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华 《湖南文史》2012,(9):21-22
从1931年到1949年,孙科与蒋介石共事18年。孙科向来对蒋介石的独裁行径不满,与其冲突不断,曾与人联名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内下野。而蒋介石对“太子”孙科的屡次“犯上作乱”咬牙切齿,却只能在合作与打压中寻求平衡。1949年,蒋介石去台,不但没有通知孙科,还一再阻挠他赴台。孙科只得经印度、希腊赴法国,开始了流亡岁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当属孙科。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从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唐胥铁路算起,至1949年止,68年里中国铁路主管部门名称更迭,清政府设邮传部,北洋政府设交通部,到南京国民政府才始设铁道部,10年后又更名交通部;至于主管官员更是走马灯似的换了71茬,平均每人任期竟不足一年。 1928年10月,孙科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这是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应该说也是一位以法治路、颇有政绩的铁道部长。  相似文献   

3.
孙科与抗战初期的中苏关系王军抗战初期,身为国民政府立法院长的孙科,以其特殊的身分、地位,两度出访苏联,在争取苏联援助、促进中苏关系发展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就孙科在抗战初期发展中苏关系时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  相似文献   

4.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孙科是国民党高层中最早力主对日抵抗的代表人物之一。孙科自认为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当时中国的局面,是非抗战而不足以排除和平建国的障碍,非建国不足以充实抗战的力量。在这非常时刻,孙科一方面积极参与抗战,另一方面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谋划。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及战争带来的  相似文献   

5.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宋庆龄与孙科之间也有相互往来。在国民党退居台湾时,宋庆龄曾极力想挽留住孙科。1949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24周年纪念日的清晨,忧心忡忡的孙科只身来到中山陵拱卫处办公室,向留守人员交代了一些有关应变事宜后,对范良说:"范代处长,9点,我要在这儿等一个重要长途电话。"处长马湘惊异地问:"在我们拱卫处等长途?"孙科压低嗓音:"是孙夫人从上海打来的,指  相似文献   

6.
孙科,字哲生,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曾受过良好的中西学教育.孙科出生后第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设中西药局,执业行医,孙科遂与母亲卢慕珍搬至澳门.后因药局迁往广州,改名东西药局,孙科又与其母迁居香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因深知今后将以身许国,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安危莫卜,对家人须有妥善的安排.于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科与祖母、母亲、妹妹一起在陆燦的陪同下,自香港经日本到了檀香山伯父孙眉处,以策安全.孙眉经营的农场,叫做姑刺山牧庄,在檀香山的茂宜岛上,是该岛上最大的农场,占地100O多英亩,畜牛马数千头.孙眉亦被人戏称为“茂宜王”.孙科初到檀香山时,因年龄尚小,且附近没有学校,故没有正式读书.母亲卢慕珍教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启蒙之学,并详加解释,务使其领悟.除此之外,孙科开始临摹习字.牧庄牛马多,孙科六七岁就学习骑马,马是没有鞍子和缰辔的,只在马颈上系一根绳子,即纵身跃上马背,不到一年孙科即能驰  相似文献   

7.
试论孙科的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3,(3):126-128
南京国民政府及“行宪”政府时期,继胡汉民之后,孙科任立法院长达16年之久,主持训政、战时和行宪立法工作。孙科早年留学美国,主修政治。对西方法律思想颇有研究,立法院长任职为他施展专业方面的特长搭建了平台,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在这一职位上,孙科阐释了他中华民国的宪法思想,包括宪法地位、作用、性质、标准、意义,实施宪政的难度以及实施宪政后的多党体制等问题。本文拟就孙科宪法思想方面,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全面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后,由广州移居香港,事实上已与国民党政权中断了联系,成为流亡海外的“寓公”。孙科在欧洲、美国一住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1965年返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阶段,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去世。  相似文献   

