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令飞像极了他的祖父鲁迅,尤其是那两撇胡子,常有人跟他开玩笑,问是否有导演请他去演鲁迅。他笑声朗朗,“不行啊!我太高了!”  相似文献   

2.
台静农( 1902年- 1990年), 安徽霍丘人。他曾是以鲁迅为首的未名社的重要小说家,鲁迅对他的小说评论道:“能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文学史家杨义对台氏小说评论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将他定位为乡土写实作家。他是鲁迅的重要朋友之一,可以互谈心曲。中国第一部评论鲁迅的论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是他问世的第一本书。他1925年结识鲁迅,直到鲁迅逝世,有11年交往,彼此通信六七十封。 台静农与陈独秀交往时间很短,只3年多,陈独秀就去逝了,其情景很长…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汾酒     
散木 《文史月刊》2002,(3):11-11
鲁迅的酒量如何?许广平《欣慰的纪念》中说:“人们对于他的饮酒,因为是绍兴人,有些论敌甚至画出很大的酒坛旁边就是他”,以及“醉眼朦胧”发明说的“创造社”冯乃超所喻:“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其实,除鲁迅早年因心情过于压抑一度酗酒外,鲁迅对父亲在世时借酒使性、大发脾气的印象太深了,对酒十分提防,“饮到差不多的时候,他自己就紧缩起来,无论如何劝进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儿童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回忆他的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鲁迅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谈到打儿子时,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鲁迅在病中,看到他的好友姚蓬子的儿子,也要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这个小孩就是“文革”时期“大名鼎鼎”的姚文元。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思想是日臻成熟完善的。他最初主张“医学救国”,医人体魄,后认为要医人精神,而医人精神的最有效武器“当然要推文艺”。通过辛亥革命他感到“文艺救国”实在渺茫可叹,只有实际的革命战争才是真正的救国之道。在革伞要依靠什么人问题上,鲁迅最初把希望寄托在“小资”身上,后又寄希望于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要前进”的知识青年,但最终认识到“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本文还分析了鲁迅思想曲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横眉冷对”的战士,其实不尽然,真实的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早在1923年10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表示极其仰慕,并推崇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1931年,溜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送给他的刚出版的译作《毁灭》之后。就写了一封《论翻译》的信给鲁迅。开头以“敬爱的同志’叶B称,并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9.
一张清瘦的脸,两撇一字短须,炯炯有神的目光,根根直立的黑发,这就是鲁迅先生——一副与生俱来的硬骨头,一个天生的战士。在黑暗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总是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他虽然没有拿枪使炮,但他手中的如椽巨笔和笔下的文字,却比枪炮和弹药更有力量。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鲁迅,一个“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鲁迅。鲁迅先生的一生,总是生活在战斗中,这种战斗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蜚短流长。沉重的家事,使先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腐败没落的清政府,先生…  相似文献   

10.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11.
杨薇 《百年潮》2001,(9):62-63,67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鲁迅先生大声疾呼:“解放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读后颇有感触。在文中,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作为父母,就要做到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当孩子能站立时,就指导他站立;能行走时,就指导他并解放他行走;当孩子面对生活不会应对时,就学会对孩子说“慢慢来”。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孩子“理解、指导、解放”的真正主题和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纵观他的一生,或可借用黑格尔评价浮土德的那句话:他无法抹去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周建人说:“这是一个谜”前几年,周建人同志生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鲁迅逝世前为什么要急于搬房子?”他说:“鲁迅逝世前的确是非常着急地想搬房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觉得是个谜。鲁迅临死前两天,我去看他,他说叫我给他找房予,并说我订下来就可以了,不要问他。他为什么要急于搬,我没问他。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鲁迅很急,拿起笔就写了‘周裕斋印’四个字,让我去刻一个图章,因为当时租房子要订合同,要一个印章,‘周裕斋’是‘周豫才’的谐音。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后来房子也没租,图章也没刻。”(《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48页)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16.
鲁海偶拾     
小引鲁迅著作博大精深,涉及许多领域,研读之际,疑问甚多,平日浏览杂书,有时碰到一些鲁迅提到过的东西,因而从某一侧面加深了对鲁迅著作的理解。偶然得之,书于纸尾,稍加整理,公诸同好,就有道而正焉。东方朔与“怪哉”鲁迅少年时代在私塾里读书,品德高尚,成绩优异,很受先生赏识;但他也并不完全循规蹈矩,师生间有时也会闹出一些矛盾来。鲁迅后来回忆说,当年他“不知从哪里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温情”鲁迅》一文的标题,似乎尚欠完美。鲁迅是为新时代而呐喊的狂人,是激烈的投枪手,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用温情二字来作鲁迅的桂冠,使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第一性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湮没或削弱。如果把标题改为《孩子们在鲁迅的生活里》似乎更好,温情的深意让读者在文章中自己去咀嚼、领悟。  相似文献   

18.
父亲肖甘牛辞世已18个春秋了,但他坎坷的一生,“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常在我脑海中回旋,使我常受其鼓舞和鞭策,终身难以忘怀。父亲原名肖钟棠,因曾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时,听过鲁迅先生的课,深受其影响而崇敬鲁迅,因而引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甘”“牛”二字,而取笔名“肖甘牛”。久而久之,正名“钟棠”二字,就渐渐被人们遗忘,“甘牛”这笔名就渐渐成为正名了。父亲1905年5月15日出生于桂林地区永福县矮岭乡马陂村,祖父是一位教师。父亲从小就跟祖父住校。6岁时其父就教他读古文、读古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可是,你未必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交往的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还是郭沫若说的好:“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