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琳 《百年潮》2005,(12):41-45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在青年时代的冒险旅行中来到中国上海,上海的班驳陆离与杂乱使他错愕,而又感到刺激.原本只想在中国停留一个多月的他,决定呆下去,这一呆就是十几年.  相似文献   

2.
人在异乡,总想拍点照片为自己的旅程留点纪念。有些人选择拍风景,有些人留下自己的大头照。而一个叫伯恩德·哈格曼的德国人,他不拍风景,不拍自己,在中国呆了6年,就拍了一堆中国人。这些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他用电脑写作,也不排斥现代科技,但他害怕电话,不用手机,每年有4个月时间都要躲在科西嘉岛上一个只有25人的小村子里52岁的让-菲利普·图森热爱旅行。他告诉我,他到过很多国家,在阿尔及利亚、柏林和马德里常住过。他每年都有几个月时间呆在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到中国文化,于是也渴望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拉萨的英语角第一次见到马弗,他是当时唯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参与者,对活动帮助很大。得知他在拉萨当外教后,感觉身份独特便有了这篇采访。言谈间感觉到他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历产生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在西藏的日子对他也意义深刻。我是在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州,靠近密西西比河的一个非常小的镇子里长大的,小时候从没想过会在中国呆那么久。大学我学了英语专业,毕业后我有机会去非洲旅行,这之后就喜欢上了生活在各地,这总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文献   

5.
吞云吐雾     
《山茶》2009,(12):168-168
摄影师马丁.舒乐在坦桑尼亚平原呆了三天,连羚羊的影儿都没见着。不过,这倒让他和那些哈扎比游猎土著们多呆了几天。等待羚羊现身的漫长过程总是被友善的玩笑和“吸一口烟”的邀请所打断。“很多哈扎比土著抽烟抽得挺凶”,舒乐解释道.他自己在远行时也自备香烟。  相似文献   

6.
曾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的刘子久著《忆少奇同志》一书中,写到:“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对那位有可能在卫立煌身边长期呆下去的同志说,你在那里长期呆下去就是胜利……这位同志没有辜负党对他的信任,在卫立煌及其部属郭寄峤那里一直工作到全国解放。这个同志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做了一些别的同志不能做的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五一”长假期间,在北京东环广场假日酒店,记者如约见到了陈宪忠——一位在伊拉克打拼了20年的中国商人。陈宪忠告诉记者,他此次回国,可能要呆上一个月左右。在国内,他终于可以踏实地睡个好觉了,终于不用再听隆隆的枪炮声,也终于不需要随身携带冲锋枪和手枪了。记者知道,陈宪忠所言一点也不夸张。5月9日,他在北京接受本刊采访后没几天,就收到了从  相似文献   

8.
陆荣廷从一个流浪儿当上了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湘、桂、粤联军总司令,直至护法军政府授予“元帅”等头街,在旧军阀领域中雄称一霸。后来又从其巅峰上跌落下来,退出历史舞台。陆走上仕途之前,在龙州呆了20年,可以说,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是在龙州度过的。那么,为什么他能在龙州如此安心呆下去?又能坚持抗法那么久?什么力量驱使他的行动?对龙州的影响如何?等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功夫熊猫2》是垃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曾经的好莱坞电影人蒂姆看来,这部电影是一场欺诈,是给中国孩子洗脑的 试着想象这样一个场景:A国人在B国痛骂A国政府和电影公司只想屈辱B国。如果这事儿是个中国人在美国痛骂李安,拍了部《断背山》关注人家的同性恋亚文化是不对的,只怕早被同胞们指责为脑残叛国代表。但是,如果他是个美国人,在中国声讨《功夫熊猫》系列,义愤填膺地说好莱坞憎恨中国,美国政府足在利用好莱坞打击中国。而且,考虑到他也是个电影业从业人员,还在好莱坞呆过几年,自称是个“诚实的美国人”,这事就变得耐人寻味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泰国清迈当地一家酒吧约见朋友“带鱼”,作为一个在清迈已经呆了一年半的准泰国人,我们觉得他有义务就此番泰北之旅提供建议,但是他漫不经心的神情让人觉得不踏实。  相似文献   

