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格里拉是现代人们所熟知的一个美丽圣洁充满幻想的地方。它位于滇、川、藏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古茶马互市的重要集镇之一。迪庆境内的藏族 生活在这呈的迪庆藏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境内与汉、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共同居  相似文献   

2.
马明志 《文博》2009,(5):16-24
河套地区以朱开沟遗址一至四段墓葬及白敖包墓地等为代表的遗存,其主体内涵表现在大量的偏洞室墓、带有壁龛的竖穴土坑墓、流行以家畜下颌骨随葬,以及最为常见的双耳罐、单耳罐、三耳罐、高领罐等典型器类,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末期至夏纪年阶段。此类遗存曾被学界先后归入客省庄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本文从其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分析入手,将其文化性质界定为齐家文化晚期遗存,并认为它与客省庄文化、大口文化和朱开沟文化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谱系。齐家文化进驻河套,占据了大口文化河套西北部,打破了原有的文化格局。齐家文化在河套地区的突现是仰韶晚期以来甘、青、宁地区文化多次向北方地区东进浪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东进浪潮源源不断地为北方多种文化的形成带去新的因素,丰富了北方文化传播带的内涵,促进了西部文化与北方土著文化以及东部诸文化的交融和人群聚合。这是齐家文化东进河套地区的宏观背景,也是理解这一区域仰韶晚期之后许多突变式文化现象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2002年4月13日上午,荔湾区仁威庙门前广场两头醒狮在一阵热烈的锣鼓声中舞动起来,其中一头爬在6米多高的竹竿上采“高青”,拉开了第三届北帝诞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1,(23):38-39
回族宴席舞主要流行于甘、青、宁地区和新疆昌吉回族聚居区,它是广大回族人民在喜庆佳节时所跳的一种舞蹈。  相似文献   

5.
郭志敏 《旅游纵览》2013,(7):141-142
本文应用SWTO分析法,分析了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旅游开发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分析了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旅游开发品牌效应、产品开发、营销、毁损劣势;分析了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旅游开发政策和空中交通发展机遇;分析了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旅游地竞争、旅游产品提升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燕图腾是华夏史前的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燕文化是商殷部族的主流文化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秦汉以后,燕文化同其他原始部落文化一样,逐渐被新文化淘汰了。可有趣的是,在粤西北的怀集,燕文化却以原始意义从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习俗中流传了下来。近年,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怀集民间的燕文化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并称之为“金燕文化”(意指以金丝燕为主体对象的系列燕文化现象)。本文试就笔者的了解和认识,对怀集民间燕文化现状和源流作浅显的探讨,并以此就教于各方家。  相似文献   

7.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朋友口中听到苏州桃花坞地区正在进行旧城改造,于是就扛上相机,去找唐伯虎《桃花庵诗》中的风雅。到达苏州桃花坞大街后,已经迟来一步,桃花坞周边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唐伯虎故居也已成为断壁残垣。  相似文献   

8.
京杭大运河在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也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随着人流、物流南上北下,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特有的民情风俗。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婚庆、节庆习俗,既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大运河水是流动的,往来于运河上的人们也多是四方杂处,民俗风情各异。  相似文献   

9.
得荣神奇多彩的民俗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荣县位于康区南部,属下多康六岗的玛康岗。东径99度07分,北纬28度10分,海拔2309米,面积2869平方公里,全县23000余人口中,藏族占97%,从外地来得荣工作、经商、谋生的汉、回、彝、蒙等民族与当地藏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得荣东与云南省中甸县相接,西南与云南德钦县隔江相望,北同巴塘、乡城二县相邻。金沙江及其支流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普洱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普洱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普洱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韶关人的眼里,伤佛没有张九龄奉昭开凿新道,就没有兴盛的珠江三角洲, 它有划时代的意义:拉近了南北之间的距离,在岭北水路和岭南海运之间有了 陆上连接点,结束了中原人对水路进岭南的依赖,使进入岭南地区快捷方便许 多,岭南经济文化的重心迅速地从偏远的西部山区移到了东南沿海,结束了珠 江三角洲蛮荒的历史,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梁为铁 《羊城今古》2005,(1):20-21,27
小谷围岛以它的名胜古迹和皇家气派而名驰古代,又以广州大学城建设规模和速度而轰动今天。随着翻地式的动土和村民的大量外迁.把落后的农村蜕变成现代化的大学城,可说是神奇变幻.面目全非了。岛上众多的古建筑、古墓葬以及地下宝藏已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建设者们的足够重视与得力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宁夏地方报刊经常出现“河套”一名,如河套农业综合开发面目、河套灌区水利配套工程、河套水利简史等“河套”之名始于何时?清乾隆《河套志》说:“河套之名,始于明代。余子俊修筑长城,东起榆林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宁夏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初创地之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进行史前考古调查时,于宁夏灵武县水洞沟村发现了旧石器遗址并进行了首次发掘。1963年和1980年该遗址又经过两次系统发掘,它是中国最早发现与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自发现伊始,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便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有幸于1991年10月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陶器类型学分析,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六期,时间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这些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四大类,相互之间存在四个层次的关系.从陶器的联系来看,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遗存与属于燕文化区的冀北地区的文化联系较为密切,和晋文化区联系较少.  相似文献   

16.
河套地区包括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陕西省北部地区和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区,是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在青铜时代河套地区属于一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河套地区的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近代史研究》2001,7(6):127-152
清末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水利开发的高潮,民间的地商和清政府在渠道经营上先后扮演了主角。在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成功在于其适应能力。地商制度充分适应了河套的生态环境和汉蒙杂居的社会环境,最终在经营上取得了成功。而官营水利一开始便以刚性手段介入.忽视对基层社会的协调,再加上传统经营体制的腐败和无效率,尽管最后试图建立与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机制,但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地名历史存量大、文化内涵丰富,是个名副其实的地名大国。据中国地名研究所的调研评估,我国现存的千年以上的古县有700多个、千年古镇1000余个、千年古城(都)300余个、古村落近10万余个……这些古老的地名,记录着我们生存环境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19.
张晓华 《世界》2006,(10):20-25
他的散文《晋祠》,首开“文革”后文学真实美、自然美的先河;他有62篇次作品被选入中学、师范、大学语文的教材;他独创的通俗易懂的政论美文,至今无人企及——梁衡,《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家庭,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消除驻牧于阴山、贺兰山一带的匈奴族的侵扰,巩固西北边疆,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今宁夏与内蒙古河套及伊克昭盟地区),第二年又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直到阴山的广大地区内设三十四县(《汉书》载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其中就有宁夏河东的富平县,还有神泉、浑怀两个亭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