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1925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值共青团全国统一组织诞辰百年之际,奉上此文,藉以追忆先烈、不忘初心。——编者施复亮(1899—1970),原名存统,曾用名方国昌、伏量;与钟复光结婚后改名复亮。浙江金华县叶村人。家贫好学。1917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人说"唔怕生错命,至怕改错名"。在1966年8月的破四旧运动中,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个改名热潮,个人改名,工厂改名,学校改名,商店改名。什么卫东、向东、向群、为民、继红、卫红、永红、永忠、学军、爱军之类,铺天盖地,有如蝗虫过境一般,广州也不例外。8月17日,市十六、十三中的学生给"一乐也"理发店贴大字报,指该店的字号和经营方式带有严重的资本主义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我要改名!真的,我想改名,你能帮帮我吗!"说这话的是德布仓·拉珍,今年30岁,在拉萨市某机关工作多年。想改名的愿望使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显得焦虑,语气里甚至能听出某种祈求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刘洋 《收藏家》2000,(1):54-60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活跃着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她面貌虽丑,却画艺精湛;虽屡遭世俗重压,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潘玉良,原名陈玉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生于扬州,父母早逝,少年飘泊芜湖,沦落风尘,尽人间酸苦。正当她走投  相似文献   

5.
临终前吐露真实身份——被迫坠入青楼1972年秋,小凤仙(改名陈娘)的最后一位丈夫去逝后,她拖着沉痛的双腿迁到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定居。一天早晨,小凤仙在菜场买菜,无意中结识了邻坊一位名叫刘长青的年轻女工。二人谈话十分投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刘长青对她的处境非常同情,起了恻隐之心,将她接到自己家中居住,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亲切地称她为“娘娘”。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有位擅长刺绣的奇女子,有着"针神"的美誉,她的名字叫沈云芝。慈禧七十大寿时,她和自己的丈夫余觉托人进献了《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图》两幅刺绣,深得慈禧的喜爱,赐给他们夫妇商勋奖励,慈禧还亲笔题写福寿两字赠予二人,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1874-1921)。为了将沈寿的技艺发扬光大,慈禧命人在北京设立了绣工科专门培养绣工人才,余觉担任总办和总教习,  相似文献   

7.
张曙(1908918—19381224)是安徽歙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不久加入南国社,次年考入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副科学习器乐与作曲。在革命文艺家田汉领导下,1933年后他与聂耳、任光、吕骥等人组织了“...  相似文献   

8.
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女报人之一,1898年5月11日她与叔父裘廷梁等在家乡创办《无锡白话报》(第五期起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是戊戍变法期间最有影响的白话文报刊,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内容上看,裘毓芳是《无锡白话报》最主要的撰稿人,她用白话演说《孟子年谱》、班昭的《女诫》、  相似文献   

9.
朱梓宝 《名人传记》2022,(10):47-51
她原本叫梁宝珍,为了参加革命,改名为"梁军",是共和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曾是童养媳,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渴望,勇敢要求继续读书,并且敢于打破旧婚约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曾是拖拉机手培训班七十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学员,面对议论和质疑,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开"火犁"(拖拉机),还当了女子拖拉机队队长。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郭建梅因为一则电视广告而被大多数人所知。她普及了一个词:公益律师。1995年,作为记者的郭建梅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为NGO着迷的郭建梅在会后辞去公职,组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后改名为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为替别人维权打官司不要钱的公益律师。  相似文献   

11.
1974年到1984年,在老院长朱九思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在华中工学院(以下简称华工,1988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与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建学院合并,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负责抓师资工作。当时,朱九思同志在"文革"后立即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比大多数高校整整早抓了4年以  相似文献   

12.
正媲美圣灵的她,将春的福音,播送至大地上的每一处,赋予刚脱去冬装的人们新的活力;她将春日蓬勃的气息挂在每个人的脸庞上,她给了人们新的开始,给了大地春雨霏霏之滋润,她的歌声寄托于绿叶枝桠之间啼鸣的黄鹂鸟儿之曼吟,她的纤柔化作盈盈墨梅散发出清淡疏远的香气……她,就是春的使者,她带着春的气息来到了人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朝大诗人白居  相似文献   

13.
郁风 《文史博览》2006,(11):27-29
蓝苹曾是我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时的好友,那时的蓝苹绝非江青。 即使到了50年代,她早已成为毛夫人改名江青,也还不是后来的江青。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00,(5)
江青迫害人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用江青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会相面”。江青常常通过言谈举止及各种表情来判断别人,断定是不是她想象中的“特务”、“内奸”、“坐探”、“是谁的人”。是否忠实于她?她用相面术的办法不知迫害、伤害了多少人。江青使用相面术是有时机的。她高兴的时候不给人相面,不高兴的时候主动给人相面。但是,她高兴的时候极少,不高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周建人(1888—1984),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周建人是鲁迅的三弟,从1921年10月起,经鲁迅推荐,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前后达23年之久。期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民主革命事业,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法西斯暴行,组织并参加各种进步团体,  相似文献   

16.
邵明众 《百年潮》2024,(2):5-13
<正>五四时期,周恩来曾领导天津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成立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并创办社刊《觉悟》。1922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任书记,还负责起草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作为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中国青年团分支组织,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培养并输送了包括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等人在内的一批干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王页涵 《神州》2012,(27):13-13
爱玛是一个受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期在修道院读书,受到浪漫主义影响,染上了爱慕虚荣逸乐的不良习气。她诞生的农家,可以给她一个贵族式的教育;而贵妇式的气质,却让她迷失甚至失去了自我。她逸出了下层人的生活圈子,上流社会却抛弃了她。这种生存窘境中的压抑,终于导致她生活的悖逆常情,人性的曲张。  相似文献   

18.
她最近心情不太好,遇到一点点小事情,心中就烦躁无比.中午,她打个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她一个人生活在外,为了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每次她打电话给家里,都是打通之后,又挂了,让家里再给她打回来.  相似文献   

19.
张辉 《福建史志》2023,(1):113-115
<正>最近,微博话题“国际友人给女儿改名菌草”登上热搜榜,累计阅读量超过2.5亿次。为记住来自中国的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位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为“菌草”。这已经不是菌草第一次火出圈了,从电视剧《山海情》风靡全网的的菌草种菇到巴新友人改名菌草,这株来自福建的小草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为何能够成为全球顶流?  相似文献   

20.
我的引路人——姑母刘静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青少年时期,可以说是在姑母刘静君的庇护、熏陶指引下成长的,为我最后走上革命道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打下了基础。 我的姑母原名刘静君(1890-1971年),到抗日根据地后,改名刘仁,建国后又恢复原名,江苏丰县人,为当地一个小有名声的书香人家。我的曾祖父饱学诗书经史,姑母姊妹四人。她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