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而很多学者、历史学家则认为,抗战不止8年,因为东北军民抗战经历14年,是从日本关东军制造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也是日本全面统治东北14  相似文献   

2.
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1年11月,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率领守军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以江桥抗战率先打响了"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东方战场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皎洁的月光洒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显得异常静谧,秋  相似文献   

3.
郭炜 《文史月刊》2011,(4):67-74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然而,一些败类却卖国求荣。在日军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为日军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  相似文献   

4.
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导致全国性抗战的爆发。以往的抗战史研究中,往往把八一三事变作为“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值得商榷。史实表明,卢沟桥事变,既是蒋介石说的抗日的“最后关头”,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情势发...  相似文献   

5.
1931年8月,雷中田、马文车联合发动政变,囚禁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宾,改组省政府.事变发生后,陆海空军总司令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迅速介入,试图利用解决事变之机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在西北自创局面,蒋介石则以处理事变为契机,顺势展开对西北的统一行动.蒋、杨围绕雷马事变的博弈,反映了抗战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点,即代表着"中央"的"地方"在分裂着"中央".  相似文献   

6.
正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八一三"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将其侵略的魔爪一步步伸向了中国的内陆。山河不幸,80年前,日寇铁蹄踏破山海关,肆意蹂躏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1938年,在抗战形势最为危急的关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汉阳铁厂等中国仅存的钢铁工业的血脉择要西迁,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逆长江而上,在长江之滨建成抗战大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钢迁会的前辈们在日机的轰  相似文献   

7.
1999年是阎锡山发动山西“十二月事变”玩火自焚的60周年.当这一难忘的日子来临的时候,作为当年那次“事变”的幸存者,我不禁想起在抗日战争中,阎锡山倒行逆施发动那次“事变”的情景,想起“事变”爆发后,我所在的山西新军决死队指战员,为了坚持抗战到底,被迫奋起自卫反击和中共中央妥善处理“事变”的正确方针.倒行逆施发动“事变”1939年,正当我国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蒋介石适应侵华日军“和平”诱降阴谋的需要,违背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意愿,颁布了《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和《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反动文件,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接着,阎锡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山西“十二月事变”,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变为“联日反共”,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功勋卓著的山西新军决死队和牺盟会,强加以“叛军”、“反动组织”的罪名,调动他统帅的山西旧军,要“讨伐、消灭”.为此,阎于1939年11月1日,密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翌年1月28日,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指为军长的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市民的支持下,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挑起的新的战争,史称“—·二八”事变。淤沪抗战的爆发唤起了全国人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宋美龄于此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中,并以她的特殊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一组建中国空军一二八事变中,日本空军对中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中国空军。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民国初年,孙中山于1922年就在广州创办…  相似文献   

9.
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距今60年了。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时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绥靖公署主任的阎锡山,几乎动用了他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奋起反抗。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共与晋阎的统一战线关系。这一年的6月,我从晋西北来到绥靖公署政治…  相似文献   

10.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发动了对淞沪地区的武装侵略。驻沪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亦派第五军前来增援。淞沪抗战是中国正规军队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大规模抗战的开端,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组史料辑自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谋本部、上海市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等相关机构来往电文,涉及中日两军作战、各地声援、战事损失、国际社会调停以及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等详情经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史上,抗战电影的拍摄历史是从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发生的"一·二八"事变后开始的。1937年,抗日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由此爆发。举行停战谈判签订停战协议实际上,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力促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3.
郭炜 《文史月刊》2011,(4):67-68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然而,一些败类却卖国求荣。在日军的诱迫下,他们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为日军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7,(1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连锁关系: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从华北危机到"一二·九"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一声炮响、伟大的八年抗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一连串有连锁关系的历史事件中,"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军向宛平守军开火,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我二十九军予以坚决还击,吹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战斗号角。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美好河山。铁蹄踏过,血流成河;山河破碎,大地呜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七七”事件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一场收复失地,打击侵略者的全民抗战,在神州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重庆、成都先后发行过一份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四川日报》,在巴蜀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该报创办者,是岳池人毛畅熙和他的几位好友同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次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者由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沪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17.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对日寇“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方针,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致奋起抗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坚持抗战到底”。前方将士抗击日寇,浴血奋战;后方民众努力生产,节衣缩食,募捐劳军;抗日团体广泛开展救亡运动,抗日宣传遍及城乡,救亡运动如火如茶,抗战风云澎湃,气吞山河。工农商学兵共赴国难,全民族抗战,其中不乏表现中华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抗日战争的活动中,经常看到“纪念七七事变”这样的提法。我认为,这个提法不准确,不恰当。原因是:“七七”事变和“七七”抗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七七”事变,主要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进攻卢沟桥,开始了其全面侵华战争;同时,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反侵略战争。它包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两个斗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机关报,在马部抗战期间,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利益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党报"喉舌"功能,对马部抗战进行全方位报道,主导了当时的抗战舆论宣传。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观点及在新闻舆论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斯飞   《广西文史》2005,(2):43-49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九一八”事变起,特别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民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在深哀巨痛的民族劫难中觉醒奋起,各界民众捐弃前嫌,同仇敌忾,浴血苦战,共赴国难,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在这场气壮山河的神圣抗战中,诗人们高举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的旗帜,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唱出了无数进发血泪、震撼人心、气薄云天的歌声,记录了从抗日救亡到迎接胜利的全过程。他们当中,有的毁家纾难,投笔从戎,不惧牺牲,甚至是以身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