史学史上,章学诚是最具变革精神的史家之一。他先于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学者一百余年就中国历史的编撰形式提出革新的主张,有些见解至今依然可谓不易之论。关于章氏的史学变革主张与思想,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讨论。一方面指出他在史书体裁体例、内容铨配以及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具体见解,重点阐扬其不拘常例、寻求变通的学术准则;另一方面探讨其某些思想和观念(例如"六经皆史")在其探究史学变革过程中的意义。~(1)然而,这些研究所遗颇多,章氏许多治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发展进行系统讨论的理论著作,其是非分明、彰善瘅恶的直笔精神贯穿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在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孔子《春秋》和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吸取前人精华,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个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近 2 0年间 ,我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已有了长足发展 ,但仍有不少事情要做。历史学家的任务 ,在于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回答新的问题。不言而喻 ,这对西方史学史研究也是完全适用的 ,因此要加强研究中的理论的归纳或理论的概括。我们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应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很难想象 ,在他人的理论框架和话语系统中能够充分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体系 ,首先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的理论体系。当前应更加重视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和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沸沸扬扬的王铭铭事件中,学界认识到了浮躁学风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强调学术的规范和创新。但学术创新谈何容易!著名学者陈乐民教授曾经很坦率地说.一些自己颇为得意的观点、看法,前人早就想透了,“属于我的只是我思前想后由我自己想明白而已”。他虽然谈的是思想,但对学术研究来说,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大  相似文献   

19.
《三国史记》在编撰方法上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体例和原则,体现曲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编写特点;在历史观上,《三国史记》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史籍中所具有的正统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尊儒崇礼、重民观念等史学思想,还体现了它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观。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社会史学是 2 0世纪 6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新史学潮流 ,它改变了美国学术主流的路线 ,是在美国 60年代的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美国 60年代思想潮流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是美国新社会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新的历史观的确立标志着美国新社会史学的最终形成 ;新社会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出现了许多弊病 ,80年代美国史学界针对这一切提出了改进方案 ,重新确立了自己独到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