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连——一个生活在韶山冲里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一辈子没有挂过一个官衔,然而他却是共和国领袖毛泽东最牵挂的韶山亲人。毛泽东一贯严于律己,十分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从不滥用职权为个人、为亲友谋取私利。然而,亲人一旦有了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从自己的工资和稿费中给予资助,更多的是给以关怀和启迪。同时,毛泽连作为毛泽东的堂弟也从不愿意用主席亲属的身份谋取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李家忠 《百年潮》2006,(5):54-58
中国和越南是两个社会主义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是由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亲手培育的.半个世纪来,在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中和在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两国人民一贯相互同情、相互帮助.胡志明主席曾用"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诗句来赞美中越友谊.这期间曾流传着许多体现"同志加兄弟"的感人事迹,20世纪在中国广西创建的越南干部子弟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著作发行量极大,作者稿费几何?又用归何处?对此社会上曾多有传言。本文根据解密档案、历史文献和知情人士忆述,详实披露有关毛泽东稿费的诸般内情——向来清廉自律、极重情义的毛泽东主席多次表示其著作是群众智慧的集中,稿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开支全用于公益和接济生活困难的亲友、烈士遗属等。他逝世后,稿费结余全部归入国库。  相似文献   

4.
(一)重视对待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他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功绩举世公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刻也没有停步,一直在努力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怎样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课题.他的成功与失误,他的光辉与瑕疵,大多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5.
郎迎洁 《纵横》2013,(3):18-19
毛泽东深深地热爱故乡,思念亲人。对于韶山来信,他件件过问,几乎每信必复。他在信中要求:“乡间情形,尚望随时示知。”并表示:“我得到你们片纸只字都是喜欢的。”当得知乡亲们生活有困难时,他慷慨解囊,掏出自己的工资和稿费给予帮助;当一些亲友来信要求推荐工作、升学、提职时,他耐心开导,婉言拒绝,从不凭借个人权力为亲属故旧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华北绝大部分以及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主要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但仍妄想凭借长江天险,封锁了南北各路交通,企图"划江而治",人为地切断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联系,人民不能往来,物资不能交流,亲友音讯断绝,骨肉难以团聚……毛泽东、周恩来决定顺应民心,打破僵局,一场要求国统区和解放区实行通邮、通航、通商的斗争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这天,我专程陪同红旗渠建设指挥部原政委杨贵来到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在我搀扶杨贵缅怀伟人的一刹那,我看见老人流下了两行热泪……  相似文献   

8.
1951年,原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罗吉林应毛泽东主席之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观看了国庆大典……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离开延安飞往重庆,开启重庆谈判。在此后的43天里,有大小10多场宴会。周恩来每次都是紧贴毛泽东而坐,形影不离地陪着毛泽东,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一旦有人向毛泽东敬酒,便抢进半个身子挡在先前:“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甚至还常常代毛泽东敬酒。我方工作人员曾问周恩来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周恩来诜“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西南作战战略方针后,广西左江红区党政军民掀起迎军支前、截击残敌的大热潮,人民解放军从西、东、北三个方向展开解放广西战役,敌对旧势力或投诚或作鸟兽散或顽抗被歼,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国68年之际,本文以亲历者视角,激情回放当年那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时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开国之初,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饶漱石。时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的饶漱石,论级别,当然是有资格充任此职的。然而,按当时的惯例,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均应由各大军区或野战军司令员出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就曾两次提议由华东军区司令员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可天性豁达的陈毅对毛泽东谦让道:“我已兼任上海市市长了,让漱石同志挑起这个重担吧。”于是毛泽东便指示华东局就此事展开讨论后上报。向来权欲熏心的饶漱石闻知这件事岂能放过这一求之不得的机会?他深知,若由他出任华…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家保存有一封父亲梁君大的信,其中写了梁漱溟对我父亲讲的一段话,谈到他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会晤毛主席时,主席曾好奇地问他:“据闻你是广西人,怎么又和湖南湘潭梁姓是一家呢?”原来1918-1919年间,梁焕奎举家避兵祸到北京,住在缨子胡同梁漱溟家。这期间,杨昌济(怀中)先生与梁焕奎、梁漱溟俩曾多次互访。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寄住在鼓楼豆腐池胡同未来岳父杨昌济先生家。来为客人开门的常常是青年毛泽东,闻知二梁是兄弟。所以主席多年后有此一问。梁焕奎,(1868-1929),字辟垣,亦字辟园,湖南湘潭人。一生从事湘中矿政学务,…  相似文献   

