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8年肇始的农村改革,倏忽已近四十周年。人们谈起农村改革,都常会念及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和万里等,但谈及具体谋划时大家都不会忘记那位山西太谷革命元老杜润生。许多人士都尊他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却自谦地说:"这是一个团队,我只不过是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2.
正一杜老,就是杜润生老人,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农民的代言人",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2—1986年影响深远的五个"一号文件"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起草的。这位102岁的人瑞,已于2015年10月9日驾鹤西去了。郭裕怀,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3.
吴象 《炎黄春秋》2012,(7):37-41
杜润生,山西太谷人,出生于辛亥革命两年后的1913年。这位中国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到7月就进100岁了。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读于北平的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部长孔祥熙想把家乡这个口碑颇好的才俊青年招揽为自己的幕僚,曾专门找他谈过。但,杜润生不为所动,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先锋分子。日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得逞后,野心膨胀,"不宣而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再一次大举侵华,平津沦陷,华北山河变色。他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当了队长。八路军129师挺进敌后收复沦陷区,创建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成立了敌后抗日人民  相似文献   

4.
杜润生是中共党内资深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专家,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体制改革的亲历者,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有过直接交往,见证了两个时期中国农村变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正>杜润生同志不仅是属于农民的,他也是知识界的,是科学界的。1956年2月,我从经济部门调到科学院工作,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杜润生同志,到现在46年了。我不仅是他的晚辈,也是他的徒子徒孙中的一员,今天我看到杜老90高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捷,特别是看到农村改革展示了新希望,我很高兴。我在杜老身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6.
史云  李新 《文史月刊》2003,(7):24-32
1998年7月,浙江省永嘉县试行包产到户改革42周年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记者都来到了永嘉,全县上下笼罩在一种少有的欢乐气氛中。而在此时,本该成为会议的主角、“包产到户”的首创者、捍卫农民利益的英勇斗士李云河,却因凶残的癌症于7月7日被夺去了生命,再也不能出席会议了,终年仅有68岁。专程赶到浙江参加会议的原中顾委委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十分沉痛地说:“我本想在这里会见李云河同志,谁知竟不能如愿……我对这位包产到户先驱者逝世表示惋惜和哀悼!”作为全国著名的农…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9日6时许,杜润生老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102岁。2003年7月18日,为庆贺杜润生老90寿辰的"农村改革座谈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杜老答谢时诙谐幽默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活了90岁","我查了一下祖宗三代,都是四十几、六十几就死了,到我这里90岁了还不死,还得活几年。"全场笑声和掌声不断。岁月有情,杜老有幸,这"多活几年",一转眼  相似文献   

8.
1998年盛夏,杜润生、朱厚泽等一批党史和农村问题专家,来到浙江省永嘉县,对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发生在这里的“包产到户”试验,进行考察、研讨,最后形成一个共识:1956年春,在永嘉县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包产到户”试验,是全国农村最早发生,并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实行,取得明显成效、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次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吴镕 《炎黄春秋》2014,(8):31-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风起云涌。许多文章和传说,都认为是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改革。究竟是谁,首先在中央一级为包产到户开口子的呢?1981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杜润生有一个总结讲话,他说:"认识是逐步提高的。比如包产到户,三中全会是‘不准’,四中全会是‘不要’,31号文件是‘深山区孤门独户可以搞’,75号文件是‘三靠地区可以搞’。  相似文献   

10.
<正>杜润生代表了一个传统,一个伟大又突出的传统。传统这个东西会传下去,是力量所在,这一点我觉得我看得很准。杜润生整个这一套传统,包括他的思想、理论、作风、风格、人格、魅力都不会限于他那一代,会往下走的。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的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很雅的一个称号。但是我在今天这个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10月9日,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本刊特转载杜润生先生1998年8月27日在山西引黄工程指挥部的讲话,来缅怀老先生。接受挑战山西省水资源奇缺,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逐渐走向严重化。解决这个危机,除了向黄河调水,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指望老天爷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不能指望从其它地方调水,但是黄河年年断流,有变成内陆河的可能性,没有多少水可调。引黄济晋不搞不行,如果  相似文献   

12.
我与杜润生同志从南下时相识、相知到结成友谊,已有50多年的时间了。他一生从事我国的农村工作,为我国的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和发展农村城镇化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多年前,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吞并中国,独霸世界,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要更好地宣传革命斗争历史,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进一步促进各项事业的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谢六逸先生离开我们也整整四十年了。这位爱国、正直、勤奋的知识分子,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前一周——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因积年劳瘁,忧国忧家,贫病交集,猝然逝世于贵阳师范学院寓次(今贵阳市雪涯路)的,终年四十七岁。关于谢先生的事略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树,笔者曾撰有《现代作家谢六逸》一文,披露于《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号。而今要写纪念谢先生的文章,本应由先生的同辈或高  相似文献   

16.
怀念杜润生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9日,本刊顾问杜润生老去世。15年来,杜老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指导、支持和鼓励。他的去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同仁不胜悲痛!2003年7月,杜老90寿辰时,有关人士曾为他举办关于农村改革的座谈会来庆寿。座谈会后,应本刊副总编辑徐庆全的要求,杜老将座谈会的发言记录稿交给了他。杜老说: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智者、长者形象,《论语》就是这位长者的智慧结晶。通过《论语》,我们除了可以了解他关于修身、处世、治世的真知灼见,也可以从中窥察到这位智者、长者以"乐"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天真浪漫的精神.这种浪漫精神从侧面体现了孔子在生活、治学中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学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吴象 《炎黄春秋》2003,(12):27-29
2000年3月8日,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泪上书朱基总理,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像闪电划破黑夜长空时的一声惊雷,在中南海引起了震动。朱总理两次批复,派工作组下乡调查。后来,李昌平把事件始末写成了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农村问题老专家杜润生在书的序言中说:“李昌平不是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人,但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身份,系统提出、以数据说话、以亲身经历讲话的,他是第一个。”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话有震憾力,“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了社会广泛流传的名言,使“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