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的父母们通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家中原本乖巧、听话的宝宝长到三岁左右渐渐地开始表现出叛逆、固执、甚至胡搅蛮缠的行为。家长常对宝宝的这种行为常常感刭头痛,有些人甚至会感到灰心失望,给宝宝下否定的结论。《好家长》在这里告诉年轻父母们:大可不必如此焦虑,这个过程是宝宝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阶段,就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样,宝宝正在渡过他们的“执拗敏感期”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进入初中后,自认为长大了,往往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有的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那么,我们父母应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并非有意与我们父母作对,有意气我们父母,而是他们在体现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女儿在一天天长大,成长中的烦恼也随之增多。这时,做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感到“我自己能行”!这样,就为孩子的成长铺筑了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女儿生性顽皮,不喜欢读书。一天,一位在省重点中学当老师的老同学来看我,我将女儿的学习情况和我打骂她的事讲给他听,请他传授教子良方。同学责备我说:“老兄差矣!你这样是害了她!”原来,老同学的儿子从小也跟我女儿一样顽皮,但是经过父母的耐心教育,改变了贪玩习性,初一就成了东南理工大学的少年大学生。他说,教子切忌施以体罚和辱骂,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加剧其逆反心理。他给我的良方是勤、温、激“三字经”。勤,就是勤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温,是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和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家长有这样一种习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艺表现、获奖情况甚至个头高低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占据上风,便得意洋洋、四处夸耀;若是自己的孩子“技不如人”,就会唉声叹气,有的还会数落孩子,甚至动手打骂。其实,这样类比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每个孩子的能力和长处都不相同,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有差异,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比的时间长了,会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甚至会对孩子将来的性格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父母们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是有“三心”:1“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讲述过一位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成长故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母亲教养下,神童魏永康尽管智力超群,但是自理、社交能力特别差,已经成人的魏永康不但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和交流,而且从小到…  相似文献   

7.
当你发现孩子的抽屉悄悄上了锁,情感上突然与你疏远;当你感到孩子对你的指教颇不耐烦;当你听到孩子偷偷地给异性同学打电话;当你看到孩子在镜子面前久久地自我陶醉、端详……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已迈入了人生的花季——青春期。从本期起,“青春期话题”将与读者们见面。虽然“话题”很老很老,但今天的“重弹”仍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我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时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生理上虽成熟、心理上却仍然稚嫩的孩子应接不暇。再之生理发育的需要和性意识的觉醒,稍有把持不住,他(她)们便会做出鲁莽和极端的行为,而这种鲁莽和极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在讨论中,我们将摈弃“说教”模式,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监护人——家长,教育者——老师以及社会人士,以立体的角度、平等的地位、宽容的心态、科学的理念,共同讨论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且越来越低龄化的“早恋”现象以及青少年“性教育”等问题,以期援助那些正在经受青春期困扰的孩子,让他们得以走出迷茫;指引承担教育责任的家长做好孩子进入青春期的迎接准备,因为这一阶段是亲子关系最难相处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等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始终不理解孩子为何如此怪异:他(她)有时候唯唯诺诺、非常听话,有时候却火气极大,似乎天生有一种叛逆性格,公开顶撞父母,甚至连父母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情绪上来时,风风火火热情颇高,非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可,情绪低落时则十分懒散,连家庭作业也不肯完成……孩子这种忽冷忽热的毛病,在心理学上叫做“边缘型人格”,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因为怕挨大人打骂,常常会把错误掩饰起来,说“不是我干的”。孩子说谎使大人非常气愤。因为任何一个父母都知道说谎是最不好的习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所以一发现孩子说谎,就会狠狠地教训他一通,非打即骂,想使孩子有个惧怕心理,以后不敢再说谎。而事实却恰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为了怕挨打,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又说谎。所以说,孩子撒谎,根在家长。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杜绝孩子  相似文献   

11.
儿子出生于1989年,按中国传统说法“属蛇”,或曰“小龙”。和众多的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是我的最大心愿,就连给孩子起的名字都带个“辰”字,寓含“辰龙”之意。可渐渐长大的儿子并不领情,懒得吃苦冒尖,而是得过且过,图个轻松快活。为了帮助孩子改掉“懒毛病”,我费尽了心思。儿子刚上学头两年,还是好学上进,颇得老师的器重,第一年加入少先队员,头  相似文献   

