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花灯剧是贵州成形最早,传播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花灯是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今这一"非遗"濒临消亡、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当下存在着"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延续,同样需要被保护。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文广新局决定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就是俗称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互相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发宏 《攀登》2012,(5):128-132
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文化多样、形式独特、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本文对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巴浩冉 《满族研究》2023,(3):112-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这一重要过程,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证。我国的非遗相对世界非遗有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目前,学界对我国非遗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涵盖概念界定、价值功能、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两大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共同构成一个综合的文化空间。诸多学者对二者的关系都做过阐释和讨论,其中有些学者主观地割裂了二者的关系,过分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忽略了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紧密联系,这样不利于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本文试图探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及联系,提出整体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文化的完整性,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转轨道。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认识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平 《旅游科学》2009,23(1):53-56
在保护的前提下并受制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概念。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认识路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表现出与常规旅游资源的较大差异。对于舶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我们需要用“认识路径”这样的关键词来固化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芳 《神州》2011,(23):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二类:一是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二是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习正梅 《神州》2014,(17):41-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1,(2):32-33
刀杆节是傈僳族最富盛名的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八这天,几十里内外的傈僳族人聚集起来.围着刀杆场中央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跳火海”开始:五个赤着双脚的傈僳汉子闯入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飞溅的火花。再迅速地手捧通红的火炭.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快地翻滚。直到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奄奄一息时方告结束。  相似文献   

11.
何林香 《神州》2013,(6):40-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是简单的呵护,而必须在继承中创新,保护中发展。保护和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而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就要探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才能做到正确的、有效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宝铭 《丝绸之路》2009,(16):61-63
本文主要阐述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分布、保护意义及保护面临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概念及若干专业问题还有待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缓冲区",不具"唯一性"而具"游移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一般场所"是不相同的概念,遗产的评定不受"生源地"所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范性文件中使用"代表性"或"代表作"有其立法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与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对象)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区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遗产(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一般也称“无形遗产”,它含有一切通过模仿及其他方式口头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习惯、手工艺、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资源,对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断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资源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力途径,故本文试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宏观战略制定、旅游项目设计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黑龙江史志》2012,(12):28-29
本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的缺失,提出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即:建立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法律保护和创新保护。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密切,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它们同属人类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强势文化不断削弱弱势文化而急需保存我们文化多样性的形势下,加强二者的保护、传承和研究,特别是二者的结合研究,对保存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将更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界定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进一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事实证明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范畴和研究对象的弹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演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以及各个群体和团体所属的环境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