13.
“义声昭著,举国欢迎”,这是1949年毛泽东对程潜、陈明仁两将军率部起义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对程潜非常信任。在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毛泽东为了妥善安排程潜的职务,召见程潜的同族兄弟程星龄先生征求意见。有一天,程星龄先生被单独召见到毛泽东办公室。毛泽东说:“中央正在考虑颂公(程潜号颂云)的安排问题,想同你商谈一下。论辈份,颂公是老前辈,看怎样安排妥当。现中央决定在武汉设立中南军政委员会,想委屈颂公担任副主席何如?”程说:“颂公这次来京,承蒙主席这样优待,他的感激心情,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关于工作安排,您怎么定,他一定…  相似文献   

14.
肝胆相照的挚友:毛泽东和黄炎培金湘泉深挚的友情是最感人的……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冷、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之邀,访问延安。1945年7月1日上午9时许,一行六人自重庆乘飞机,飞行4小时后,于下午1时半,安全到达延安。毛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床前,挂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一张和毛泽东主席的合影。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随毛主席专列跑车的那些难忘的日子,使我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知道陈赓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显赫功绩。然而,他曾为越南抗法战争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赴越南1950年初,越南共产党中央主席胡志明秘密访问北京,寻求对越抗法战争的支持。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莫斯科访问,随赴莫斯科,与毛泽东、斯大林共商有关越南抗法斗争的重大问题。斯大林说,中国与越南国情相近,领土相接,援助越南革命斗争的任务,宜主要由中国负责。当时,新生的中国战争伤痕累累,经济困难重重,但中国政府为了支援越南兄弟党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6,(9)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剐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在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上致悼词,全文如下: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首都党政军机关、工农兵以及各界群众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极其沉痛地悼念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几天来,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为毛泽东主席逝世感到无限的悲痛。伟大领袖毛主席毕生的事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长期受压迫受剥削  相似文献   

18.
日出韶山冲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的诞生,应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太阳”。他不但是一个炽热明亮的太阳,也是一把刺向黑夜的“利剑”! 当第二十兵团开赴朝鲜战场前夕,该团司令员杨成武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的接见和饯行,增添了杨成武出征的豪情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刻,我们特地从陈廷一的新作《毛氏三兄弟》(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选出第四章(标题新加)和叶运均所写的毛泽东接见杨成武将军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等重要职务.20世纪中叶,李四光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结下了特殊革命情谊,被奉为上宾,毛泽东尊称他为"李四老".毛泽东或以个人名义,或通过会议方式,共计4次约见李四光,共商...  相似文献   

20.
红色牧师     
王一美 《风景名胜》2020,(1):0107-0108
董健吾是我党出色的地下党党员,被人们称之为党内怪人。他是“特科”人员,帮助陈赓等人清除了叛徒杨鑫;他是牧师,利用公开身份进行革命活动;他是园长,曾救助、抚养过毛岸英兄弟三人,却一度被人们误会;他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受命宋子文,千里奔波去陕北送一封重要信件,在西安游说张学良,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宋庆龄等人称赞;他为生活发愁,却拒收重金,以此将毛岸英兄弟送去苏联,使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终和父亲毛泽东团聚。董健吾还是斯诺笔下的人物,曾冒着危险护送斯诺由西安前往西北。新中国成立后,来到中国的斯诺曾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想见董健吾一面,但因董健吾此时已经重病在身不幸去世,斯诺最终没能见到这位红色牧师而遗憾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