12.
父母都希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正确的性观念,但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其实,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其实比性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许多性知识,但日后仍旧可能成为一个对性有着歪曲理解的人。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们潜意识中的异性原型就是他们的父母,擅长察言观色的孩子正好藉此深刻领悟父母之间…  相似文献   

13.
由《好家长》杂志社与《南京晨报》联合举办,历经三个月的2006“感动父母”书信有奖征文活动正式结束了。自征文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踊跃参与,孩子们在征文中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爱,加深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许多家长看了孩子写的信后深受感动,在孩子的征文中附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家长向笔者反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孩子进入中学以后,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不像小学那样经常与父母交谈、不再让父母翻看自己的书包、不让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作文,不愿将自己的交友情况告诉父母、不让父母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不服父母管教……总而言之,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一般来说,孩子进入中学正是14~15岁,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他们自己认为已经长大,更注意自己的独立性,不愿再跟在父母身边亦步亦趋。他们会用自己对人或对事物的判断,来同父母的教诲抗辩;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在心里有了一个不愿轻易开启的角落。孩子的这些行为,有些父母觉得难以理解。于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出现了,两代人之间格格不入的现象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差异古今有之,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果两代人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双方缺  相似文献   

15.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是极有名的。民间有“三岁看老”的俗谚,这话是否适合孔融?那得看你怎么理解这个“让梨”的故事了。如果你觉得让梨体现了这孩子的孝悌谦让,那显然不适合,因为长大后孔融发表了许多怪诞、反人伦的议论。譬如他说,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就像东西放在容器里,一旦倒出,就和容器没关系了,所以并不用怎么感恩;至于父亲,更不值得一提,他之所以生我,不过是“情欲发耳”一别说在那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即使今天,这话也极其刺耳。  相似文献   

16.
孩子犟,总是不听话。让许多父母极为伤神。不少父母常常为此而对孩子采取种种粗暴手段。殊不知,打骂责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孩子产生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在此,笔者要给大家讲一个外国父亲与孩子们的故事:有一天,孩子们向父亲提出想看某部限制级的电影。为了说服父亲,他们举出了种种理由:影片中有自己喜爱的演员;它被列为限制级是因为它隐含色情内容,但这些内容从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现过;它的语言相当优美,有利于我们学习口语表达;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节十分紧张刺激……听完所有的理由,父亲依然坚决地回答:“不行!”孩子们闷闷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不当,引发的“家庭青春期教育事故”层出不穷,因它的负面影响往往“滞后”,没能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但在日后对孩子的成长与对社会的适应中,会凸现明显的“家庭烙印”。其实,青春期家教事故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在发现问题的初期及时进行补救,就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学校以“我最崇拜的人”为题,在中学生中开展随机调查,结果出人意料,答案最多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科学家,更不是英模,而是歌星影星。对“明星”偶像的崇拜,已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少男少女们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许多父母大惑不解,不知道孩子“追星”到底是对还是错?如何引导孩子的“追星”心态?  相似文献   

19.
郭利 《南京史志》2013,(12):8-8,10
在孩子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就听周围的亲友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极难沟通,更处处与家长作对,让人不胜烦恼。就在我思索着怎么面对孩子的成长时,儿子已经上了初二,个头。下子蹿了起来,脸上也长满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来了。我只好仓促应战,与青春期的孩子“过招”。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之“斗智斗勇”,不断修正我的教育方式,终于让青春期不再烦恼。  相似文献   

20.
许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生活的本领。这种教育思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常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抑或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认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教育的随机性要与孩子成长的发展性相结合。孩子出生后的最初教育,要提倡说行,反对说不。当孩子出生后,您开始尽心尽力地进行哺育,问题也就容易发生了:喂饭时,孩子小手抓饭勺;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稍大些,孩子会手脚并用了,一有机会,就爬来爬去。此时大人可别说不。担心汤勺扎了嘴,嗔怪说:“不许抓。”害怕乱爬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