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右任二三事办报言志自1909年5月至1910年10月,于右任先后创办过《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报纸。《民立报》之民立,是提倡国民自立的精神,在发刊词中,于右任表明了自己“为国效驰驱”的精神。后来《民立报》成了革命党人的“重镇”,为...  相似文献   

2.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是老同盟会成员,国民党元老,以草书见长,有“一代草圣”之美称。他一生所题写的书品数以万计,有关他题字的佳话趣事颇多。  相似文献   

3.
旷代草圣于右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仕 《贵阳文史》2007,(6):88-90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从小在私塾读经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25岁时中举。1906年在日本会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于右任还是我国历经百年沧桑的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复旦”的校名,是他1905年5月从《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撷“复旦”两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元老于右任(1879—1964),不但是中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在其早年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著名报人。他在上海长达7年的报人生涯中,曾主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鼓吹革命,为民喉舌,被时人誉为"竖三民"伟业。办报缘起于右任出生在陕西泾阳斗口村的一个穷苦人家。1903年,在他24岁那一年,中了举人。但于右任没有就此循例走上科举应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谐音“右任”行,号髯公、翳翁、太平老人、官至国民党监察院长。于为一介儒生,雅好词书法,是名书法家、诗人、报人、为南社中坚,有标准草书《千字》等,时称“西北奇才”。  相似文献   

6.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逐渐将宣传重心由海外移向国内。上海由于有较好的革命基础和出版印刷条件,加上又有租界可缓冲,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报刊活动中心。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革命党人曾在上海租界出版过15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报刊,这些报刊中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影响最大。所谓“竖三民”,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3报报名首字均为“民”,且一脉相承,故简称“竖三民”。  相似文献   

7.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逐渐将宣传重心由海外移向国内。上海由于有较好的革命基础和出版印刷条件,加上又有租界可利用,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报刊活动中心。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革命党人曾在上海租界出版过15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报刊,这些报刊中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影响最大。所谓“竖三民”,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三报报名首字均为“民”,且一脉相承,故简称“竖三民”。以下分段叙述这四种报纸的来龙去脉。《神州日报》———“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1903年至1905年,由…  相似文献   

8.
邵力子     
邵力子,初名景奎,上学后,名闻泰、字仲辉。力了本是他办《民立报》时所用的笔名,取义于《后汉书》“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1882年12月8日(阴历10月2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陶堰。幼时随父宦游各地,受母教,六、七能吟诗,十余岁时能为文。1902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学习。1903年回浙江绍兴,旋赴杭州参加乡试,中第六十七名举人,其后两次辞官,立志救国救民。1905年到上海入法国天主教会所办震旦公学求学,结识正遭清廷通缉之陕西人于右任,成为一生莫逆之友。1906年,与于右任共同发起反对学校强迫学生礼拜及不许学习英语规定运动。由校长马良(相伯)组织学生离校,在吴淞口成立“复旦公学”,邵力子、于右任出任校董。  相似文献   

9.
影像志(10)     
《炎黄春秋》2023,(10):49-52
<正>夏光亚,1921年5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其父早年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发行部主任,1933年病故后,夏光亚随母亲从上海迁回老家。由于生活所迫,读至高一放弃学业,进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当练习生。他受《西行漫记》的影响,一心想投奔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的国民党元老,名书法家、诗人,陕西三原人于右任先生,一生诗作近千首,见诸《半哭半笑楼诗草》、《变风集》、《右任诗存》、《于右任先生诗集》(台湾)、《于右任诗歌萃编》……然先生写于陕西商洛的一首绝句,似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1897—1964),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元老,近代杰出的书法大家。其书自成一家,世称“于体”。于先生所用印章多出自名家之手;他与当时的吴昌硕、齐白石、马衡等一些著名篆刻家都有友好往来,而与印坛巨匠吴昌硕的交往尤深。吴氏曾亲自为于右任刻印多纽,如用昌化鸡血石刻制的“于”、“右任”对章,多见于上世纪20年代的书法作品上;他有用田黄石刻的“啼血乾坤一杜鹃”(于氏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等报刊时发表文章曾用笔名之一)与“关中于氏”对章,一白一朱,多见于3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初期的作品上。尤以表明籍贯的“关中于氏”更受于先…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的张季鸾,在他一生短短的54年当中,从事新闻工作30年,撰写报刊文章和评论3000多篇。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著名的报刊评论家和爱国人士,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季鸾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协助于右任编辑《民立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由于右任推荐,张季鸾被聘为孙先生的秘书,参与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事后,张还把这项活动写成新闻专电,发往上海的《民立报》。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条专电。同年2月,临时政府向握有…  相似文献   

13.
张季鸾(1888一1941),名炽章,陕西榆林人,早年曾留学日本,1911年初从日本留学归来,参加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工作。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于右任的推荐下,张季鸾出任总统府秘书,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继而与昊鼎  相似文献   

14.
蒋成彬 《文史天地》2013,(11):59-61
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和左派人物,著名的书法家和诗词家,他早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纸,宣传反帝爱国、反对清王朝等思想,后加入国民党,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5.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驶,别号锼园老民,江苏苏州人,思想家,第一份中国人独立掌管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创办人,被时人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中国第一报人”。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3,(1)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煊赫一世的亡友卫聚贤,除《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有300字的简介外,不见于《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当代名人录》等书,其事迹在大陆鲜为人知。1992年1期《山西地方志》纪念这位著名学家逝世3周年,才全部介绍了他的业绩。我们相交有年,愿回忆往事,以缅怀之忱。万荣卫聚贤(1899—1989),貌似济公和尚,人称“卫道法师”,遂自以“卫大法师”为号。少贫苦读,出清华大学研究院名师王国维、梁任公之门,习国学,造诣深,见知于蔡元培、吴敬恒、于右任、叶恭绰。与社会贤达马衡、郭沫若、李济、顾颉刚、周谷城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中国,于右任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他不仅以国民党元老名闻政界,以创办四种新型进步日报成为新闻界先驱,以诗词典雅清新为坛称道,更以自成一派的草书赢得“当代草圣”的桂冠。饶有兴味的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及中国人学士的趣好,于右任一生笔名别号很多,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号角",轰动一时。然而,创刊3年之后,即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压力被迫宣布停刊。  相似文献   

19.
张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号泾南,别号梧囱,又号天瓶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敏.性地高明,深通释典,诗多禅语。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尤以行书负时名,为乾隆主要代笔之一。传世著作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有天瓶斋帖》等。南阳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张照行书轴。洒金大团花蜡笺库卷,纵154、横60厘米。三行半计39字,引首押有椭圆形朱文印“饮醉轩”,其文为:“入伏日有雨,凄然如秋,山斋林斋皆虚旷,苍石流水,足度暇日,每怀同好,无与共笔研(砚)间者,临风惘惘。”款署“张照”。下押“张照之印”(白文)及“瀛海仙琴”(朱文)二印(图一)。  相似文献   

20.
吴大澂(1835-1902年)初名大淳,因避同治帝载淳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别号白云山樵、白云病叟?瘴庀厝?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历任编修、陕甘学政,累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役,毅然请缨,统领湘军出关,以督师无功,获遣回籍。从此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工书善画,兼长篆刻。吴氏为官二十余年,虽巡学帐荒,治河巡边,筹屯戌马,未尝稍闲,却编撰了大量著作,如《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权衡度量实验考》、《十六金符斋印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