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汉民(1879—1936年),字展堂,是同盟会的筹建人之一。在孙中山所领导的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及其以后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胡汉民深受孙中山的器用,多次担任党内和政府内的重要职务。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纠集国民党右派,企图改变孙中山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成为国民党内右派的代表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过去的一些研究论著中多采取否定的评价。但是,历史是复杂的,早期的左派,并非永远  相似文献   

2.
冬石 《民国档案》2006,(3):143-143
由陈红民教授辑注的《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哈佛燕京图书馆学术丛书第四种),共十五册,近期已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汉民(1879—1936)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曾在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担任重要职务。胡汉民逝世于1936年,其女儿胡木兰历尽千辛,保存了他晚年的大量资  相似文献   

3.
金曾澄(1879—1957),字湘帆,斋名澄宇斋。广州人,出身于高第街金氏望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地方官费赴日本留学,考入广岛高等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二年(9106),经胡汉民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学成回国,投身教育界。当年进京应留学生考试,获尝给举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9月广东光复,胡汉民任广东都督,任为都督府教育科参事兼都督府参议。金曾澄的生平事迹已载入《广州市志&;#183;人物志》。  相似文献   

4.
有“国民党元老”之称的胡汉民,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参加了创立中国同盟会的活动,并出任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1907年随孙中山到新加坡、越南河内等地,创设革命机关,参与筹划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发动的武装起义.1909年在香港任同盟会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胜利,出任被孙中山视为后方基地的广东都督要职,时年仅33岁.袁世凯篡权,又随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此后,他一直紧随孙中山左右,并致力于孙中山理论的完善工作.可以说,胡汉民为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作过许多努力.或许,在当时的国人眼里,“汉”即华夏(意即中国)、“民”即民主也;胡氏将自己的名字“衍鸿”改为“汉民”,就是要为民主而奋斗吧!  相似文献   

5.
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读台湾所藏胡汉民资料之一杨天石1991年,我曾根据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所藏档案写过一篇题为《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蒋胡和解》①的文章,阐发本世纪30年代,胡汉民数度密谋以军事行动推倒南京国民政府的事实。1996年,...  相似文献   

6.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2):95-95
正《胡汉民回忆录》内容简介2013年12月,《胡汉民回忆录》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胡汉民回忆录》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这本书是以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胡汉民自述》为底本,同时辑录胡汉民回忆孙中山等师友、他人回忆胡汉民的多篇文章,以及一些胡汉民的重要著作,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一个真实的胡汉民。此外,这本回忆录有对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物的记述,很多不为人熟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函电里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读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人际关系与政治》)一书。这是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民教授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是作者继《胡汉民》之后,又一部研究胡汉民的上乘之作。众所周知,胡汉民在中华民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早年追随孙中山,一直致力于革命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立法院院长等重要职务。“约法”之争后,他以西南为后方,联合各反蒋势力,组织“新国民党”,进行“倒蒋”…  相似文献   

8.
胡汉民是中华民国史上重要的人物。他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是国民党右派领袖。过去,史学界对于胡汉民的研究既少且无系统,更往往流于简单化、片面化。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须力求先生所著的《胡汉民评传》(河南人民版)。我认为该书翔实清楚、公允有据,是一部开拓之作。有以下三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胡汉民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后随孙中山讨袁护法。孙中山北伐及北上时,把党政军权都交付给他,让他代行大元帅职权并兼广东省省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胡汉民大力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当上了国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0.
胡汉民是个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正确评价,乃是中国近代史必不可少的课题之一。本文想就辛亥革命时期的胡汉民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关于胡汉民的苏联之行,他本人已经有所叙述,1930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胡汉民先生名著集》(上下册)辑入了他发表的有关文章。台北蒋永敬教授在《胡汉民先生的重要史绩及其影响》中,吴相湘教授在《胡汉民先生年谱稿》中都有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杨天石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自此,出现宁、粤分裂局面。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不久,胡汉民定居香港,领导以两广等省地方当局为代表的“西南派”,秘...  相似文献   

13.
1931年2月,蒋介石以胡汉民反对制订约法为由,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以此为导火线,5月,国民党中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并成立国民政府,公开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的局面。毛泽东曾经  相似文献   

14.
1928─1931年的胡汉民席富群胡汉民继1927年与蒋介石合作进行反共清党之后,1928-1931再次与蒋联手。其间,胡汉民以其在党内的特殊地位,主持党政,对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活动口诛笔伐,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国民党中央政权的统治合法化。但由于胡汉...  相似文献   

15.
陈红民 《安徽史学》2006,(3):107-110
"约法之争"是1931年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为是否要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而发生的一场争执,以蒋介石强硬地拘禁胡汉民收场,结果引发了国民党内的轩然大波,影响时局甚巨.关于"约法之争"的研究,早期集中于基本过程与胡汉民的立场①.  相似文献   

16.
《胡汉民日记(1928年2月-7月)》现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系胡汉民之女胡木兰所捐的缩微胶卷。1928年1月至7月,胡汉民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海外之行,先后访问东南亚、中东与欧洲各国,同行有孙科、伍朝枢等。日记即为此行中所写,记于一较小的本子上,字迹潦草,记事也较简单,且于此段日记的前后,胡还记着其他的杂事。曾任胡汉民秘书的王养冲教授称,胡平素并无写日记的习惯。辑注研究相关资料多年,迄未看到胡汉民在其他时段写的日记,因而更觉得此日记珍贵。日记除了个人旅途观感外,胡汉民还着重记了其对土耳其政体的观察、争取外国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承认、他与孙科、伍朝枢等人在济南惨案期间的外交活动等,均具重要的史料价值。《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曾刊出一组李石曾致蒋介石等人的电报,报告胡汉民等在欧洲的活动,正可与此日记互为参照。因原件字迹潦草,加之辑注水平有限,可能有的字句释读有误。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王燕协助录入,特致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民国史及孙中山研究的深入,对胡汉民等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多起来。有人著文肯定了胡汉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也有人著文对“九一八事变”后的胡汉民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是,胡汉民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却仍然悬而未  相似文献   

18.
胡汉民的一生可以说始终置身于中国近代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从正面和反面给历史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迹。可是,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史学界竟然没有客观地研究、评述胡汉民的论著,大陆如此,台湾亦然。单就大陆史学界而言,过去一般都把胡汉  相似文献   

19.
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市榕湖之北的丽泽门外(今翊武路),高耸着一块纪念碑,正面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2个大字。这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驻(马 毕)桂林,督师北伐时为追念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蒋翊武的革命功勋而题写的。碑的另三面,刻有胡汉民题写的蒋翊武先生事略:“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  相似文献   

20.
一胡汉民被撤职前后的粤省政情1912年12月10日,同盟会著名人物胡汉民担任了广东都督。但是胡汉民只是一个没有掌握多少武装力量的革命家,根本左右不了广东的局势。怀着个人野心的各路民军头目乘虚而入,带领所部纷纷进入广州,形成了军队林立的复杂局面。在民军头目中,陈炯明的实力最强。他联合其他民军头目,组织了军团协会,当上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