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慧 《丝绸之路》2010,(4):65-66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蕴。巴金笔下的悲剧,可分为个体生命的死亡悲剧、个体性格的死亡悲剧和整个"家"崩溃灭亡的悲剧。在作者抒写死亡悲剧的背后,有对旧制度的憎恨,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胥润芳 《丝绸之路》2010,(14):52-54
《雷雨》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以来,尤其是在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历演经久不衰,并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同寻常的青睐。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深刻的悲剧艺术。《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等的影响,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悲剧冲实,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4.
张杰  刘洋 《神州》2012,(21):47-4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西方早期著名的戏剧家都是以创作悲剧闻名的,悲剧可以说是最高形式的美,欣赏悲剧变便成了美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吕宸瑶 《神州》2013,(24):220-220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不同的关学特征。他们的价值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本文将从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等几个方面对中西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进行比较,感受他们的美与差异,指出只有中西悲剧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才会使双方爆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梁红 《沧桑》2008,(6):231-232
本文以中国古典悲剧为例,论述了悲剧本质及大团圆结局对我国悲剧的影响。通过对西方悲剧理念和我国悲剧理念比较,进一步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的特色,探析出现大团圆结局的深层根源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臧金英 《神州》2013,(26):17
古希腊的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注重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他的著名戏剧代表作《美狄亚》取材于神话故事,以主人公美狄亚的悲剧性一生为线索,表现了美狄亚对爱的执着,即使最后的命运是悲剧的,她由此也成了经典的悲剧形象。而黑格尔以其独创的精神对悲剧学说作了系统的研究,由此,本文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美狄亚》进行其悲剧命运分析。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旷世悲剧,如同深沉哀婉的交响曲,大大小小的悲剧组成各种错落有致的音符。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曹雪芹和贾宝玉是类同的,是相通的。其悲剧心理和意识表现在对人生的追寻与感悟,对人世美好事物的深沉眷恋,对罪恶现实的深刻批判,对未来前途的执着追求而又深感彷徨无助。歌赞与批判,眷恋与背弃,希望与绝望矛盾交织。惟其如此,这部出自真情,满含血泪的伟大作品才格外感人至深,富于永恒的思想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悲剧结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葳 《沧桑》2010,(6):246-247
中西方悲剧在结局的处理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模式并保留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分别论述了西方悲惨毁灭的结局模式和中国和解团圆的结局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二者本质性的不同,并探讨造成中西方悲剧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指出文化因素对中西方悲剧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1.
《夜色温柔》中作家菲茨杰拉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主人公—迪克·戴弗,但是迪克的悲剧不是简单的个人悲剧,通过对主人公的神话原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迪克身上凝结了整个人类的悲剧,充满了所有悲剧的崇高和美丽。  相似文献   

12.
朱涛 《神州》2013,(16):22-22
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才俊们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如果说悲剧是画家一幅骄傲、爱惜并用心描绘的油画,那么故事是浓郁的色彩、悲剧人物怎是精装的画笔,笔者从主要人物性格和最终命运、压抑的感情设置等方面来剖析文章的悲剧渲染。  相似文献   

13.
江美娟  丁昕  王璞 《神州》2013,(24):14-14
张爱玲凭借着她个陛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一苍凉凄美,没有出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的基本欲求的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14.
刘增铁 《沧桑》2008,(4):245-246
中国缺少西方类型的悲剧,大多呈现温柔性的悲剧,多为大团圆的结局,而西方悲剧多展现出强烈的悲剧效果。这种差异体现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观念、审美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与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的两位巨人,梳理他们理论上的异同自然意义重大.在悲剧产生的原因、悲剧效果等方面,尤其能见出两个理论体系的不同特点.这种梳理,对于反思当下悲剧艺术发展的窘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弱点导致了人生的悲剧,人们在悲剧之后又开始救赎,然而,一个悲剧的结束其实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电影《生死朗读》深刻地阐述了人性弱点与救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一首蕴涵深刻、耐人咀嚼的千古绝唱,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有多种观点。本文把《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多重主题的兼包互容、相辅相成而又合为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的思想体系,从爱情与人生两个角度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分别把《长恨歌》看作爱情悲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悲剧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史记》中的悲剧,较系统地阐述了《史记》中的悲剧美。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史记》中悲剧意识的贯穿。认为此种意识体现在天命与人力、生存与超越、理想与明实的冲突中,并由这些,中突展现出苍远的悲剧美。二、《史记》中悲剧情境的创设。认为它主要采取选题、场景烘托及用实写与虚写、以神领形等技法的方式来体现,从而增加了悲剧美的效果。三、从《史记》看历史美学的独特性。略谈了历史作为美学的可能性,提出了历史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常聪 《神州》2012,(21):8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主人公约娜的一生悲剧不断,从失败的婚姻起步,到破碎的亲情而止。本文深入对女主公压抑的悲剧原因进行探究,男权社会对女性权利的压制,自我意识的缺乏和无爱的婚姻共同造成了约娜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0.
曹新月 《神州》2013,(24):5-5
本文以《生死场》为例,总结其中典型女性的生命轨迹,并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缘起进行分析,最后,将女性的悲剧命运上升为人生、民族的悲剧命运,考察其整体悲剧意识在《生死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