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4至5月,江宁县六郎、铜井公社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青瓷。六郎公社出土的有青瓷香薰、青瓷狮和青瓷镇墓兽等,及元康二年(292年)和九年(299年)的纪年墓砖(图一)。其中: 青瓷香薰一件。高15.5、径13厘米。球形香笼,钮饰飞鸟,腹镂孔,下有三熊足,遍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图二)。青瓷狮一件。长18、高12厘米。负"背筒",内注口,腹空。遍体施青釉,釉色光  相似文献   

2.
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6.7×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普泽庙印”四字(图一)。出土时铜印置于盝斗形印盘中,盒口径7.6×8厘米,高2厘米。伴随出土的还有铜器三类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全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1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现长7.5厘米,其三为铜箸一双,长25.4厘米,径0.6—0.3厘米(图二)。承合川县文管所杨旭德同志见告后,笔者至现场考察。在距地面深约1.4米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已揭  相似文献   

3.
湖北随州市发现秦国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6月,我馆在随州城东北角、距市中心约1.5公里的环城砖瓦厂(图一),收集到铜鍪和铜扁壶各1件。据调查,这两件器物为当地同一墓葬所出,惜墓葬已遭彻底破坏,不知原来葬式、葬具以及其它随葬品。现将二器介绍如下。铜鍪 1件。敞口,圆唇,束颈,圆鼓腹,圜底近平、两侧附一大一小两个环形耳。肩饰一道凸弦纹。口径13、高15.5厘米(图版贰:2;图二)。  相似文献   

4.
1993年3月,内黄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铜权1件,是内黄县井店乡一农民深翻土地时发现的。铜权高10.5、腹径5.4、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方形纽,腹下收,喇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隋“大官”青瓷杯,高7.8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4.5厘米,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及底,内心底模印隶楷“大官”二字。无独有偶,1997年湘阴窑址发掘时发现隋“大官”瓷碗残片(图2),有关情况已见诸报道(1)。二都是模印阳,位于碗、杯的内底,字体如出一辙,边框都是八边形。  相似文献   

6.
1993年3月,内黄县一农民翻地时,发现一件金代铜权,后为县文管所征收。该铜权高10.5、腹围17、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铜权方形纽,束腰座,腹部铸有楷书阴刻铭文(图二),正面“大定”,背面“十二年”和“官”字。据  相似文献   

7.
1953年,监潼县人民政府将放在原城楼上的一件南明铜炮送交陕西省博物馆。炮系青铜所铸,长2.10米。尾有球冠,通体有五处小箍。炮口直径21、弹膛口径11、口沿厚5厘米。双鋬高12、长8厘米(图一、二)。弹膛中部为砂石堵塞并生锈。炮身后部铸铭文三行:"钦命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大明永历乙未仲秋吉旦造藩武督造守备曾懋  相似文献   

8.
1974年秋,西安西北郊六村堡公社东柏梁大队,在汉建章宫遗址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一件细泥硬陶的青灰色带字砖。砖为长条形,长43.4、宽10.1,厚8.7厘米。底空,呈抽屉状,两侧边微有斜度,两顶端有圆孔(已残)。正面有两排阳文篆铭:"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图一)另外,同出残砖二件:一件尚存"与天相侍,日月同光"八字(图二):一件仅存"同  相似文献   

9.
1984年8月,湛江海洋渔业公司"远渔206"号船在广东省台山县上、下川岛南面40(氵里)的海面捕鱼时,于80多米深的海底,一网拖起十余件古代陶瓷器,随即送交湛江博物馆。现介绍如下。陶器5件盘 1件。高7.5、口径30、底径15厘米。敞口,折沿,斜腹,平底,矮圈足。火候较高。因受海水浸泡,釉已全部剥落(图一:1;二)。双系罐 2件。高10、口径10、底径10.5厘米。口沿微折,斜肩,鼓腹,平底。因受  相似文献   

10.
1983年6月上旬,绍兴市南效金刚庙浙江涤纶厂基建工地出土了一批铜器。绍兴市文物部门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因坑壁破坏过甚,未能清理,坑底距地表深约2米,未见棺椁痕迹,填土全为疏松的黄褐色淤泥,因此,断定是1处窖藏。这批铜器计10件。铜洗 9件,分3式。 1式2件。侈口宽沿,下腹微鼓,平底,底部有一圈宽约2厘米的凸棱。一件口径38.4、高6.8厘米(图一)。别一件腹部置两对称兽形铺首,内底铸双鱼图案,中有直行铭文"富贵昌宜侯王"6字。口径30.4、高7.6厘米(图二:1)。Ⅱ式3件。均为侈口宽沿,斜腹,平底。  相似文献   

