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溧阳神墩     
《文物》2016,(5)
正溧阳神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该遗址的发现是继宜兴骆驼墩遗址、西溪遗址之后再次确认了太湖西部存在着以平底釜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和以三足平底鼎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晚期类型,展现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长达千余年的动态的变迁过程。神墩遗址内重要遗物的出土,确立了太湖西部马家浜文化的年代标尺,确定了太湖文化区和  相似文献   

2.
  王长明 《北方文物》2020,(1):3-20,F0002
2016年对北山洞遗址的发掘,共清理灰坑3座、灶址16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1800余件。依据层位关系及出土遗物特征分析,该遗址可分为六个时期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遗存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加工包含石片工业和石叶工业两种类型,剥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工具加工多采用打制修理技术。第二至第五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以细石核、细石叶等细石器工艺为主,剥片技术包括锤击法和间接压制法,工具加工多采用较为精细的压制修理技术。第六期文化遗存应与早期鲜卑遗存有密切关系,年代为东汉时期。北山洞遗址的发掘对大兴安岭东麓山区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度对麦坪遗址的发掘,共清理房址5座、墓葬13座、灰坑102座,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该遗址是大渡河中游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本次工作区分出四类不同的文化遗存,对遗址的分期和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研究本区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二里头遗址在建筑遗迹、陶器、石器及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包含第四期遗存者数量明显减少,周边地区也几乎看不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限不超过公元前1600。综合分析,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很可能为夏商之分界。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索川东地区晚期巴文化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理解秦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治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博物馆、渠县历史博物馆对四川省渠县城坝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连续性考古发掘。本次考古主要对遗址西部的汉代墓葬区进行发掘,共清理中小型土坑竖穴墓17座,出土铜、铁、陶、漆木竹器等随葬品约240件,为研究城坝遗址年代序列、文化内涵,以及晚期巴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过程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圩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人种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文物春秋》2000,(5):11-17
圩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镇西南的圩墩村。1972年、1974年、1978年与1985年先后发掘4次,文化堆积包括马家浜文化与马家浜—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崧泽”两个文化期。该遗址出土的人骨资料曾由日本九州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共同研究。本文引用已发表的测量数据,试对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居民进行系统的人种学研究,以期为探讨太湖地区古代居民的种属及考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谱系源流提供一些人种学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山头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山头村西北,是中运河沿线一处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2008年2—5月,由江苏徐州博物馆和邳州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山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址2座、灰坑51个,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角器等遗物,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和汉代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许丹阳  傅悦  王瑞  向虹  冉宏林 《四川文物》2024,(1):4-20+2+121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四号坑的埋藏年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七期12段,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日历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cal.BP)时间范围之内,其性质似为祭祀器物掩埋坑。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五年间,郑州市博物馆对大河村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其《简报》和《报告》均已发表。从其内容来看,文化内涵丰富,出土遗迹也很重要。像这样大面积地揭露一处多文化层相叠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郑州地区尚属首次。对于它的出土遗迹、遗物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搞清楚郑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和当时居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本文愿就其中几座房基所涉及的问题,谈谈一管之见。发掘者根据大河村遗址地层叠压情况,将其文化内涵暂分六期:即第一、二期属仰韶文化中期;第三期属仰韶文化晚期;第四期属过渡期;第五期属龙山文化早期;第六期属龙山文化晚期。上述各期文化在遗址范围_内的分布,以第三、四期文化较为普遍,所出土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丰县东沟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灰坑25个、灰沟4条、墓葬11座。遗址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铁器,其年代为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依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组合等,推测其年代为春秋末至战国初。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钟祥市博物馆合作,对位处钟祥汉西地区的罗山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发现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东周时期遗址,具体年代约为春秋中晚期至汉晋,战国遗物较多见。结合文献分析,我们认为该遗址可能为春秋中期南迁的古都国、汉晋都县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大悟县吕王城遗址位于城东北约八十公里的吕王公社所在地。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一九七九年九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孝感地区博物馆和大悟县博物馆,对此遗址进行了调查。除对地面遗物遗迹调查外,还进行了试掘。共挖三条探沟,揭露面积二十三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二米二至二米八。T_1位于遗址北部,文化层厚度二米八,共分五层。四、五层以灰黑陶为主,纹饰以素面居多,兰纹次之。一至三层,陶色以红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5月,深圳市博物馆、市文管办等单位对黄竹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的遗迹有商时期灰坑1座、墓葬11座,春秋时期的墓葬5座,出土较多陶器、玉石器和少量青铜器等遗物。其中商时期遗存可分为二组,第一组的年代约在早商的偏早阶段或早商时期;第二组的年代约在早晚商之际。  相似文献   

14.
伊川白元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白元遗址位于伊川县城西南约7公里伊河东岸的台地上(图一)。遗址面积南北约500米、东西400余米,大部分被现在白元村所压。一九七九年四月至八月,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我们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紧挨白元村南边开探沟2条,探方10个,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共发现灰坑37个,房基4座,墓葬12座,并获得了一批石器、骨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现将这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宁绍平原良渚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河姆渡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的土著的原始文化。经对河姆渡遗址的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学术界虽然还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河姆渡文化包括河姆渡遗址的一至四层,它们分别代表着河姆渡文化的四个期,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河姆渡后续文化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姚江两岸的古文化遗址调查后发现的,在余姚前溪湖等遗址中发现了夹砂红陶鱼鳍形鼎足、泥质灰胎黑皮陶竹节把豆和有段石锛等遗物。据此,有学者认为“在宁绍地区继河姆渡四期文化之后,似乎还存在着相当于良渚文化的第五期文化”。进入80年代以来宁绍平原上先后又发掘了绍兴马鞍遗址、绍兴仙人山遗址、宁波江北慈湖遗址、奉化名山后遗址、象  相似文献   

16.
虫坪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虫坪塬村,2014年5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掘清理墓葬21座、车马坑1座及灰坑3座、灰沟2条,出土包括铜、陶、玉石及骨等质地文物110余件(组)。根据遗物初步判断,遗址内居址和墓地的年代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春秋早期,其文化面貌同黄河东岸的晋文化相近。本次发掘,为认识该区域两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高红遗址位于高红村南800米处的一座山梁上。2007年3月—6月,为配合柳林高红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遗址东南边缘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的重要遗迹有晚商时期夯土房址,遗物以陶片为主。经过和李家崖文化遗迹、遗物的对比分析,认为高红晚商遗存是李家崖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其上限可至殷墟二期,下限当在殷墟四期。  相似文献   

18.
甘家坡遗址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小河村1组。2004年7月至8月,咸宁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春秋、宋、明时期的重要遗迹和遗物。清理出春秋时期的房基址2座、灰坑1个、宋代沟1条,出土了一批陶、瓷、铁等不同质地的文化遗物。虽然遗址保存状况差,遗存堆积薄,但这是香溪河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春秋遗存,对我们了解香溪河流域两周之际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平  郑钧夫  胡春佰 《考古》2012,(3):3-19,109,97,99
2010年5~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14座、灰坑28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350余件。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遗迹及遗物较丰富,文化特征明显,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0.
龟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东南郊马栅村,2009年5~10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普宁市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35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20处,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其中以陶器、石器为主。根据出土器物的类型、形制、纹饰、组合等将龟山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三期,第一期的年代稍晚于虎头埔遗址的年代,第二期处于后山文化较晚的阶段,第三期的年代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