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晋城冶底村岱庙、王报村二郎庙保存的两处戏台,是现知仅存的金代戏台建筑实例。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两处戏台建筑的布局、石作、木作及彩画做法特点进行初步总结,进而结合考古材料,讨论其与金代杂剧演出的关系,乃至对元代以后戏台建筑的影响,强调此类戏台建筑自身发展历史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新 《沧桑》2012,(6):141-143
清乾隆时期经济繁荣,使得宫廷演戏在各方面也达到极盛。本文从宫廷戏剧演出机构,剧目体系以及戏台建筑、舞台技术、行头切末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乾隆时期宫廷演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洪洞县北马驹村三结义庙,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献殿为明代风格,戏台为清代风格,建筑年代跨度较长,正殿梁栿结构与洪洞及其周边地区同时期建筑遗构如出一辙,是临汾地区元代建筑的又一代表。各建筑很好地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匠作技术,从建筑用材比例、规格尺度及彩绘风格、内容等角度能够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历史信息,体现了三结义庙周边社会环境的延续和传承。各建筑主次分明,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灵活运用,建筑形式多样,既能保证使用功能,又丰富了视觉感受。正殿、戏台间空旷的院落空间既是"北马古镇"时期繁荣的社会活动的有力见证,又可以为当代附近居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魏村元代戏台坐落在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牛王庙又称“三王庙”(牛王、马王、药王),该庙建自元初。除元代戏台外,保存至今的建筑还有正殿(元建清修)、献亭(明)、东耳房和部分廊庑遗址。早在1957年魏村戏台就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戏台出现许多险情,1977年国家拨款对其进行了复原性修缮  相似文献   

5.
在永济市董村“三郎庙”(现为学校)里,有座构造精巧的,形制古朴的戏台,它就是全省现存年代久远的一座元代戏楼。 此戏楼创建于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距今670多年。其间虽经乾隆二十六年和嘉庆二十四年两次重修,且有深记为证,其形制与构件基本上仍保持了元代的风格。单就前深来看,深枋是通贯整个面阔,原来中间并无中柱,现在的中柱,是重修时为了加固支撑,符合后来演戏形式特点而加的。这说明元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是中国戏曲舞台的正式形成时期。宋元戏台建筑主要分作两类,一类是城市瓦舍勾栏里的戏台,一类是城乡神庙建筑中的戏台。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宋元戏台,都是神庙中的附属建筑,因其坚固的木石结构能够长久保存,又因其与神庙一体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与爱护,得以存留至今。尽管有不少已经历代翻修,但许多仍保存了原有的建筑构梨和基本面貌。而当时戏台中另外重要的一支——勾栏戏台,则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阒无影迹了。  相似文献   

7.
古镇黄姚     
黄昏时分钻入村里,迎面便是晚霞中的一座古朴戏台.这座砖木石结构的老戏台年代很久了,虽经历次修葺,仍保持明代简洁大气的风格.台基由整条大青石板砌成,两边是底矮的木栏杆,后台与前台之间是由板屏相隔.戏台中央悬挂一块木质牌匾,上书三个行草大字"可以兴",是清乾隆年间江西安远知县黄姚举人林作楫所书,黄姚的匾额和对联大多出自他的手.据说从前在戏台的四个角各有一个大水缸,演戏时可以让声音产生共鸣.黄昏将最后一束阳光抹去,戏台在它身后那奇耸的山峰衬托下,仿佛一出精彩的戏已告谢幕.  相似文献   

8.
戏台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别中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托戏曲表演而生的文化建筑。从古至今,古戏台作为一种建筑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寄托,更是研究戏曲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晋南地区汾河流域一带明清时期戏台建筑形制、建造结构和装饰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一区域明清时期戏台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董村戏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卿头镇董村西街北侧村委会院内,原为三郎庙的附属建筑。三郎庙主体建筑已毁,现仅存戏台一座。据庙内石碑记载,董村戏台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曾屡次修缮。现戏台主体结构为明代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存的百余处元代建筑中,只有永乐宫是官式建筑,无极门是永乐宫的元代山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道教色彩,为研究探讨元代宫廷式、道观式门庑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现存晋东南寺庙等古建筑群的大门即入庙山门,迄宋至清的建筑形制基本分3个演变阶段。宋至元代多为二层或三层歇山式楼阁与两侧掖门的组合,两侧钟、鼓楼对称。居中之楼既是入寺(庙)的大门,又是古建群的标志性建筑,如高平开化寺大悲阁、陵川崔府君庙山门楼、高平游仙寺山门楼、长治上党门楼、陵川崇安寺山门楼等。同时期晋东南地区的佛寺大多不设戏台,也无诸如天王殿、牌楼等单层建筑。到了明至清代中期,这种楼阁式山门逐步演变成为下设山门,上建戏台的单檐二层歇山式或半歇山与悬山的组合,如平顺九天圣母庙,陵川西溪二仙庙,潞城龙王庙,陵川南召庙、南吉祥寺戏台等。由建筑形制来看,此时的山门不再似宋元时期那样楼阁高耸、中央凸起的立面,而与它的两翼建筑在空间上更趋于高低错落,山门上建酬神演艺的戏台又给山门赋予了另一种实用功能。由清中叶至晚清直至民国初,这种格局又有所变化:居中的戏台与两翼的耳楼(由功能上讲多为戏台后室)呈一字形并列建于寺庙前端,并将前面院落予以封闭,  相似文献   