11.
1979年4月宝鸡县上王公社强家庄大队一竖穴土圹墓中,出土西周时期铜器三件。墓葬形制已破坏。三件器物介绍如下: 爵(图一) 通高19.5、腹深9.3、流至尾长8.1厘米。锥足稍向外侈,突底,伞状柱在流折内,柱上饰圆涡纹,宽流,尾部上翘,内侧有鋬。腹部饰饕餮纹,间以云雷纹衬地。鋬内有铭文三字"凤父丁"(图二)。觶(图三) 通高13.9、腹深11.7厘米,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8,(5)
这件铜器(图一)是凤台郊区出土的,1976年4月由我馆收集,当时已残碎成十二块,经上海博物馆协助修复。器身为圆筒形,旁有一环钮,钮的一侧器壁上书"郢大(府贝)之敦(?)□"六字(图三),末二字笔划不太清楚,可能是器物名称,器底刻一"午"字(图二)。通高12、外径11.3—11.5、内径10.5—11、内深11.5—11.7厘米。用水测量容积为1110毫升。  相似文献   

13.
元末明玉珍农民政权“天统三年”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1957年,河北省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接受了一件私人捐赠的铜权。权身呈扁平六面体,上有倒梯形方纽,束腰下接长方形座(图一)。通高10.8、底面长4.77、底面宽1.85厘米,重559克。权身正面铸阳文楷书"天统"2字(图二);左侧面下部铸"三  相似文献   

14.
1980年秋,江西省文物商店从乐平县收集到一批瓷器,其中两件釉里红玉壶春瓶,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件饰缠枝莲纹,高23.4、口径6.5、底径7厘米(图一)。另一件饰云凤纹,高23.8、口径6.6、底径7.2厘米(图二)。两器均为侈口,细长颈,肩以下渐广,底部较肥大,圈足稍外撇,造型俊秀优美。这两件玉壶春瓶,与湖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馆征集到二件青铜铧。现将这二件青铜铧分别简述如下: 一、器身呈等腰三角形、身中部凸、铧尖部饰牛头纹、铧身铸有“李正”二字系工匠名有稍鼓起的扁形銎、长21.9厘米、重1.8公斤。铧尖及两边无磨损痕迹。从整个器形来看,铸造精细,铜质厚实,工艺繁缛(图一)。二、器身呈等腰三角形,有一道高高凸起的脊,两边及尖部锋利,为半椭园形,有扁形銎,两面饰简化饕餮纹,长28.2厘米,重2.3公斤,系实用器,尖及两边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及泥土(图二)。  相似文献   

16.
江苏常熟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精致的明万历五彩云龙纹扇盒(图一)。盒口部长33.8、宽10.3、底足长34.8、宽11.3、座厚2厘米,盒身通高9厘米。盒盖惜已缺失。  相似文献   

17.
1979年9月,我店收进铜方壶一件,发现壶内颈部有铭文:"惟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宝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图一、二)。壶重8.4公斤。通高40.5厘米。方口,口径横宽17.1、纵宽12.5、口平面边厚0.5厘米。颈左右有双耳作默首,高6.3、长6厘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冬,洛阳市宜阳县韩城乡秦王寨村农民在村南修水渠时,发现1件战国时期铜鍪,现藏宜阳县文化馆。这件铜鍪铭刻有容量和器重,颇为罕见。铜鍪为侈口,束颈,圆腹,圜底,颈肩之间附有一綯纹竖环耳,耳下肩部饰凸弦纹一周。口径9.4、腹径13.5、高12.2厘米,重0.66公斤。腹下有烟炱痕迹(图一)。在颈下至肩部竖刻铭文3行8字,为:“府,二斤十一两,(?)(半)斗”。铭文笔画纤细,部分磨泐不清(图二、三)。“府”字形体较大,具有秦国文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巩留县出土一批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夏,巩留县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的西南岸三角地带出土一批铜器,种类有斧、镰、凿和锤等,共13件。铜斧 3件。双范合铸。除 A∶2尾端凸出外,形制大致相同。有椭圆形銎,銎面有树叶纹。斧身较长,纵面呈楔形,双面刃。A∶1长23、刃宽6.5厘米(图一:左)。A∶2长25.2、刃宽6.7厘米(图一:右)。A∶3长20、刃宽6.8厘米(图一:中;二:1)。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初,邢台市文物管理所收集到1件古代铜镰。铜镰通长17.4厘米,呈弯月形,短柄。柄上饰十字纹并有一穿,正面饰细齿纹。弧形刃部呈锯齿状,现仍很锋利(图一、二)。经考证,这件铜镰应属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