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学诚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和方志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将自己的史学理论用于修志实践,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编纂原则和方法、要求等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极有见地的主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理论。本文以《章学诚遗书》为据,以《湖北通志》为基础,对章学诚的省志编纂理论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疆通志·宗教志》的编写在突出"存史、资治、育人"三大作用的前提下,应坚持资料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详写和略写、公开与保密、时代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这对《新疆通志·宗教志》的编写质量和保存宗教资料有着积极意义。在民族自治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做到观点正确,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4.
5.
光绪《广西通志辑要》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由苏宗经原辑,光绪年间羊复礼、夏敬颐等增辑,在嘉庆《广西通志》的基础上,调整体例结构,对史料进行剪裁,对错误进行订正,将嘉庆《广西通志》280卷的鸿篇巨制,缩减为18卷的小册子,纲目得体,裁剪得当,同时还保存了嘉庆后期、道光、咸丰至光绪前期的少量史料。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在《试论地方志理论的创新》(载《黑龙江史志》2002年第3期)一文中,谈到编纂中国国家志的问题。又在《中国国家志编纂的伟大意义》(载《黑龙江史志》2003年第2期)一文中,论述了编纂中国国家志的巨大现 相似文献
7.
8.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与准备,倍受各界关注的填补历史空白的《宁夏通志》编纂工作近日正式启动。2002年2月8日,区志办在银川军分区召开《宁夏通志》启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宁夏社科院党组书记兼宁夏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张万寿、宁夏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忠礼、宁夏军区军志办主任孙生玉、区志办副主任刘天明以及人物志编委和区志办全体人员。 相似文献
9.
《通志堂经解》与《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并称为清代三大经学著作。但自其刻印完成时,关于其作者争论也一直存在,其中编纂内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序跋、《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的作者问题。通过对《经解》本身的研究分析以及选取前人学者罕用的材料,可以论证出纳兰成德作序跋、亲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 相似文献
10.
《宁夏通志》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副主席冯炯华的直接领导下,实施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系统化工程,这是记载宁夏五千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进行三个明建设历史的第一部宏篇巨,这是前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11.
广东通志馆与民国《广东通志》之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嘉庆、道光年间,两广总督阮元仿《广西通志》例,纂修《广东通志》(以下简称“阮志”)三百三十四卷,于道光五年(1825)成书。90年以后,即民国5年(1916)广东省省长朱庆澜与梁鼎芬等主持修通志(以下简称“朱志”),但因时局动荡而中辍。民国21年(1932),邹鲁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兼广东通志馆馆长, 相似文献
12.
14.
2012年7月5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托西南民族大学重大课题项目《西康通志》(以下简称《通志》)编纂启动仪式在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隆重举行。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党组成员、副主任罗亚夫。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出席,省志编委及西南民族大学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西南民族大学科... 相似文献
15.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馆)举办的《广西通志》专志编纂现场经验交流座谈会于2004年11月30目在广西烟草专卖局会议室召开。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馆)领导,广西烟草专卖局有关领导,第二轮编修《广西通志》各专志承编单位的负责人、广西通志馆《广西通志》编辑室全体人员等8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志的编纂工作,我们是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1984年至1986年编纂《南京简志》,意在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简志于1986年底出版,130万字,下限断在1985年。第二步是1987年至1996年编纂《南京市志丛书》,发动各部门、行业撰写专业志,意在积累资料、掌握全面,现出版60多部专志、3000多万字。第三步是从1997年 相似文献
17.
《广西通志·人民生活志》编纂工作顺利 ,主要原因是领导高度重视 ,保证“五到位” ;精心策划 ,责任到人 ;发挥老专家的作用 ,修志人员勤奋工作 ,乐于奉献 ;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1月13日上午.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在自治区政府会议室召开(宁夏通志〉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宁夏通志》主编冯炯华,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雷志明, 相似文献
20.
《八旗通志》曾于雍正、乾隆两朝两次编纂,后分别称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后书并非是前书的重版,而是另有新创。体例上有所调整,内容上有所增删,内容的下限时间从雍正朝延至乾隆。同时于行文中增加“案语”,使所记内容更为详准。从两书效果看,《八旗通志初集》有开创之功,《钦定八旗通志》有补阙拾遗之效,两部书可互为参校,成为研究八旗乃至清史不可或缺之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