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与张元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鹤庼、孑民)先生是“学界泰斗”,“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张元济(菊生)先生几以毕生心力将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巨大出版事业。他们两位对于中国的教育与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蔡元培一生中,历时最久交谊最深的,莫过于张元济。他们两人有着“六同”的关系:第一是同庚,他们都出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张是九月二十八日出生,蔡是十二月十七日出生。第二是同乡,他们都是浙江省人,蔡原籍绍兴县,张原籍海盐县。第三是乡试同年,他们都是在清光绪十五年己丑考中举人。第四是殿试同年,他们都是在清光绪十八年壬辰考中进士,一同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五是同事,他们同时在南洋公学任教,蔡任特班总教习,张任译书院院长。第六是一同创办《外交报》,他们共同致力于“定言论之界”,“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陈巧孙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出版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出版机构,要研究近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就无法忽略商务印书馆,而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则离不开张元济先生。张元济(1867—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史中著名的思想家、出...  相似文献   

3.
东方图书馆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全国最大的私立图书馆。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与地方志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济为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也为了制止帝国主义对我国方志的掠夺,广事搜罗,收集地方志藏书,并提出了求书四法,即‘‘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两京,远驰域外”,对东方图书馆地方志藏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赖贤传 《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47-49,58
“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咏到中华以外天。”这是近代诗人黄遵宪离开日本时,在日本书写《日本国志》和吟咏扶桑风物情怀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曾以中国古代社会史和古文字学的学术成就,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他的研究活动,不断吸取日本学者的有益经验;他的研究成果,又给日本学术界广开视野.特别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郭沫若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宁 《炎黄春秋》2006,(11):34-36
史海茫茫,知人论事。学习中国图书馆史,不能不知道张元济;读张元济,可以知道图书馆事业的创业之艰巨,守成之不易。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张元济先生曾手书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些简单的话里,似乎沉淀了许多代人的文化经验。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鼓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其中一个文化思维就是启发民智;启发民智的一大措施就是办图书馆。张元济也贯彻了这种思想,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合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漫话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扇,又称聚头扇、蝙蝠扇、折叠扇、撒扇,在暑气逼人的夏日,深为人们所欢迎。然而,关于折扇的来历,至今仍众说纷纭。其实,小小折扇,倒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折扇中国古已有之。最早持此说者为元末明初的胡三省。因《南齐书》中有褚渊"以腰扇障目"之句,  相似文献   

9.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9,(1):17-29,75
  相似文献   

10.
正《炎黄春秋》杂志2016年第9期刊登了《蔡元培的上海"朋友圈"》一文。文中蔡元培的这个朋友圈中也包括张元济。文中称,蔡元培"完成了从清朝翰林到革命党人的重大人生转型。这种转变的完成,与蔡元培当时所处的时代、城市,以及他的朋友圈均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之结果"。我认为,文章未提及蔡元培与张元济共同的老师陈鼎的影响,而这个人的影响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而在 1897年初创时,“仅置备三号摇架机三部,脚踏架一部,自来墨手扳机三部,手掀架一部”和少量中西文铅字器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只能印刷一些商务上用的簿记。账册、票据之类。但商务发展迅速,到五四以后已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一家初创不足4000元的小型印刷厂何以在社会巨变的五四以后发展成为出版界的巨子?对此,曾任商务经理的王云五说:“商务印书馆始一改面目,由印刷业者为主,进而为出版事业。其成为我国历史最长之出版家,实始于张君之加入。”的确…  相似文献   

12.
13.
正古人曰:"士之才德盖一国曰国士。"在现代诸多文史类著作中,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1948年)合影的老照片,常作插页置于书中。照片中的胡适、赵元任、傅斯年、冯友兰、梁思成等院士的生平、业绩,常为今人津津乐道;而前排中间着长袍的时年82岁长者,似渐淡出大众的视线,鲜为人齿及。直至近年,始有一批相关研究著作问世,但似乎仍限于圈内。他就是现代出版拓荒者张元济先生。  相似文献   

14.
刘岩 《文史天地》2012,(7):17-20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正是因为有了张元济这样一批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张元济(1867—195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将其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印刷企业。而且张元济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数次跨时代的伟大人物,作为文化名人,他几乎与当时的所有文化要人都有过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先后与光绪皇帝、袁世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之間經济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年来,两国不知有多少人冒着惊濤駭浪,不顾生命危險,或者东渡,或者西来,对于經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献。在这許多人当中,唐朝的鉴真大和尚是很突出的一个。他以年近古稀的高龄,双目失明以后,还排除一切困难,东渡日本傳戒,又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介紹到日本去,  相似文献   

16.
一高松冢古坟位于日本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1972年3月(日本昭和47年)由明日香村与(?)原考古学研究所发掘,发现了彩色壁画,被日本舆论界誉为日本本世纪考古界最大发现。日本奈良县明日香村为中心的“飞鸟”地方,是公元六世纪末期到八世纪初期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文化中心,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十分丰富。当时活跃在此地的《日本书纪》与《万叶集》中的主人公们就是在这里寻求他们死后的世界。除大型的宫殿、寺庙遗迹外,这里的古坟很多,如日本天皇  相似文献   

17.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以此,文章结合张元济生平,论述了他的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并身体力行地从事图书馆实践活动,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思想激荡的大时代里,总会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时代之“已然”中觉悟,进而作“何然”之究问和“宜然”之选择,成为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精英和民族脊梁。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和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就是其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绍曾先生编著的《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一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张元济(1867—195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他自1902年投身商务印书馆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都注意对张元济的研究这对于研究我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校勘学史和古籍整理工作,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至今尚无系统、详尽评述张元济生平事绩的著作问世、本书作者根据其早年与张元济共事之体察、根据多年积累掌握的大量有关材料,编著成书,弥补了这一缺陷。该书是目前研究张元济较为完整的专著。 全书分四个部分:(一)张元济的家世和生平;(二)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三)从戊戌新文化运动到“五四” 前后;(四)整理出版古籍的丰硕成果。作者在评  相似文献   

20.
正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和文献学家。清光绪壬辰(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维新时期,创设通艺学堂,传授新学。变法失败,被"革职永不叙用"。1898年,经李鸿章推荐,张元济南下上海,先后出任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译书院总校兼代办院事一职,期间曾任代总理(校长)职。主持编译严复译《原富》等书,与蔡元培等创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