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元集宁路遗址出土的丝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8)
一宋、金时期,我国南北各地育蚕和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地区尤为全国之冠。蒙古族封建主灭亡金和南宋时,虏获各种技艺工匠,特别注意虏获所谓南人的工匠,把他们带到北方的腹里和岭北地区,安置在军匠局或官匠局中。《元史》记载弘州、涿州和邢州等织染局的设置经过情形,就是将丝织匠人迁徙到北方地区的典型事例。元王朝建立后,还不断从江南地区获取工匠,史籍记载元代属于丝织业的军匠局和官匠局名目繁多,且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元史·百官志》记丝织业的官匠局中,有属于宫相总管府管领的专门为宫廷织造段匹的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下设织染局、绫锦局、纹锦  相似文献   

2.
晚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凡建造之事,要靠工匠,但“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呼?”这句语若放在乾隆花园的营建上,甚为合适。而且不止七分,甚至八分、九分,都不夸张。因为花园的主人——主事、拿主意的人,是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3.
封建时代我国的官办工业,自始至终为这一时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西周时期,政府经营的官办工业即已存在了,如彝器的铭文中就有“?(治)王家外内”之官亦“?百工”的记载。这里的“百工”一词和《庄子》中所言“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的“百工”是同一概念,系指各种工匠而言。中国的官办工业相沿二千多年,虽然自明中叶起匠籍制度废除了,但直至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4.
七 法克什 八旗中工匠,汉名匠役,有鸟枪匠、弓匠、铁匠、鞍匠之别。 八 华沙布勒绰哈 “养育兵”之称。 九 爱什拉喇 汉名“贴写”,即幕府诸司抄录文案者,部院胥吏之类。  相似文献   

5.
雄伟富丽的明清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到十八年(1406—1420年),是当时北京整体规划中的重点建筑区,位置在京城中轴线上。为了营建这座皇宫,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役使了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工匠、民夫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一顶安全帽,一副电焊眼镜,一个面罩,一把焊枪。这是我工作的道具,在焊花飞溅、电弧闪烁中,它们成就了我生命中灿烂的花火。我叫程琪,男,38岁,中共党员,中车长江集团长江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江)修理业务部电焊工,获评2020年度“大城工匠”,2021年度“荆楚工匠”,2022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我的领导笑称,我是“焊匠”(电焊工匠),更是助推企业发展的“悍将”。  相似文献   

7.
武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1):113-119,149,150
国内外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明代的“土流参治”就是以汉族担任流官,以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官.这种把“土流参治”仅仅看作是一种用人制度的传统观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明代“土流参治”不仅是贯穿于西北边政方方面面的宏观指导,更重要的“土流参治”还是一个庞大的、多元的、复杂的管理体系,包括明代西北地区的卫所建设、戍边屯田、流官制度、土官制度、僧官制度、茶马贸易等诸多方面.明代“土流参治”大体归结为三个基本层面,即第一层面的“土流参政”;第二层面的“土流参设”;第三层面的“土流参任”.  相似文献   

8.
明代河南浚县盛产花斑石,北京宫殿及陵寝营建,多次在此采办花石。浚县所发现的天启六年皇极殿采石摩崖题刻,是明代北京营建石料采办的重要史料,为明代宫廷营建史研究和故宫太和殿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石料采办遗迹资料。  相似文献   

9.
一、明代的瓷器明朝,在洪武二年才開始注意到瓷器的製造。三十五年,首先在江西景德鎮珠山設立‘禦廠’,燒造瓷器,由段廷珪主持,號稱‘官窰’,共設二十座。宣德間,由‘營繕所丞’督理御廠工匠,官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干南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上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11.
明代告祭仪式是国家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告祭仪式可分为常规与非常规两种。前者在正祭仪式之前或之后举行,是常规祭仪的一个环节;后者因时因事而举,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因新皇帝登极,出征与凯还,营建与修缮,建制与改制,藩王之国,册封,奉安神主与祔庙,节庆与忌辰,禳灾与告谢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告祭的方式有皇帝亲祭与遣官告祭两种,以明代登极告祭仪为例,可见其从亲祭到遣官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象征意义。明代告祭仪式的基本内涵是"告诉"与"祈禳",每种告祭仪式的涵义又常常是复合的,应配合其他典礼仪式,理解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以工匠身份而被拔擢为工部尚书的,只有明朝的徐杲一人。总结他在建筑上和水利上的成就,分析他脱离匠籍,超登仕流的原因,澄清他遭诬陷,被罢官的冤案,对于研究明代的技术史和政治史有一定的意义,也可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徐杲,生卒和籍贯已不可考。明代中叶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年)人。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有增无已,土地  相似文献   

