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8年3月,河北省满城县城内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一方铜印。印面近方形,长方柱形纽。印边长7×6.9、厚1.3、带纽通高5.5厘米。印文为阳文篆书"麴使司印"4字(见图)。《金史·百官志》有"中都都麴使司"条:"使,从六品。副使,正七品。掌监知人户酝造麴蘖,办课以佐国用。……凡京都及真定皆为都麴酒使司,设官吏同此。它处置酒使司……"可见金代中都路、京都、真  相似文献   

2.
1988年1月,我们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临沂市九曲乡三官庙村收集到1方金代铜官印。据了解,此印出土于村东砖厂内。现将此印介绍如下。此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5、印厚1.8厘米。梯形纽高3、宽2.8~3、厚1.3~1.6厘米。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信阳盐场管勾之记"8字,直排,3行、(图一)。印背纽两侧刻款2行,右款为"泰和四年五月"6字,左款为"礼部造"3字。印上侧壁刻边款"信  相似文献   

3.
1987年,涿鹿县保岱乡窑子头村村民在整地时发现金代官印一方,后交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该印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铜质方形,橛钮。边长9.3、厚1.2、通高5.3厘米。印背一侧刻一“上”字,无年款。重950克。印面阳文,篆书“四太子府行元帅之印”9字,...  相似文献   

4.
康熙朝瓷器中,有一些带“西园”印文的瓷器,多为文房用具。这些瓷器表面一侧以五彩绘纹饰,另一侧配有墨彩诗文,诗尾有“西园”署款或篆书“西园”印章,或两者皆有。这些瓷器画工精细,诗文笔法洒脱,字体遒劲有力,墨彩漆黑如墨,风格独特。以往观点认为这些瓷器上所用“西园”印款为高凤翰字、号,笔者通过对高凤翰的生平事迹、相关艺术作品及其“西园”印文流变的考证,提出瓷器上的“西园”印款非高凤翰字、号。  相似文献   

5.
<正>以"副统之印"作为统帅调动军队的"兵符",是中国军事史上大金朝兵制特别与众不同的唯一特征,以龙头铸制"王印·副统之印"更是匪夷所思。新近在湖南石门、湖北荆州、河南商丘三地民间发现的三枚铜制龙头"副统之印",既佐证了距今约800多年以前那段已经湮没的金代军事风云史,也为探寻金朝兴衰更替的诡谲政变提供了深邃的想象空间。我们将从"赏"印开始,尽可能掀开其"冰山一角",走进那一段早已硝烟远去、且大多数人们并不熟悉的峥嵘历史。一、罕见的龙头铜印所透露的奇异信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副统之印,,为铜铸、柄钮、叠篆字  相似文献   

6.
7.
1982年7月,山东微山县昭阳乡南庄村民傅元成挖土时发现一方铜印,周围未见其他器物。印面宽7、厚1.2、通高4厘米。方纽,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之印"(见图),与河南省博物馆藏的金代都统印  相似文献   

8.
金代“利涉县印”1970年5月发现于吉林省扶余县新城局公社双龙泉大队。印背有不规则的阴刻楷书小字,右侧是“正隆二年正月”,左侧为“内少府监造”。金代官印发现较多,但有明确纪年和出土地点的县级官印并不多见。金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中都(今北京市),正隆元年5月“颁行正隆官制矿”。“至正隆元年,以内外官印新旧名及阶品大小不一,有用辽宋旧印及契丹字者,遂定制,命礼部更造焉”。因此可以断定,这方官印是海陵迁都中都、颁行正隆官制后,由礼部统一铸造的正规官印。1983年,在距“利涉县印”出土地点不远的吉林省德惠县大房身公社梨树园子古城址内,也发现了三方金代铜官  相似文献   

9.
官印的印文、印背印侧刻文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制度的第一手史料。从古文字学、文献学角度考释了《金代官印》一书182、183、206三方金代谋克印模,考证三方印印文都应是"窟忒忽达葛谋克印",更正以往学者的误认误读,并根据《金史》记载,确定该谋克的路属,补证了《金史》记载猛安谋克之数。  相似文献   

10.
1988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在打击文物走私活动中查获一方铜印。此印早年出土于青龙县朱丈子乡前白山后村。现简介如下。此印印面呈方形,长方形纽,印边长6.2、带纽通高4.1厘米。印面刻阳文九叠篆书"都统府弹压印"6字。印背纽两侧均刻阳文楷书款,左款为"弹压"2字,右款为"天赐二年"4字。印纽顶端阴刻"上"字(图一、二)。"都统府"为金代官府名。《金史·兵  相似文献   

11.
金真定府署所在地出土一方“提控之印”1994年7月,正定县政府办公楼工地出土一方金宣宗兴定四年“提控之印”,此出土地点即为金代真定府署所在地。此印为铜质,完整无损,字文清晰。印面近似正方形,边长7×72、厚1厘米,梯形直钮,通高48厘米,重775...  相似文献   

