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化:重建中国社会形态理论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形态”这个提法本身 ,就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命题 :社会形态有中国和外国(比如说西欧 )的区别 ,亦即承认社会形态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否定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说明世界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马克思研究了古典希腊和罗马城邦国家 ,使用了奴隶社会的概念 ;又把蛮族入侵晚期罗马帝国后产生的一种生产关系 ,称之为封建社会 (feudalism) ,即“拉丁—日耳曼封建制”。把马克思对欧洲古代及中世纪社会的认识抽象成简单的公式 ,随便套用 ,其实违背了马克思本人的初衷。在以往的历史哲学教科书里 ,社会形态被特指为五种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即使是从史学要素来讲,在欧洲的背景下,汉学最早似乎也为习惯于借助古典研究(希腊和拉丁研究)方法的一门法国专业①.它经受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标志着美国汉学突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如此,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早期文明与罗马文明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提出,直接源于欧洲文明史研究中一直令论者关注的重大主题: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究竟是欧洲文明的断裂还是连续?自19世纪以来,这就是有关中世纪早期诸多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焦点。灿烂的古典文明与暗淡的蛮  相似文献   

4.
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核心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秩序由法律规定,并依法律而运行。这在欧洲历史上主要体现为宪政的多元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确立于近代欧美。在介于二者之间的中世纪,作为国家体制的宪政文明虽然销声匿迹,但宪政文脉并未泯没中断。除了古典宪政的遗风余韵在一定范围内保存下来之外,在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自治城市和思想领域中,都孕育了大量新的制度性和理念性的法治元素。所以,中世纪不是欧洲宪政史上的断层期,而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多元素发展期,也是横亘在古典与现代两次宪政高潮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5.
牛津大学著名拜占庭学者詹姆斯·约翰斯通博士于2006年9月16日到26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了以“拜占庭与西欧中世纪”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讲座分5个部分:1、古典时代的亚欧大陆西端;2、中世纪早期的拜占庭;3、公元630到1050年之间的拜占庭经济史;4、马其顿王朝时期的社会与政治;5、马其顿王朝的对外关系。他将拜占庭历史置于欧亚大陆历史发展的全局中,以全球史观为基本视角,将公元3至11世纪间拜占庭帝国的社会变迁及各王朝的政策取向以及拜占庭周边民族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揭示了拜占庭由古典向中世纪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互动关系。约翰斯通教授结合原始资料分析问题,用语生动、幽默,理论视野广阔、分析力敏锐,给历史学院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文明》2007年2期(总第2期)将刊发约翰斯通教授讲座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神学中的理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时代曾带给我们一种很深的误解,那就是将所谓的“中世纪”看作欧洲历史的中断或逸出。启蒙思想家将欧洲历史归之于希腊理性精神的历史,文艺复兴就是恢复被中世纪中断的历史,它上接古希腊罗马理性时代而下开近代科学理性时代,中世纪作为“黑暗的时代”仅仅是被跳过的时代。于是,中世纪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7.
在西周金文中,想用以表示月相的4个用语屡有出现,即“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与日期记录于一起.如《庚赢卣》(《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六一)铭文的开头,如此写着:“惟王十月既望辰在己丑”以这样的用例,即用语文字中“望”等来考虑的话,其表示天体中月之轨道(即月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成书于后汉时代的《说文解字》,就有如下的解释:“月使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11,(10):158-159
欧洲到15世纪末持续了约千年的中世纪被普遍认为是欧洲的“黑暗时代”。不过,那也是黎明前的黑夜,欧洲人对中世纪怀有特殊情感。萨永的中世纪节始于1987年,四年一度。在瑞士,中世纪节并非萨永镇专有,其他城镇也举办,但萨永的中世纪节最有名。每年的9月到11月,都是中世纪节的快乐时光。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双性人观念诞生于古典时代,在古代晚期至中世纪中期已发生了明显的流变。古代晚期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将双性人视为肉欲与淫荡的恶果,奠定了后世有关双性人的正统观念。中世纪早期的神学家们对双性人进行了基督教化重构,大都主张在造物秩序中认识双性人。至中世纪中期,伴随着古典文化的复兴,双性人观念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些经院哲学家与法学家主张依据基督教的两性性别秩序来确定双性人的性别,表现出一种变通与宽容的态度;另一些经院哲学家则将双性人隐喻为世俗社会中不符合正常秩序的人或事,并予以鞭挞;还有一些经院哲学家和医学家则尝试复兴源自古典的有关双性人之成因的"科学"探究传统,由此推动了人们对双性人的理性认知。"双性人"观念之流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晚期至中世纪中期西方社会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绝对主义     
绝对主义本来是一种关于政体的学说,产生于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它主张国家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任何法律、习惯、道德或势力(教皇、领主、议会、贵族等)的限制。在理论上,它并不专指君主制,实际则适应当时君主专制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领主等对新兴民族国家的限制。后来,“绝对主义”与“专制主义”在欧美著作中已成为同义语。1972版《社会科学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Social Sceince)即把“绝对主义(Absolutism)”这个词条并入“专制主义”。从  相似文献   