9.
蓝妮,1912年7月2日出生于澳门,7岁时随家人迁居上海。1935年,蓝妮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之子、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孙科不顾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蓝妮凭借孙科眷属的特殊身份,周旋于汪伪政府上层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梅思平等大汉奸之间,在上流社会中名声更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部曾存在着民主势力与独裁势力的激烈斗争。以孙科为核心的“太子派”,为反对国民党内的个人独裁势力,曾作出过积极努力。在蒋介石下野期间,孙科被各派公推为行政院长。1932年1月1日组阁的孙科政府,面临着财政和外交两大危机(财政上宋子文设置障碍弄不到钱、外交上力主抗日得不到蒋汪支持),仅仅1个月,因无法支撑局面而只好请求辞职。是年2月,孙科开始出任立法院长。  相似文献   

11.
孙穗芬:从外交官到下海经商 孙穗芬是孙中山独生子孙科的第三个女儿,幼年在上海被匪徒绑票,她母亲蓝妮花10万美元把她赎回,送到南京时任立法院长的孙科身边读书。1949年,孙穗芬到香  相似文献   

12.
正1921年3月,孙科获任广州市首任市长。为了实现广州市的近代化,孙科对人事选择非常慎重,他没有从省政府或从前广州市政公所里直接选人,而是任命留学生来做6个局的局长。他认为留学生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思想,且易于免除官僚的恶习。看看20世纪20年代广州市政府的人员组成,很耐人寻味:市长孙科留美;财政局局长蔡增基留美(继任李思辕留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国民政府安置逃亡犹太人计划筹议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掀起了新一轮排犹浪潮,欧洲犹太人纷纷出逃。1939年3月,重庆国民政府接受了孙科的提议,筹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寄居区域,安置逃亡来华的犹太难民。由于缺乏经费。这项计划最后没有全面实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民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与援助之心。现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中辑出一组资料,披露这项计划的筹议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科之"最",至少看出孙科是个务实的人物。孙科(1891—1973)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唯一的儿子,是著名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他读过美国两所大学,并获得商科硕士学位;他曾三任广州市长,历任考试、行政、立法三院院长,一生节俭清廉。1949年后去国,流寓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国民党党治,要求结束"训政",尽早实现宪政的潮流。在这场运动中,孙科从一个党治的拥护者,转变为宪政的积极鼓吹者,成为宪政运动中最为活跃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神州民俗》2008,(4):1
这座旧称“省城”的广州,在孙中山长子孙科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拆除清代城墙后,旧城经过91年的变迁渐渐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有两次被提议为大夏大学董事长。第一次是由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提议。1933年夏,王伯群与副校长欧元怀等商酌,自己拟辞董事长,推何应钦继任,结果被否定。大家不赞同的理由是两人谁做都一样,当此风雨飘摇之际,任一职与两职都须付诸努力。第二次,提议人是立法院院长孙科。1942年春,王伯群造访立法院院长孙科,声明请他担任大夏大学董事长。孙科强烈主张推何应钦,说无论是贡献度还是影响力,何为最合适人选。结果王伯群不赞成。  相似文献   

18.
孙科是国民党内著名的亲苏派。抗战期间,他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领导的身份积极开展对苏外交活动,对于调整和改善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方有的学者把孙科称为蒋介石在对苏关系上的三个关键性顾问之一(另两人为蒋廷黻和杨杰)。本文拟就孙科在这方面的活动作一评述。请同行教正。  相似文献   

19.
迪化飞机制造厂,对外称迪化头屯河铁工厂或迪化农具制造厂,实际上是苏联以铁工厂和农具厂名义作掩护在新疆开设的飞机装配厂。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时日寇利用其空中优势对我狂轰滥炸。中国抗战迫切需要大批战斗飞机,国民政府一面积极向苏联洽购战斗机,一面准备在外援下设厂制造。建立迪化飞机厂一事,最早是1939年夏中国政府代表孙科与苏联政府商订的,得到了苏方积极支持,并限于半年内完成,预计每年可以产出驱逐机300架,将来  相似文献   

20.
孙科晚年在谈到"华侨亦是革命之父"的话题时,提到一个"中国血统非常少"的堂侄,考订其身份应是孙眉之子孙威过继给孙德佑后在国外娶当地土著女子所生第三子孙承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