12.
会馆是各产业行帮的信息窗口,以及行帮集会、社交、寄居的场所,还是同乡商人在外埠的势力基地。会馆中人们的交往,能够联络乡里感情,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于是桂北会馆里搭建戏台以娱人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会馆中的相关记载,成为广西戏曲研究的珍稀史料。桂北会馆碑刻凸现了当时当地戏曲生态:一是反映出戏台是会馆构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展现了会馆戏台演戏历来受到欢迎,曾在民众中引起轰动效应的情形;三是记录了会馆的戏曲演出是普遍存在并持续不断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大殿是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建造年代最早的,结构亦最完整的,是研究宋到明建筑发展过渡的实例。同时它与北方的元代建筑又有若干不同的地方,保存了比元代更老的做法。我们这次调查,将确实的建筑年代找了出来,大殿乃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延福寺在浙江武义县桃溪(陶村)。桃溪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上的戏台可谓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从戏台建筑的类型来加以归纳,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镜框式”的,另一种类型是“舌头状”的,再一种是“三合一”式的。“镜框式”的戏台就其形状来说,这类戏台的建筑式样犹如镜框,只有正面对着观众。这种形式的戏台现今世界各地为数最多,在我国更为常见。如:北京的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广州的友谊剧场、流花剧场,以及上海的人民大舞台、成都的锦江剧场等,都是属于“镜框式”建筑的类型。在新建成和将建成的舞台中,也不乏其类。如:1983年春季新落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的黄桥大战后不久,新四军开进江苏盐城将营镇,陈毅将军的军部设在老秀才马如融的家中。那时的风气,除了敲锣打鼓放鞭炮表示欢迎外,还盛行演戏慰劳军队。地方士绅公议,在河东十八亩空旷地面上,搭了戏台,约请筱海红的戏班子登台演出,并恭请陈毅看戏。陈毅准时赴约就座。举目一看,见戏台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乘风破彼千层浪;抗日凭公一片心。横联是:欢迎陈军长。  相似文献   

16.
杨梅 《丝绸之路》2022,(4):34-38
嘉峪关戏台是嘉峪关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古戏台,也是嘉峪关关城中具有特色的一座古建筑。本文对戏台的屋顶、台基、彩绘、文字装饰等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将戏台归为神庙戏台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戏台除宗教祭祀职能之外具有教化、娱乐、文化传承、促进交流、交往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太原现存戏台的现场踏勘、分析总结,按其用途将之归纳为祭祀戏台及村落戏台两类。并在建筑空间布局形式、平面柱网布列、构架、屋面形式、装饰方面对两类戏台间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卫伟玲 《文物世界》2016,(4):29-31,47
阳城上庄下圪坨院元代民居建筑包涵内容极其丰富,建筑结构及艺术构件制作手法独特,具有重要的文物、历史、科学价值,对我国元代古民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许永忠 《文史月刊》2015,(1):72-76,1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可谓是地上文物的博物馆,仅晋城高平就坐落了多处珍稀古建筑,在全国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独占第一的就达四处:崇明寺的断梁结构、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二郎庙的金代戏台、中庄村的元代民居,这些古建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让我们通过本文一起欣赏高平的精典和古韵。  相似文献   

20.
抗战妙联     
<正>从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创作的许多对联,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国军民不屈不挠、团结抗敌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爱国情操。黄桥大战后不久,新四军开进盐城将营镇,当地群众搭台演戏慰问军队。陈毅将军看戏时,发现戏台两边挂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