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收藏家》2000,(4):11-14
在中国的陶瓷界,说起“跳刀”,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一种装饰方法;它曾与彩陶、绳印、色釉、青花等许多技法一起,构成了中国古陶瓷装饰华彩的乐章;很少有人了解,它是陶工在利坯时,将坯体放在飞转的辘轳上,手执坯刀,以一定的角度和力量与坯体相切,走刀操作,坯刀因受特定阻力的作用,产生急促有序的跳动,使刀头对坯体进行断续而规律的浮雕式刻花。跳刀装饰,  相似文献   

2.
《文博》2020,(3)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3.
明成化孔雀绿青花鱼莲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大明成化年制"款孔雀绿釉青花鱼莲纹盘一件,高5.05、口径23.5、底径15.15厘米。此盘是明代流行的式样,胎骨坚洁而薄,器内及底部施白釉,器身外部绘青花鱼莲图案。鱼莲四组,每组均以荷叶、荷花、莲蓬三枝及水草构成。四鱼游弋姿势不同,极为活跃,画意生动。一般的青花瓷器均系在坯体上用氧化钴  相似文献   

4.
黄云鹏  黄滨 《收藏家》2007,(1):52-54
在坯体外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操作叫施釉。景德镇自古以来有多种多样的施釉方法。元代青花瓷的施釉方法也较多,现按不同品类分述如下:1.大件琢器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浇釉法。把坯体置于盆中的木条架上,瓶口盖住,双手各端一大碗釉,同时往颈、肩部稍用力浇去,釉便哗哗地往下流满全器,并有一部分流入器底部(器底部多留下没有刮干净的釉块)(图13)。釉层的厚薄主要靠施釉工对釉的含水率来控制,釉厚会使青花蒙花”,釉薄了会使青花呈灰黑色。器内用大笔涂釉,操作率意,釉较薄,不均匀,有的有没涂满釉的漏笔现象。2.小件琢器小蒜头瓶、玉壶春瓶、小…  相似文献   

5.
古代琉璃构件胎体烧成温度是其烧制工艺的重要参数之一,提高烧成温度测量精确度对古代琉璃构件科技内涵的揭示以及科技保护方法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门头沟古都国华琉璃瓦厂的琉璃坯体为研究对象,将坯体在实验电炉中按照特定烧成制度进行模拟烧制处理;利用热膨胀仪测定烧制后胎体的曲线峰值温度,探讨特定烧制制度下实际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热膨胀仪测定的曲线峰值温度的影响,拟通过以上研究,减少因实际烧制制度不同而造成热膨胀法判定烧成温度实验误差,提高热膨胀法测定古代琉璃构件胎体烧成温度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苏武业 《文史春秋》2022,(10):59-60
<正>坭兴陶质地细腻、结实润滑、造型别致,用手摸它润如孩肤,手指弹击之声如钟磬柔和细长。在器皿坯体上雕刻的诗文和绘画,栩栩如生,刀法老辣、古拙,工艺精湛,刀锋流畅,特别是在坯体上刻出花纹后,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泥料的填充技法,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醇浓的人文味,俗称“红器白花”(“填白泥”)。  相似文献   

7.
古人珍爱铜镜,因为它不仅可以正衣冠,也充满天地有序的象征意味——镜体为圆、乳钉为方。为了加强这种象征意味,汉代还流行对铜镜施彩绘,利用朱砂、白垩、空青搭配黑漆,以及铜质本身的金黄,便可以构成吉祥五色。图中这只汉代彩绘铜镜,出土于西安北郊,其上犹可见五彩彰施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陶瓷     
陶慈 《文物》1979,(11)
陶器用粘土作原料,成形后经800—1000℃高温焙烧成的器皿。坯体不透明,有微孔,有吸水性,敲击时出声不脆。  相似文献   

9.
张毅 《文物世界》2005,(4):45-48
釉是附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能使陶瓷表面光洁并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在陶瓷的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不同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烧成气氛中,会使釉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0.
韩士明 《黑龙江史志》2013,(16):36-37,39
<正>施肇基(1877-1958)留美博士,1908年试署(代理)哈尔滨关道(又称滨江关道)道员,别称道台。后哈尔滨关道升格为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其出任首任道员,至1910年10月卸任,在哈任职26个月。1908年施肇基任道台后,从整顿衙门入手,从自己做起,力戒徇私舞弊,使衙门作风呈现新气象施肇基利用自己受过西方教育的优势,经常拜访各国驻哈尔滨的领事及东省铁路局,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处理各种复杂涉外事务,很快得到了各国领事的赞赏。施肇基曾回忆当时英国驻哈尔滨领事说",此间交涉事项宜多迁就施道台,使其久于其任,施道台若离任,其规模办法必皆随之俱去。因其方法甚新,同时中国官吏不能行其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