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芳 《丝绸之路》2010,(6):52-53
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专供陪葬用的“偶人”。明、清两代,随着民间地方木偶戏的繁盛发展,木偶戏出现了杖头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等种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上寨村的邵家木偶戏班是河西地区尚存的一支杖头木偶戏班,这个戏班在20世纪50~80年代经常活跃于张掖、山丹、民乐、高台、临泽城乡一带,曾经成为城乡间主要民俗娱乐活动之一。邵家木偶戏表演的基本功可分举偶、肘挑子、步法、配腿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徐纯 《丝绸之路》2011,(1):56-58
说到木偶戏,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汉族民众在幕后操纵木制假人、假物的表演形式。其实,木偶戏并非汉人的特有玩法,塔吉克人、维吾尔人也以木偶戏为乐,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使用道具和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海南群众将用木头、石头、泥土雕塑的人物偶像习惯地称为"公仔",故称木偶戏为"公仔戏"。木偶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剧种,目前经常演出的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品种,而海南岛临高县的公仔戏"人偶同演",风格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23,(1):94-96
<正>木偶头雕刻的北派传承在漳州的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中,衍自傀儡戏的木偶戏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漳州木偶头雕刻也由此不断传承和发展。随着木偶头雕刻艺人的艺术创作与创新发展。木偶头雕刻逐渐脱离了木偶道具的标签,具备独立展示的条件和社会需求,慢慢形成了一门工艺独特、意蕴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  相似文献   

5.
<正>10月30日至11月12日,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非遗精品展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陕西、甘肃、宁夏和河南等"一带一路'沿线省、自治区参展,活动分传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展示和传统工艺精品三大板块,精选了漳州布袋木偶戏、陕北民歌、庆阳香包绣制等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3支展演队伍、34位代表性传承人,融静态展示与动态展演于一体,呈现"一带一路"上的非遗精品,引领观众回味仍在影响人们生活的丝路文化。  相似文献   

6.
岳西木偶戏     
正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群峰逶迤,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岳西木偶戏俗称"菩佬戏""扁担戏""木头壳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岳西县的木偶戏属于傀儡戏里小型杖头木偶类,表演场地一般在农村人家的堂轩、院落、祠堂戏台等处。所演为黄梅戏剧目,所唱  相似文献   

7.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目前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实践名册"的项目。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推广,得到了教科文亚太非遗培训中心和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以泉州、晋江、漳州三家木偶剧团为代表的木偶戏艺人,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用他们精湛的技巧、绚丽的演出,把木偶艺术长期地植根于福建民众心中,也将这一中华艺术瑰宝传向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一、泉州木偶戏与木偶大师黄奕缺简介泉州木偶戏分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数百出传统剧目。在木偶制作中居最重要地位的是木偶头的雕  相似文献   

9.
海南公仔戏     
廖云新 《文史月刊》2009,(11):73-73
海南的群众对用木头、石头、泥土雕塑的人物偶像,习惯称为“公仔”,故称木偶戏为“公仔戏”。木偶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剧种,目前经常演出的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品种。而海南岛临高县的公仔戏,人偶同演,风格独特,是我国稀有的木偶戏种,堪称木偶戏艺术的一绝。  相似文献   

10.
孙颢 《神州》2020,(4):64-64
木偶戏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备受老百姓尤其是小朋友的喜爱,能够借助以物象人的手法,使用精心制作的木偶来对人类活动进行模仿,有着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结构。本文从木偶戏舞台艺术的发展情况着眼,就其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木偶戏舞台艺术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汉唐之际的偶人戏剧木偶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艺术样式,是戏剧艺术的一种特殊形态。世界各国的偶戏艺术,大体都经历了从宗教色彩较为浓厚的祭祀演剧向娱乐戏剧演变的过程,这种"随人举动多牵挂"乃至借助外力操作而展现出来的戏剧样式,最初来自于先民对偶像的崇拜,后来逐渐地在  相似文献   

12.
<正>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11月的泉州,依旧炎热。夜幕下的老城区街头巷尾,人们聚集在一起听南音,看木偶戏、高甲戏、歌仔戏,  相似文献   

13.
<正>泉州提线木偶的来龙去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和皮影门类里,提线木偶戏应该是最古老的一类。追溯到源头,最早的提线木偶不是作为表演艺术,而是作为宗教形式存在的,带有很浓的神秘色彩。木偶既像人又不是人,既像神又不是神,既像鬼又不是鬼,既像动物又不是动物。它是介于人和神灵、灵异动物之间的一种桥梁。在汉代以前,木偶叫做"丧家乐",是宗教仪式性的道具。  相似文献   

14.
<正>晋江布袋木偶戏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受闽南广大观众的喜爱。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艺术积淀丰厚,形象美、语言美、音乐美,从中可以领略到泉南布袋戏的木偶雕刻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唱腔艺术的风采。历史源流布袋戏起源悠久,早在晋代,就有记载:"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技巧变化……或于掌中备白戏之乐,婉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  相似文献   

15.
16.
<正>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其特性划分为10个种类,各种类在福建省均有种类繁多的项目,而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戏剧及民俗在福建资源最为丰富,极具代表性。福建木偶戏表演技法复杂,传授方式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和亲身示范,演员需要掌握极高的技巧,但是练习过程却是艰难枯燥,而且演出收入低。冈此,福建木偶戏面临着年轻人不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