11.
臧义金 《史学月刊》2023,(4):115-129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medievalism)是从“中世纪的”(medieval)一词衍生而来。从语义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并不是一个新词,莱斯利·沃克曼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中世纪主义是创造中世纪的持续进程,一切后中世纪对中世纪的研究、阐释、建构和运用等都可以被称之为中世纪主义。中世纪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始于中世纪结束,一直延续至今。对这种思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世纪主义研究已经成为西方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不过,对其展开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仍面临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理论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近代社会科学与古典(从古代至中世纪)学术,在内容、形式、结构、分类、研究方法上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的异端运动,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社会里是屡见不鲜的。几乎一切有害于封建教会和不利于封建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运动,都被加上“异端”的罪名而受到教会封建势力的镇压和迫害。在中世纪早期,被斥为异端者,往往是教会中致力于改革的神职人员。随着基督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成为正统和秩序的象征,所谓“异端”也日益跳出教义争端的“学术”范围,成为民间广泛流行的群众组织形式,或成为封建主用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其反教会、反僧侣色彩也日益鲜明。与此同时,教会对“异端”的排斥和迫害也变本加厉,以至于那些在从事科学研究中触及了神学“禁区”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也往往被打成“异端”而遭受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4.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3,1(11):60-65
基督教在由“出世”倾向朝“入世”倾向转变的过程中,提出了神权统治的思想体系。利用中世纪初期西欧政治秩序的混乱,基督教会凭借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势能,实现了其政治理念,把中世纪的欧洲锻造成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即所谓的“基督教国家”。这个进程充分反映了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自背井离乡客居欧洲开始,虽然也经历过相对平安的岁月,但中世纪尤其是10世纪以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逐渐恶化。从总体上看,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处于次等臣民、“永恒客民”的地位,在生产、生活及宗教信仰、司法等诸多领域都受到居住国教会(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封建王朝的虐待或限制。某些时期,欧洲犹太人甚至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动荡的牺牲品,如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犹太人遭到非常严厉的经济掠夺和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6.
欧洲近代科学在方法论、理论形式和宇宙观上区别于欧洲古典科学和其他文明的前现代科学。库恩曾用范式革命来概括欧洲近代科学变革。为什么这种以实验和数学方法而著称的范式在17世纪欧洲出现?这个问题从科学史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门学科时就受到关注,几乎每一部科学史都要触及。研究中世纪科学史的著名学者皮埃尔·杜海姆认为:笛卡尔、伽利略和牛顿科学的许多基  相似文献   

17.
哈斯金斯与“12世纪文艺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评析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认为该书资料丰富、翔实 ,体现了历史主义思想 ,动摇了“中世纪黑暗说” ,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 ;其次评介该书自 192 7年问世以来西方史学界对“12世纪文艺复兴”现象的研究 ,对其中一批标志性成果 ,中国史学工作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刘城教皇权与王权,是并存于中世纪天主教各国的两种权力体系。正确地评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和16世纪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英国为例,对教皇权与王权的关系以及这两种权力如...  相似文献   

19.
本首先评析哈斯金斯《12世纪艺复兴》的主要内容,认为该书资料丰富、翔实,体现了历史主义思想,动摇了“中世纪黑暗说”,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其次评介该书自1927年问世以来西方史学界对“12世纪艺复兴”现象的研究,对其中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史学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公共权力分散,面对内外安全威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产生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以个人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防御体系,即欧洲封建制度(Feudalism).该统治方式的特点在于,其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而是领主与附庸.领主与附庸双方都有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均受封建法保护.附庸的权利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其逻辑的演绎势必产生维护权利的主张,此即欧洲著名“抵抗权”的起点,从而孕育着欧洲封建制最深刻的内在矛盾.西欧中世纪的阶级斗争或等级斗争,不仅诉诸暴力,也诉诸法庭,“谈判”与“妥协”成为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选项.从这种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中,西欧封建主义获得了其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大宪章”的斗争模式反复出现,使欧洲社会不断调整和更新,而且反复小、社会发展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