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杰材,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日勋章”获得者。他出生于桂东南一个殷实家庭,从小勤奋好学,成绩突出,青年时考取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毕业后公费赴美国麻省康奈尔大学留学,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8年春,他回国工作。抗战爆发后,他主持修建了多条(个)公路、铁路、桥梁、飞机场,为抗战胜利立下功劳,其中他奉命修筑的中印公路保(山)密(支那)公路(国外段),将被日军切断了2年多的国际交通线再次打通,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清末民初留美生的专业选择、培养方式和就业质量为切入点,考察清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留学政策的实施与成效、留美生在美国的实习经历以及留美生专业选择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显示,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留学政策开始呈现出专业性、针对性与计划性的特点。留美生大多以社会需要作为自身专业选择的依据。随着国人对实学专业认识的逐渐深入,实学不再单纯局限于理工科,商科等文科专业同样受到留美生重视。留美生培养的计划性,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才培养专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提高了留美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留美生的就业能力,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5日,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的肖像进入耶鲁大学名人堂,和毕业于该校的政界名人布什、克林顿等一起接受学生瞻仰。容闳于1847年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抨击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被毛泽东称颂为“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闻一多教授,早年受过美国化很深的学校教育,后又留学美国。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美国有比较正确、比较全面的认识。他的美国观,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意义。1912年冬,13岁的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是用美国返还的庚子赔款办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学生可以公费留美5年。教员中很多美国人,课程多是按美国标准设置的,教材也多是英文课本,甚至课外活…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 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6.
储安平(1909—1966年),江苏宜兴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新闻系,193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系。回国后,成为蜚声中国报坛的风云人物。民国时代,他为中国民主化呼号呐喊,名噪四  相似文献   

7.
江琳 《文史博览》2006,(5):22-2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8.
正蔡廷干是被清廷选派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之一赴美留学的,最初分派到康纳狄格州哈特福德语文学校学习,不久又进入新不列颠中学读书,因蔡氏品性比较顽皮,被同学称之为"好斗的中国人"。在长达八年的美国生活中,他和多数的留美幼童一样,在西式教育的影响下,对中国固有的封建礼教社会伦理的观念有所淡薄,成为几名首先剪掉辫子的学生之一。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蔡廷干经唐绍仪的推荐,为袁收入幕府,  相似文献   

9.
<正>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  相似文献   

10.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11.
李达南 《百年潮》2002,(6):32-34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1905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谢仁冰是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联系,曾被日寇逮捕.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王绍鏊一起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汉夫天资聪颖,早年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26年官费去美留学,通过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7年经施混介绍参加了美共,任中国局小组书记(后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7月,受美共派遣去苏联的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学名史东,先后在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赤色职工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太平洋职工大会秘书处任中国代表团译员,随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1931年1月自莫斯科回国后,先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用谢启泰原名.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捕后,他担任代理省委书记.同年12月章汉夫在香港被捕,经父亲多方疏通营救,被押送出境.后他在上海接上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5月,中共上海地下党遭受大破坏时再度被捕.经父亲设法,请邵力子救援,才被解往苏州反省院.父亲花了几十两黄金把他保出来,他却不顾家人劝告,于1935年到上海与党在上海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负责人周扬、夏衍取得联系,为领导"文委"所属的各文化社团,扩大文化学术界的统一战线作出贡献.在苏州反省院时,他化名张平.他曾对父亲说:"你们譬如没有我这个儿子吧!"表达了他终生奉献给党和革命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孙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悼念孙立人的文章里,涉及一些史料,有的被忽视,有的被质疑。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关于它们的"补证"就隐藏在许多其他资料里。"打人"闻名的弗吉利亚军校1923年8月27日,孙立人结束了9年的清华学习生活,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他先入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25年6月毕业后,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毅然跑到弗吉利亚军校学习军事,以实现从小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4,(6)
他一度想到轻生,但最后的坚持使他走向了成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银桥大厦21层上海博尔捷公司总部,我们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全国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候正宇。候正宇,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上的一个农家子弟。高中毕业后来上海打工。1993年候正宇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当上了一名安全检查员,月工资也拿到了  相似文献   

14.
1904—1912年顾维钧留学美国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担任过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及其他多项职务,并主编过《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对中国留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和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中国留学生会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他的从政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  相似文献   

15.
<正>钱子宁(1906—1980),浙江绍兴人,1906年出生于济南。1925年,初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机师学校,于1928年毕业。同年,在同乡王继光的建议下,钱子宁考取德国汉堡寇顿工业大学,钻研造纸技术。留学德国,创建团体1928年,钱子宁负笈德国汉堡,开启四年留学生涯。该校学制四年,三年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至少一年半实习。与钱子宁一同来德国学习的郭开始、朱尊民、陈晓岚等人在目睹了德国造纸先进技术后,反观中国造纸技术的落后,心中充满了极大的落差,不禁唏嘘感叹。于是,他们邀集同在西欧留学的同学,决定组织发起成立“中国造纸研究会”。有人说:“同人研究造纸,对于国纸事业之衰落,自应急起拯救,此本会成立之原因也。”1931年5月10日,“中国造纸研究会”在德国柏林正式成立,主张摒弃传统旧法制纸,提倡制纸化学化,从而达到振兴中国造纸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4,(2)
中国近代教育学家舒新城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中曾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无中国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此话是有道理的。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他竭力主张并促成的幼童留美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重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英勇的民主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杜重远祖籍广东顺德,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出身贫苦,发奋读书,早年毕业于奉天师范附中,1916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学成归来,在沈阳办实业,取得巨大成就,为东北工商界知名人物。"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入到抗日救亡斗争中。1944年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杀害。杜重远生前多次往返上海,和邹韬奋、沈钧儒、胡愈之等著名爱国人士一起为抗日救亡而斗争,期间杜重远还被国民党当局判刑,投入上海漕河泾监狱服刑。  相似文献   

18.
正夏光宇(1889—1970),名昌炽,字光禹,民国后以字行,作光宇,江苏青浦镇人(今属上海市)。土木工程师。1913年4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科。同年起,在北京政府交通部任职,曾任国际交通专门委员,两次赴美国考察,任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交通部代表、万国工程师大会及国际水利会议中国出席代表。回国后,任广三铁路管理局局长、京汉铁路南段办事处处长等职。1927年起,历任  相似文献   

19.
<正>意外获得赴美留学机会1947年春,我到南京参加中华医学会大会,许多老同学、老朋友都会面了。从大会得知,WHO(世界卫生组织)当年有5个留学美国的名额分到中南区,其中一名是临床外科,其他4名为公共卫生、结核防疫等。我一听,详细了解留美的要求与资历,第一条是有在国家正规医院从事外科工作三年经验,第二条是年龄在35岁以下,第三条为经过专业考试合格,第四条为国内医科大学毕业,有正式文凭。  相似文献   

20.
徐世章(1889-1954年),字端甫,又字叔子, 号濠园,天津人,民国总统徐世昌之胞弟。早年毕业干京师译学馆,后留学比利时,1912年回国,先后担任交通部路政局属官,京汉、津浦铁路局局长,币制局总裁等职。当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