12.
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笔者在当地收集到一枚“清江浦铜元总局”印(如拓)。印牛角质,呈正四边棱台形,印面边长2.8、对角线长3.9厘米,印文沿对角线布局。印面距边沿0.55厘米处刻双线正方形,边长1.6厘米,对角线为2.2厘米。沿内正方形对角线,竖列三排篆书印文:中“清江浦”、右“铜元”、左“总局”。印四周环刻古建筑等图案。印顶正方形边长2.15厘米。沿对角线,中心刻一“上”字。印顶高4.4厘米。清江浦(今准阴市),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运河北岸(今淮阴河北路再制盐厂)设铜元局。筹借160余万两商款,购地建广房、仓库等320余间,购各种机器112台,翌年试铸。开铸之初铸光绪元宝“清江”铭文铜元约14种版别。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又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三种版别。(《江苏钱币》1992年2期胡彬)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胡彬  相似文献   

13.
1984年9月,简阳县轻机厂扩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件宋代的“邛州印牌”。现由简阳县文化馆收藏。 铜质印牌呈青绿色,牌面微凸,重800克,长23.5、宽6、厚0.6厘米。牌的上端有丙肩,丙肩之间有一圆穿,似作系绳之用。下为锐角,素面。牌上面正中竖写“邛州印牌”四字稍大, 右下边竖与“至道元年”,左下边坚写“十二月铸”八字稍小。背面中部横写“印牌”、“入入”、“牌×”“出出”四排七字。  相似文献   

14.
1972年5月,内蒙古林西县冬不冷乡温都村一农民在平整院子时发现一批瓷器。县文物主管部门得知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收集了这批文物。出土的瓷器共6件,其中3件为黑釉瓷碗、2件白釉瓷碟、1件青瓷香炉。现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和窖藏概况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乡金满屯村于地表1米深处发现1件铁权。铁权为实心铸铁,自重192克,通高10厘米(图一)。铁权底座呈塔状,其上有3道突起弦纹。权身呈橄榄状,其顶端铸一系绳鼻纽,出土时已残断。铁权上刻有楷书汉字,正面为“泰和二年”,其下为“佺”,背面为“辽东运司”(图二)。 “泰和”为金朝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年号,“泰和二年”即1206年。“辽东运司”乃是金朝所置“十九路’之一——咸平路所属机构,其全称当是:“辽东路转运司”。“佺”为铸权人之名。从铁权的形制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月,河北省盐山县曾庄乡谢家园村一农民在村南锄草时,发现一方铜印并送交县文管所。此印印面近方形,长方形柱纽,中间有孔可穿系。印面边长3.6×3.5、带纽通高2厘米。印面阳文篆书"顿首再拜"四字(见图),纽顶端有阴文"上"字。  相似文献   

17.
1992年6月,会理县老街乡一农民在开挖田地时,掘出铜镜一面,随及送交县文物管理所,经鉴定为金代摩羯镜。该镜为圆形,直径8厘米内边八连弧,镜区内凹,半圆形钮。镜区纹饰为一绕钮盘曲的摩羯,摩羯呈龙首鲤鱼身,鱼身有鳞,尾部有火焰纹,龙首口部对镜钮,口大张,作吞宝珠状。此类铜镜纹饰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其寓意应是鱼化龙。摩羯镜在凉山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宋代会理为大理国统治地区,金代铜镜在这一地区的发现,对于研究会理的历史及其对外民族关系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77年春,陕西省扶风县上采公社远将大队虎王生产队,在殿台地方金代窖藏中发现铜钹、铁锄等文物,交县图博馆收藏。现介绍于后。铁铧一件。两翼尖端稍残,刃端有隆脊。通长35、裆距10×25厘米。器厚重,出土时锈蚀严重(图一)。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81,(7)
灵宝县川口公社池头大队社员李来有在修地时发现"总领之印"一颗(见图),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8、厚1.4厘米,长方梯形印钮,印钮通高2.5厘米。重0.85公斤。阳文九叠篆字。年款字迹不清。灵宝县在金代属南京路陕州所辖。"总领",据《金史·百官志》记载:金宣宗"元光年间招义军,置总领使……。正大二年更总领名都尉,升秩为四品。四年,又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代县城东约一公里左右的代县新城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块金代墓志铭,现收藏在代县博物馆。墓志铭为石灰青石质,平面呈圭首长方形,即碑形。碑铭通高104厘米,宽68.5厘米,厚17厘米(图一)。碑额部分为圭首,圭首顶宽24.5厘米,底宽68.5厘米,高22厘米,正面中间篆刻有“故李公墓志铭”六字篆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