13.
庶吉士制为明代所首创,它既是历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明代翰林院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庶吉士的选拔教习是皇朝“储才馆阁”,培养高级文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贵州逐渐建立王朝直接控制下地方流官政权体系的重要时期,但发展的过程却较为缓慢。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背景,使明代贵州地方流官政权的建立过程、空间分布和运作模式呈现出与内地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流官政权是在卫所制下逐渐建立起来,或者采取“军政合一”的流官政权形式,改土归流的进程也是渐进而漫长,这些决定了流官政权存在设置上的依赖性、政权体系上的不完善性、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有辽一代,在诸多手工业及建筑行业中,均有大量的工匠存在。出土石刻文字表明,辽朝工匠的类别,除了人数较多的"木匠""石匠"外,还有诸如"砌匠""铁匠""瓦匠""锻匠""贴金匠""画匠"等等。辽朝政府对工匠的管理至少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各类工匠"作头"管理,二是建筑行业各部门"提点""勾当"类官员管理,三是手工业大类行业"使""都监"等官员管理。少量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初年应仿唐制,中央设有"将作监"等管理全国手工业及建筑行业的职能机构。但其是否确凿,还需深入发掘石刻文字及传世文献资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毋得任户部”这一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苏松江浙人不得为户部官,苏松江浙吏不得为户部吏;但前者为“祖制”,后者是“成例”,法律地位不同。“祖制”针对的首先是苏松籍官员;“成例”针对的是苏松江浙的吏员,以及作为其后备力量的“市井之徒”。“祖制”在洪武后期有所松动,并成为建文时苏松江浙人仍得官户部的依据;永乐初对建文改制的全盘否定,以及由周忱戴衔户部而发生的变故,遂使“祖制”二百年不变。通过扼制“南人”特别是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士人,以缩小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达到南北平衡和政权巩固,是明代政治体制和统治方针的重要特征;苏松重赋及苏松江浙人不得官户部,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核心价值概述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均有不同的规模建筑,明永乐年间(1412-1422年)明成祖朱棣下旨遣500名钦差官员率30万军民工匠,进行了10年的大规模营建.嘉靖年间(1552-1566年)又增修扩建,形成了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等33组古建筑群,殿宇房屋2万2千多间,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成为明代最庞大的皇家庙观,被封为“治世玄岳”.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則例"?"則"是法則、准則或規則的意思,"例"是先例、成例或定例的意思。有人曾給則例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則例者,聚已成之事,刪定編次之也"。因此它就是"規章制度丛鈔"一类的书。清代則例,种类很多,部院衙署,往往每隔若干年即纂修一次。这里所謂的"匠作則例",指有关营建制造的各作工匠的成規定例。我国工匠在很早的时候就重視立規格、定标准。《周礼·考工記》列举百工取器物的某一部分作为比例标准,根  相似文献   

19.
明清景德镇瓷业用工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顺龙  刘守柔 《文物春秋》2003,(2):10-18,48
明清两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成熟而繁荣的时期;所谓“一器而百工聚焉”,陶瓷工匠在瓷业生产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现存的资料、各类陶瓷专著都大量关注于官、民窑器物本身,容易忽视对瓷业工匠情况的整理研究。 由是,本文意在对一系列古籍文献和今人著作资料的整理,以景德镇瓷业工匠为讨论对象,梳理出明清时期瓷业用工制度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展示瓷业工匠的工作、生活情况;分析其来源、组成、管理等关键问题;在分析探讨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影响工匠经济状况的多方面因素;匠役制度在瓷业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矛盾冲突等。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的明代金首饰多出土于外戚,勋官,贵族的墓葬中,其中以“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西宁侯”宋晟等为代表的明代开国功臣家族墓葬中出土的金首饰最具特色。在全国博物馆同类遗物中,南京市博物馆珍藏的明代金首饰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而且造型奇巧,工艺精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