11.
适时低头     
参加工作刚刚两年的刘君和单位里所有的人争吵了个遍,他觉得自己再也在单位里呆不下去了。他心中特别难过:“难道自己命中就该有这么多磨难吗?得求人给自己指点指点。”他想到了传说的山中老和尚,大家都说他知前世和今生,是活菩萨。  相似文献   

12.
廖楠 《环球人物》2013,(2):25-28
2012年12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王府井一家素食餐厅见到了延参法师。他正在出席弟子金石文的佛教音乐专辑发行式。许多人涌上台与他合影,他不紧不慢,全程保持着惯有的没有表情甚至有点呆的神态。接近半年的大红大紫,似乎没有改变他什么,反而让他把自己的"萌"态修炼得更加炉火  相似文献   

13.
王靖宇不喜欢说话,甚至有时终日不发一言。和狗呆在一起,他不需要开口,这让他觉得轻松自在。他认为导盲犬可以带给盲人的,不仅是温暖,还有走出家门,自立于社会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还可,时间一长孩  相似文献   

15.
DG拍出NG范儿     
RAE 《世界》2007,(8):162-165
罗伯特要她背稍稍往后仰一点,然后轻声说:“好的,就这么呆着。”光线最理想不过了,他说“多么透亮”……于是在围绕她转时,快门坚决地按了一下。  相似文献   

16.
王三宝 《神州》2013,(23):7-7
汪曾祺的文字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源于他生活中的诗意哲学。以苦作乐的哲学。汪曾祺的一生有许多不幸,这些不幸在他看来都充满诗意。他打成右派后,在昆明纱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呆了四年,前两年扛过八十公斤重的麻袋粮,干得最多的是喷“波尔多液”农药。后两年是在研究所打杂,主要是与马铃薯打交道,画《中国马铃薯图谱》,还写了许多与马铃薯有关的文章,俨然一个研究马铃薯的专家,过年时还带着自己种的马铃薯回家,与家人共尝。那四年,他与当地的人非常亲近,相处很好。他认为,在纱岭子这几年,对他确立今后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汪老的人生平淡、传奇而又充满诗意,在这充以苦作乐的诗意人生中,他写下了许多充满诗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七忆“八七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琳 《百年潮》2005,(3):38-40
1927年夏,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秘书,筹备并参加了八七会议,他第一个来到开会的地方,接待代表,安排食宿,负责安全.他最早进入会场,最后一个离开.紧急会议只开了一天,他却在那里整整呆了六天,他所做的工作为会议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起了重要作用.八七会议是邓小平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因为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因为这次会议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所以邓小平对它有着特殊感情.建国后,他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的方式,七次回忆八七会议的有关情况,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代,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很想剃度出家。一日,他去拜访大慧宗呆禅师,禅师劝他不必出家,留在社会上、家庭中奉行佛法也是一样。将军十分坚持,表明自己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  相似文献   

19.
康锦达  顾威 《神州》2012,(6):40-42
一次劳教、一次入狱的张立祥,出狱后艰苦创业,不仅自己悔过自新,还安置3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在公司就业,其标准只有一个:必须做好人!失足者的意外之喜李晓华在沈阳第二监狱呆了18年,2010年3月17日是他重新获得自由的日子。对这一天的到来,他企盼已久。然而,当时间越来越近时,他却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相似文献   

20.
前年,我在美国一所幼儿园考察,认识了一个叫小约翰的男孩。他很热心,曾主动地向我提一些新到的孩子讲解并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而且有问必答。第二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样子很孤独。我问“:你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小约翰低下了头“:我在计时隔离(Time-Out)。”他受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