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4,(6):4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最近审理了两批美国间谍在我国进行阴谋破坏活动,危害我国安全的重大犯罪案件。第一个案件的罪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日本厚木的间谍机关间谍特务分子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  相似文献   

2.
蒋益文 《文史月刊》2010,(12):15-17
<正>中国现代史上鲜为人知的日本籍中共党员、战略间谍、日本人中西功,公开身份是日本社会活动家、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作家。曾打入日本侵华日军的心脏部门和战略情报中心"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隐蔽战线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以来,日本在对外渗透及侵略的过程中,曾派出大量间谍潜入中国各地进行活动。他们打着旅行考察的幌子,广泛搜集各类情报。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许多间谍依托"满铁"为靠山,通过摄影及发行刊物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向其国民介绍中国的情况,并且在扭曲历史观的驱使下鼓吹侵华舆论。岛崎役治及其发行的《亚细亚大观》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从1924到1942年间,日本摄影师岛崎役治以其创办的刊物为阵地,以旅行考察为掩护,潜入中国各地进行实地拍摄,足迹几乎囊括了所有省份。而其拍摄的内容,则涵盖了人文、地理、经济、军事等方面。尽管从纯摄影的角度而言,岛崎役治所拍摄的照片艺术性并不高,但所包含的信息却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通过对这些照片的内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它们从各个角度充分暴露出当时日本觊觎中国的险恶野心。也正是得益于岛崎役治这类间谍不遗余力的情报搜集活动,日本才能在后来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其野心。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曾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的特务、间谍,深入到各地,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因而反间谍斗争也就成为全面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期间,我方先后捕获了三名著名的日本女谍——  相似文献   

6.
江南时 《文史博览》2006,(12):54-5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多少秘密被他出卖了?他为何卧底首相府10年才被发现?"引出日本民众这一连串疑问的,就是日前爆出的罕见丑闻——福田康夫首相的身边出了一个俄罗斯间谍。令日本人担忧的是,这个卧底间谍,几乎每天都能与首相碰面……  相似文献   

8.
常家树 《百年潮》2005,(5):49-5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了配合对中国的军事进攻,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特工间谍,秘密潜入各地,想尽一切办法刺探中国军事情报.其中,日军特工总部打入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心的间谍,对中国初期战局威胁最大,造成中国军队封锁江阴要塞全歼日舰于长江水面的军事计划破产,几乎置蒋介石于死地,为此,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也付出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在中国度过青少年时期的美国女作家。《大地》,赛珍珠以中国农村为社会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一问世,即轰动了国际文坛,备受赞誉。然而,日本间谍却利用这部名著,策划了一个轰炸重庆的阴谋。  相似文献   

10.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间谍"开始在西方各国四处"现身":"中国网络间谍攻击美英法政府网站","中国技术间谍盗窃德国高科技情报","中国航天间谍在俄罗斯吸纳航天科技情报"……2007年,"中国间谍"从年初就被热炒,到岁末仍是焦点。  相似文献   

11.
萨苏 《环球人物》2013,(14):90-91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人们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中日两军都在使用日本绘制的中国地图,因为它的精确程度比中国人自己画得还要高。清末以来,日本间谍以顾问、游历者等身份在中国的活动之猖獗和深入,可见一斑。这种深入同样存在于对中国政坛人物的监控方面。在民国初年,相关情报  相似文献   

12.
刘晓蕾 《文史精华》2013,(2):29-36,1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在蒋介石的亲自授意下,由戴笠策划,向汪伪政权最高军事当局派遣了一名少将级的高级间谍。这名间谍活跃于伪政权的上层,成功地猎取了大量的军事政治情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伪政权的军事走向。在日本投降时,这名间谍又成为汪伪首都南京风云一时的人物。其后又在国民党高层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芃生(1893—1946),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在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人们往往把他与“日本问题权威”联系在一起。王苋生曾五次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因准确预测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日本投降等事件而闻名于世,因此有人将之称为“日本通”,也有人将之喻为“中国的王牌间谍”。  相似文献   

14.
商豫 《文史月刊》2012,(1):32-35
1931年6月25日清晨,内蒙古兴安屯垦区东北军的第三团抓住了四个可疑的人,经审问,他们中两个是日本人,一个是白俄翻译,另一个是蒙古人,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弱国无外交,团长关玉衡决定不把日本间谍上交,秘密处决……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10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其名字叫伊尹。间谍出现这么早,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四大发明”。  相似文献   

16.
论文梳理总结了"华人间谍威胁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成因和影响展开了分析。近年来,随着中美在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强,美国政府关于"华人间谍威胁论"的炒作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因为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科学家"回流"参与中国人才吸引计划,引起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华人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某些华人个体的不当行为,为"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出现提供了口实。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本质是,抱持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府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人为捏造华人"间谍"活动的规模与危害,借以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对华政治策略。然而,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影响是双向的。美国政府通过加强反"间谍"起诉,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等方式,一方面阻碍制约了中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研究》2005,(1):212-212
2004年9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戚其章的《甲午日谍秘史》(“勿忘甲午”学术丛书之一种),21万字。该书对甲午后战争前后日本在中国设立间谍机构、进行间谍活动及相关人物与事件作了论述,指出:“在日本准备发动和进行甲午侵华战争的过程中,谍报工作更是起过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日谍刺蒋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泽庆 《文史春秋》2007,(10):24-25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曾出现过一系列重大泄密事件,不仅使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就连身为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也险些被日本间谍刺杀。经过紧张调查,国民党当局在其内部破获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组织。更令人震  相似文献   

19.
间谍并非都像007那般快活潇洒。事实上,他们大都生活在阴暗之中,不少间谍即便被处死了,他效劳的国家也会因种种原因而不予承认。1894-1895年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  相似文献   

20.
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美国表面声称中立,实际却偏袒日本。战前一再拒绝中、朝两国的调停请求和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外交官作为中日两国侨民的战时保护人,一再逸出国际法合理范围,曲意保护在华日本间谍。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美国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又单方面劝说清朝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美国偏袒日本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借日本之手废除中朝宗藩关系,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利用日本削弱英国、俄国等在东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