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元代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尽管历时仅近百年,但它却在继承唐、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绘画的兴起。元代绘画重笔墨情趣,突出作品的文学性,着重体现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是中国画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大批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的出现,也是元代文人绘画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 元代画竹名家甚众。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记述云:“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为最盛。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之际特别是元代的绘画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形态都发生着明显的演变,这在美术史学和书画鉴定学上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但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很少。这期间有影响的画家,也并不一一为人所知。何澄的《归庄图》(图版叁——陆)(附著录表)曾经历代名人或鉴赏家题跋著录,又被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它也是生于金末的元初北方著名画家何澄作品中少见的传世珍本。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晋南元代壁画绘画的主要特点和起源,并着重介绍了晋南元代壁画绘画的技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五代以前,中国古代绘画一直以成熟较早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为主,而当山水、花鸟画一旦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便得到迅速发展,以至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元代开始盛行水墨写意,而且出现了以士大夫画家主宰画坛的局面,创造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很高艺术境界的中国古代文人画。元代的绘画就其主题意蕴、形式表征和审美取向来看,较之前朝两宋时代的绘画有着明显的分野,文人画的确立、成熟以至粲然大盛,是美术史上的一个革命性的伟大转变,它不但构成了元代绘画的主体精神,而且…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社会的变动和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以赵孟頫、“元四大家”为代表的绘画技艺,继往开来,创造了元代水墨山水画的新风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流派。明清数百年来的画坛,很少能有人超越干他们的画风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不仅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等  相似文献   

6.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7.
元代宫廷绘画史及佳作考辨(续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深入研究了元代宫廷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它的第一部分发表于本刊1998年第3期。本部分主要论述了元代中期以来由于皇帝的个人好恶所引起的宫廷绘画风格的变迁,其中涉及了帝王的艺术好尚。此外,作者着重考证了两本元代皇室肖像图册与李肖岩的关系以及《大驾卤簿图》的作者等个案。  相似文献   

8.
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演变发展时期,不但文人的水墨山水画有新发展,花鸟画也有较显著的变化。当时的花鸟画家以陈琳、王渊、张中、边鲁、赵衷等为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我国寺观壁画遗存最多的省份,自唐、五代以迄明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承系统。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而其中保存的元代以前壁画有2872平方米,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10.
元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虽然仅有九十余年的历史,但绘画艺术却成绩斐然,涌现出众多艺术上颇具代表性的绘画巨匠,尤其在山水画方面,前期有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后继者有黄  相似文献   

11.
高雪 《收藏家》2010,(7):45-48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瓷器在整体上达到了新水平。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产生于这个时期,同时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也各领风骚,烧制出风格多样的产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了满足各阶层物资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宋代瓷器的样武之多,亦远远超过以往。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中,即有部分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李理  沙海燕 《收藏家》2010,(7):33-41
珐琅器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最晚形成的一个品种,俗称景泰蓝。它在中国诞生和推广使用的时间相对较晚,元代时,始由西亚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引入中土,当时称为“大食窑”,以后又有“拂郎嵌”之名(杨伯达《论景泰蓝的起源》,《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9期),但当时制作和使用量都相对较少。明代,随着宫廷中实用器物越来越走向艺术化,  相似文献   

13.
闫立群 《收藏家》2008,(9):61-68
摇曳生风千秋过,扇子原本不过是御风消暑、驱逐蚊蝇的实用品和装饰物,它在古代的别称为“摇风”、“凉友”,不光达官贵人使用,平民百姓也广泛使用。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扇子的雏形,汉代以后,扇子从煽风发展到士人淑女把玩的装饰品,少女们常喜欢用绘有图画的纨扇半遮脸面,而被人们形容得更美丽,于是扇子又有了“便面”、  相似文献   

14.
黄庆昌 《收藏家》2010,(2):11-15
2009年12月25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和广州博物馆在广州越秀山镇海楼联合举办弦轮密运——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钟表展,共展出沈阳故宫博物院、广州博物馆藏清宫钟表30余座。这些机械钟表多于18-19世纪时,通过广州粤海关采购和广州钟表工匠制作,以贡品形式入贡清宫的产品,其中部分作品还出自声名显赫的钟表大师之手。  相似文献   

15.
席育英 《收藏家》2008,(12):14-16
玉是一种质地温润而有光泽的矿物质,经打磨、抛光、雕刻加工后,色泽莹润,更显华贵,故有美玉之称。我国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东周玉器也不例外,尤其是东周玉佩,作为周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在当时的政治活动中,有着其他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兵 《收藏家》2008,(9):76-76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约有53件,时代涵盖汉、唐、宋、明、清乃至民国以后,其中晚唐“独幽”琴是镇馆之宝。“独幽”琴是李伯仁先生旧藏,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通体髹栗壳色间朱红漆,色泽典雅。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琴徽似玉非玉。琴背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  相似文献   

17.
孙黎生 《收藏家》2013,(12):65-72
清代近三百年间,吸闻鼻烟成为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及其普遍的一种嗜好,而用来装鼻烟的鼻烟壶在清初的时候就由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外传入中国内地后,受传统文化艺术影响,鼻烟壶的制作由最初仿制西洋鼻烟壶和民族鼻烟壶逐步染上传统文化气息,并向便于携带、小可手握的方向发展。清代康乾时期,鼻烟壶的造型受到当时最流行新式瓶壶类瓷器造型的影响,其外形最先出现的是高而细长的圆柱形、四方形系列。其后有圈足或无圈足的扁壶,  相似文献   

18.
魏三纲 《收藏家》2010,(1):47-48
洛神赋十三行,亦称玉版十三行,中国书法之重要物证,为历代珍藏。自清末由内府流出,世间存碧、白玉版两本,真赝难识。  相似文献   

19.
朴文英 《收藏家》2010,(1):9-14
辽宁省博物馆于2009年11月7日至2010年1月4日举办华采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展,展品共54件组,其中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展览按工艺分缂丝和刺绣两个部分,均为以书画为蓝本织绣的观赏性作品。此次展览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观赏性缂丝和刺绣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织绣工艺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20.
李理 《收藏家》2012,(2):10-14
继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成功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之后,2011年10月3日至2012年1月3日,在台北故宫将隆重推出"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本次展览继续以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提供的展品为主,另有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